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

未來人類

未來人類,現代熱點概念詞語,現在一些世界頂尖的解剖學家預測未來人類的相貌、進化進程等,1000年之後的未來人類將擁有更高的個頭、更小的大腦、更大的眼睛、更少的牙齒、更長的手臂和更多的皺紋。研究人員通過研究了未來2萬年丶6萬年和10萬年人類的變化。華盛頓大學計算基因組學關博士預測,未來人類頭部將變得更大,以容納更大的大腦,而且會出現眼睛更大,膚色更深,眼皮更厚,眉骨更突出等特徵,其中全球化使人種的混雜程度大大增加,未來的世界也許是混血的世界。

基本信息

簡介

未來人類未來人類
2012年10月一組英國科學家對1000年後人類可能進化成的“新模樣”進行了大膽預測,由於智慧型手機計算機等高科技產品套用日廣,生活環境改變,人類將擁有更高的個頭、更小的大腦、更大的眼睛、更少的牙齒、更長的手臂和更多的皺紋,千年之後的人類看起來非但沒有變得更加英俊,反而看起來像“怪人”。

專家預測

1000年後人類毛髮變少

中央加熱系統和高科技保溫服的發明,也意味著人類身體“自行保暖”的需要將降低,身上的毛髮將會變得更少甚至不存在。

皮膚下垂

未來臭氧層可能消失,過多陽光直射令皮膚下垂起皺。

腸子變短

英國牙醫菲利浦·斯泰默爾博士稱,未來人類的腸子將會變得更短以免吸收太多的脂肪和糖分——這將成為人類避免肥胖症的最自然進化方法。

身高超1.8米

英國北倫敦整骨療法家蓋里·特雷恩預言稱,由於人類不斷改善的營養和醫療科學,1000年後每個人的身高都將在1.82米到2.13米之間。特雷恩醫生表示,如今普通美國人的平均身高已經比1960年時的平均身高高出了2.54厘米,所以未來人類的身高還會長得更高。

四肢變長

人類最常用的四肢也會在千年的進化中發生戲劇性變化,未來人類的手臂和手指將會變得更長,看起來就如同長臂猿一樣,從而可以更加方便地攫取遠處的物品。同時人類手掌和手指的神經末梢將會變得更加靈敏,因為iPhone手機等觸屏電子產品的更廣泛使用,需要人類的身體提供更加複雜的“眼手合作”功能。

膚色變黑

由於未來人類在地球上更加頻繁地遷徙,不同種族之間的通婚更常態,所以屆時人類也將擁有更加黝黑的皮膚。

大腦變小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專家克里斯·斯特林格預測稱,1000年後人類將會擁有更小的大腦,可能是因為太多記憶和思考的工作都被電腦取代了。斯特林格解釋說,在科幻小說或科幻電影中,常會顯示未來的人類擁有巨大的腦袋,但事實上在未來,巨大的大腦並不一定是必需的。

牙齒減少嘴巴變小

由於食物加工得越來越軟,牙齒需要咀嚼和撕咬食物的時間將變得更少,所以未來人類的牙齒也會變得更少。斯泰默爾博士稱,未來甚至能夠通過液體或藥片來獲取必需的營養,毋須咀嚼硬物,因此牙齒會變少,而下顎也會退化。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教授卡里·庫珀則預測稱,由於牙齒減少,未來人類的嘴巴將會變得更小。

鼻形一樣

由於人類已經適應了室內空調和中央加熱系統,氣候對人類的影響也變得越來越小,所以未來社會的每個人都將擁有同樣形狀的鼻子。

眼睛更大 眼皮寬鬆

人類越來越依賴手機簡訊與別人聯絡,說話漸少,雙眼經常盯著手機螢幕,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教授庫珀預測人類眼睛將會變得更大,如同科幻電影中的“大眼”外星人一樣。庫珀表示,屆時人類將以面部表情及眼神,作為溝通的主要途徑。由於未來人類經常盯著電子產品,將會長出更多的眼紋,眼皮寬鬆。

變“四下巴”

英國整形手術顧問拉吉夫·格羅夫相信由於牙齒減少了工作量,下巴肌肉缺乏鍛鍊,未來人類的下巴將會變得更加臃腫肥胖,足有現代人下巴的4倍肥大。

構想結果

科學幻想有時就是科學發展的前提。英國著名科幻作家威爾斯在《時間機器》中構思了人類在今後80萬年中的發展,最終,人類將分成二類:一類是妖怪狀的“素食者”,另一類是類似侏儒的“肉食者”。後者為前者幹活,作為報酬,前者成為後者的食物。威爾斯是從社會學角度展開想像的;基於當代科學,從人類學和環境學出發,對人類的發展以及有關未來地球人的問題完全可作另一番科幻構想。

人種變化

構想未來人類圖構想未來人類圖
根據長期調查,人的身高儘管在不斷增長,但因勞累過度和精神緊張,至2050年,人類將停止長高。本來,緊張能刺激腦垂體產生生長激素,然而過分緊張又會使我們的身體分泌更多的物質去對付緊張造成的負擔,從而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也就是說,至2050年,人的身高已達到頂點,此後就是零增長。由於“馴化效應”在所有被關養或馴養的動物中都會出現,而人猶如“馴養”在“混凝土堡壘”中的高等動物,所以人的生物變化也在繼續進行;未來人的額頭會越來越高,頭更圓更大,能為大腦提供更多的空間。隨著食品的工業化生產和加工,人的臼齒逐漸退化或乾脆不長臼齒。生存鬥爭不復存在,生活條件優裕,人體磨損減慢,人的平均壽命繼續增加,中青年活力期延長,這也是“馴養”的結果;雖然如此,能衝出120歲大關的人仍屬少數。至於手指變短變細,這是為了適應人類自己發明的器械,如人們稱之為“老鼠鋼琴”的微鍵盤和微型電腦。環境污染造成男性精子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於是基因工程師們利用海豚和有袋類動物的基因,使人的生殖能力和智慧型大為提高。
進化情況

很久很久以後,在人類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濫用資源和溫室效應不斷導致災害性氣候、陸地面積越來越小、居住和飲食不斷受威脅等)以後,新的冰期終於來臨,墨西哥灣暖流消失,大陸陷入酷寒,大量的冰塊征服了陸地,人類和其他動物無法繼續生存,終於滅絕。唯一的例外是螞蟻,它們能承受長時間災難,任何時候能應付環境的惡變。經過各種突變,螞蟻進化成有高度科學文明和感官極端發達的“臨時地球主人”,它們對振動、氣味、時間、磁場等的感覺極為靈敏。作為人類的“接班人”,螞蟻完善了集體觀念、組織意識、專業分工,甚至發明了相當複雜的語言。

昌明的科學使螞蟻能解開自己的基因密碼以及許多其他生命的基因密碼,它們在考古挖掘中發現了人類文明的殘餘,發現了人體組織,最後通過克隆複製出人。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螞蟻科學家把螞蟻的基因混入了人的基因,於是出現了兼有人類和螞蟻優點的新地球人。

又過了很久很久,人類——新地球人重新占領了地球,在新的人類面前,螞蟻仍是低等動物。但是新人類作出了嚴格規定:不許克隆地球人、不許濫用資源、不許污染環境、不許污染食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