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倒位

末端倒位

末端倒位是分子生物學上的專業術語,指由整合酶催化,在兩個DNA序列特異位點間發生的整合,產生位點特異的重組。

基因重組

末端倒位染色體末端倒位

自然界不同物種或個體之間的基因轉移和重組是經常發生的,它是基因變異物種進化的基礎。自然界的基因轉移的方式有:

(一)接合作用(conjugation):

定義:當細胞與細胞、或細菌通過菌毛相互接觸時,質粒DNA就可從一個細胞(細菌)轉移至另一細胞(細菌),這種類型的DNA轉移稱為接合作用。

(二)轉化作用(transformation):

定義:通過自動獲取或人為地供給外源DNA,使細胞或培養的受體細胞獲得新的遺傳表型。

(三)轉導作用(transduction):

定義:當病毒從被感染的(供體)細胞釋放出來、再次感染另一(受體)細胞時,發生在供體細胞與受體細胞之間的DNA轉移及基因重組即為轉導作用。

特異位點重組

定義:由整合酶催化,在兩個DNA序列特異位點間發生的整合,產生位點特異的重組。特異重組依賴特異的DNA序列,如λ噬菌體的整合酶可識別噬菌體DNA和宿主染色體的特異靶位點,並進行選擇性整合;反轉錄病毒整合酶識別整合反轉錄病毒cDNA的長末端重複序列等。

(一)λ噬菌體DNA的整合(λPhageDNAintegration)

λ噬菌體的整合酶可識別噬菌體DNA和宿主染色體的特異靶位點,並進行選擇性整合。

(二)細菌的特異位點重組(sitespecificrecombinationofbacteria)

鼠傷寒沙門桿菌鞭毛相轉變(phasevariation)是由特異位點重組所致。H片段上的兩端為14bp特異重組位點,其方向相反,發生重組後可使H片段倒位。倒位後,H2基因和H1阻遏物基因不表達,H1基因表達,使鞭毛相發生轉變。

(三)免疫球蛋白基因的重排(immunoglubin

免疫球蛋白由兩條輕鏈(L鏈)和兩條重鏈(H鏈)組成,它們分別由三個獨立的基因族編碼。重鏈基因的V-D-J重排和輕鏈基因的V-J重排均發生在特異位點上。

相關詞條

基因變異物種進化細胞酶催化宿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