本土全球化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形象和文化自覺第一節 文化自覺與中國國家形象的重建第四節 全球化的衝動與鄉土中國的復歸第三節

內容介紹

《本土全球化:當代中國西部的社會文化變遷》主要內容簡介: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使中國廣大的西部地區不但在經濟上,而且在社會-文化上越來越受到全球事件的影響。然而這些年來,我們經常講全球化和市場化,很少講本土化和區域化,雖然也提中國特色,但實際上沒有強調地方特色,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對很多地方的潛在優勢和可能性沒有給予充分關注。從社會-文化角度來看,全球化既是世界一體化理論和實踐反思的結果,也是從新的角度推動世界向更合理方向發展的可能性的開端。在這個過程中,在更具整體性的社會-文化視角下,與經濟全球化互動所產生的地方全面協調發展的經驗尤其值得關注。《本土全球化:當代中國西部的社會文化變遷》不想簡單地從經濟角度來談全球化對中國西部的影響,而將重點關注我國後發地區(主要是西部地區)在全球化挑戰中在社會-文化上選擇怎樣的策略與實踐,並試圖分析地方政府、地方社會組織、當地居民、流動人口等各種因素對後發地區的社會-文化變遷所產生的影響,新的科學發展理念在地方層面的貫徹實施將如何受到全球化的影響,以及當地居民是如何重新利用或整合地方社區的公共社會資源(制度、習俗)的。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形象和文化自覺
第一節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形象
第二節 西方人對西藏形象的建構
第三節 文化自覺與中國國家形象的重建
第四節 文化自覺與香格里拉的新解讀、新形象
第二章 香格里拉的人間煙火——吉迪、車軸村民的本土資源、生計展開及其與全球化的互動
第一節 全球化的社會維度:在地社區研究的重要意義
第二節 全球化的斜風細雨與惜歸:從香格里拉出發
第三節 轉動的車軸:地方社區孕育全球化的方式
第四節 經濟全球化與社區自主發展:資源的視角
第五節 新的全球化風景:香格里拉的社會涵義
第三章 勞動力流動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區的社會和諧問題——以雲南省迪慶州為例
第一節 勞動力流動並不必然導致民族或群體衝突
第二節 為什麼迪慶能夠保持民族和諧
第三節 經濟共贏是迪慶社會和諧的基礎
第四節 多民族雜居和共生為迪慶的穩定提供了條件
第五節 保障民族和諧的社會機制
第六節 啟示和探討
第四章 布倫村:轉型中的高原藏族村寨
第一節 布倫村的經濟轉型
第二節 布倫村的社會文化變遷
第三節 政府主導、專家幫助下的生態資源、民族文化保護開發
第五章 轉型與變遷中的玉湖村
第一節 曲折發展中的玉湖
第二節 希望的曙光:生態旅遊合作社
第三節 玉湖的新發展及反思
第六章 國際合作背景下的中國西部鄉村發展實驗研究——實踐發現討論
第一節 VOD項目概況
第二節 四省VOD項目情況綜述——各方看法
第三節 主要發現與問題分析
第四節 基於調查的探討
第五節 未來研究議題與工作建議
第七章 鄉土中國與文化自覺
第一節 文化自覺先行:人文社會科學的內省與多樣現代性的呈現
第二節 全球化的衝動與鄉土中國的復歸
第三節 可能的切入點與當務之急:鄉土中國與文化戮力
結論
附錄一 加快城鎮建設步伐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
附錄二 按“和諧、生態、特色”的理念構建香格里拉城市
附錄三 論藏傳佛教與迪慶社會的穩定
附錄四 六月的惜歸:雲南中甸高原藏村社會調查剪輯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