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之路

未來之路

資訊時代的今天,實時商業以其高效率的應變和存貨成本的控制逐步稱雄市場。如何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商場中更進一步的一舉奠定優勢地位呢?預測商業就是答案!她由信息匯流排、事件綜合處理引擎和商業流程管理三大建築磚塊構成,使得企業有能力在看似無關的事件中,辨識及預測出機會與陷阱。進而準確預測客戶的需要,從反應式組織轉型為前瞻式組織。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未來之路》《未來之路》

作者深入到企業內部,如亞馬遜、黑樂娛樂公司、美國嘉露酒莊、大型連鎖店沃爾瑪、7-11等,了解他們如何轉型成功,何以成為“以客為尊”的企業典範。作者還對突發性事件諸如電力中斷、商品的需求暴增、氣候變化下的物流課題進行研究,探討預測商業的可行性。

本書告訴讀者,企業是如何把當下事件與歷史模式加以對比,進而改進商業流程,從而在商戰中無往而不勝,這是一場決定未來市場格局的企業思維革命。

我們所創立的事業都是運用一個簡單的概念來解決複雜的問題。聯邦快遞利用中心輻射的概念解決點對點貨物運送無效率的問題,而拉納戴夫則是通過一般性的軟體層整合概念,來解決困擾大多數企業的軟體套用系統之間點對點銜接無效率的問題。
我相信拉納戴夫的思考方向是對的,我們可以駕馭驅動商業運轉的資訊,從中獲得全新的視野與遠見;尤其是我們有能力去分析實時資訊,偵測出有意義的模式,以便防患於未然或掌握先機。

作者簡介

維微克·拉納戴夫是頂尖的商業整合與流程管理軟體公司TIBCO的創辦人、總裁兼執行長,該公司致力於協助企業實踐實時商業。拉納戴夫是媒體經常訪問的專家,也是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新聞中實時計算機節目有號召力的主講人,同時也為《經濟學人》、《快速企業》雜誌、美國著名創新科技投資雜誌《紅鯡》撰文。

媒體推薦

一場企業經營思維的革命已經展開,將會永遠改變企業經營的方式。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中猶能茁壯成長的解決之道,就是找出如何用預測的角度來經營企業或管理政府的方法。
將來,每一家企業都有能力及早預見未來,以便採取必要的行動或掌握浮出水面的商機。本書激勵經理人去思考如何運用科技與資訊強化歷史分析與商業智慧的效能,以產生更好的結果。
——弗雷德里克·w·史密斯,美國聯邦快遞總裁兼執行長
每一個全球化的企業都要面臨日趨複雜的管理挑戰。拉納戴夫所勾勒的這套善用組織資產的遠景成為我們以前瞻性的態度面對威脅與機會的指導方針。
——英德拉·諾依,百事公司總裁兼財務長
當組織因為科技創新、實時資訊與全球化的影響而削減其競爭優勢的同時,應該如何持續地保持自己的差異性呢?本書告訴我們,頂尖企業的思想家如何成功地挑戰自我,幫助組織轉型。
——托馬斯·H·格羅瑟,路透社執行長

簡要目錄

前言
第1章為何要預測?
第2章 實時商業的勝利
第3章 預測力
第4章 卓越的金融服務
第5章 回響電信產業的呼叫
第6章 運輸與物流──進步中的遞送服務
第7章 零售與消費商品的力量
第8章 醫療照護與生命科學中的預測商業
第9章 能源效率性
第10章 預測型戰場
第11章 蓄勢待發、邁向預測之路
第12章 未來的旅程

評價

《未來之路》深度分析了信息科技策略與商業策略的有效整合對預測商業所起到的關鍵性作用,闡述了如何擁有預測力以及如何運作預測型企業的觀念和方法。
同時,列舉了大量的、開始運用預測商業模式並獲得驚人成果的世界知名企業的案例。作者以特有的視角和思維方式,對金融業、電信業、運輸與物流業、零售業、醫療業、能源業、政府機構等組織內部的信息技術、商業流程管理(BPM)、組織績效進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向預測商業轉型的全新思維。作者認為:“預測商業賦予我們跨越眼前的障礙、掌握咫尺商機的方法,它讓企業與政府單位得以預知變局、先發制人。”
“擁有預測的力量既非神話也不是胡言亂語,它被實踐的速度將超過很多人的預期”,“對企業事物的影響的範圍與深度不亞於20世紀80年代引進企業計算機網路所做成的變革”。
正如美國聯邦快遞(FedEx)總裁兼執行長-弗雷德里克·W·史密斯-所說:“我相信拉納戴夫的思考方向是對的,我們可以駕馭驅動商業運轉的諮詢,從中獲得全新的視野與遠見;尤其是我們有能力去分析實時資訊,偵測出有意義的模式,以便防患於未然或掌握先機。”

書摘

第一章為何要預測
過去10年來,處於時代尖端的公司已經把實時商業(Real一TimeBusiness)的概念引進他們的標準化運作程式中,以蒐集當下發生的信息為基礎,幫助企業在不斷變遷的商業環境中快速反應。如今,我們看到企業運作的趨勢正轉向我所謂的預測商業(Predic-tiVeBusiness),以發展出一種洞燭先機、先發制人的企業經營能力。實時商業講究的是做事情的速度,預測商業則與跨越極限、為過去所不能為有關。
正如馬爾科姆·格拉德韋爾(MalcolmGladwell)在《引爆點》(TheTippingPoint)一書中所提出的論點:單點事件累積到一個關鍵水平將成為大規模風潮的引爆點,進而從中開啟嶄新的一頁。我相信,在實時商業的領域內,我們對於動態數據的捕獲、分析與模式辨識能力已經達到臨界水平(Criticalmass),現在擁有了用更高的準確率預知未來商業事件的能力,我們已經觸及了那個引爆點。對企業經營來說,擁有在事件發生之前便靈活敏捷地採取行動的能力,無疑是如虎添翼。
預測商業將會改變各行各業的經營方式,對企業實務影響的範圍與深度不亞於20世紀80年代引進企業網路連線台式計算機與伺服器對企業運作所造成的改變。在我們擁有計算機網路之前,每一台台式計算機就是一座孤島,信息是用可回收的公文封在員工之間傳遞的。如今,我們已經很難想像前網路時代是如何缺乏效率與步調緩慢地運轉。不過,網路不僅僅讓企業運作加速和更有效率,它還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內容與職責,使組織結構中的很多功能消失了,而另外一些功能則因此擴張了;它也降低了決策的周期,讓公司得以與供貨商及銷售商更加緊密地互動合作,從而改善客戶服務的質量。
同樣,預測商業因其所帶來先見之明的好處而預示了企業將以全新的方式調和其商業流程。例如,企業可能更有能力預測及預防客戶因為競爭者的介入而流失、預期某個特定商品的需求即將上揚而提高產量或因為預見將來可能發生的風險而採取預防性措施。預測商業使經營者在變革管理上得以一展身手的領域全然改觀,也讓公司在投資新產品開發時更有成功的把握,因為他們會知道客戶想要什麼。更重要的是,預測商業使企業更有辦法掌握契機,免於落人代價高昂的商業陷阱中。

比爾蓋茨的《未來之路》

導語

《未來之路》《未來之路》

《福布斯》雜誌發表文章稱,十年前,微軟帝國的締造者比爾蓋茨(Bill Gates)曾撰寫過一本在當時轟動一時的書——《未來之路》,他在這本276頁的書中預測了微軟乃至整個科技產業未來的走勢。蓋茨在書中寫道:“雖然現在看來這些預測不太可能實現,甚至有些荒謬,但是我保證這是本嚴肅的書,而決不是戲言。十年後我的觀點將會得到證實。”

未實現篇

(圖)比爾蓋茨比爾蓋茨

(1)《未來之路》中寫道:用戶遺失或遭竊的照相機將自動發回信息,告訴用戶它現在所處的具體位置,甚至當它已經身處不同的城市

評註:蓋茨的這一預言並沒有實現。但現在的手機大多有拍照功能,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用來發信息的手機同時也是照相機,因此並不能說蓋茨完全錯誤。

(2)《未來之路》中寫道:如果您的孩子需要零花錢,您可以從電腦錢包中給他轉帳5美元。此外,當您駕車駛過機場大門時,電腦錢包將會與機場購票系統連線,檢驗您是否購買了機票。

評註:如今的信用卡及Ebay的PayPal服務最接近比爾蓋茨的預測,然而迄今為止電子貨幣時代還遠遠沒有到來。

(3)《未來之路》中寫道:未來人們在觀看電影《飄》時,可以用自己的面孔替換片中的嘉寶等知名演員,實實在在體會一下當明星的感覺。

評註:這種電影卡拉ok技術至今為止還沒有出現。不過您可以在觀看電影的時候關掉聲音,用自己製作的字幕來自娛自樂一下。

(4)《未來之路》中寫道:可以親自進入地圖之中,方便的找到每一條街道或每一座建築。批註:這就是三維版本的MapQuest,但目前還沒有實現。

已實現篇

(圖)比爾蓋茨比爾蓋茨

(1)《未來之路》中寫道:未來您將可以選擇收看自己喜歡的節目,而不是被動的等著電視台播放。

評註:蓋茨的這一預言很早就得以實現,Tivo技術出現在1997年。

(2)《未來之路》中寫道:如果您計畫購買一台冰櫃,您將不用再聽那些喋喋不休的推銷員嘮叨,因為電子公告板上有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評價信息。

評註:用戶已經可以通過網際網路找到各種有用的信息,在電子購物方面要感謝亞馬遜和Shopping.com的努力。

(3)《未來之路》中寫道:一對鄰居在各自家中收看同一部電視劇,然而在中間插播電視廣告的時段,兩家電視中卻出現完全不同的節目。中年夫妻家中的電視廣告節目是退休理財服務廣告,而年輕夫婦的電視中播放的是假期旅行廣告

評註:定製廣告業務至今還沒有完全實現,不過Open和Navic等公司已經開始向廣播公司和廣告客戶推銷這一技術。

(4)《未來之路》中寫道:音樂銷售將出現新的模式。那些對光碟和磁帶等耗材產品感到頭疼的用戶將不會再受到磨損的困擾,未來的音樂將存儲在一台伺服器上,供用戶通過網際網路下載。

書評

《未來之路》不僅是比爾'蓋茨的一本個人傳記,也是寫了他對未來計算機的預言,十多年後的今天在讀《未來之路》無不驚訝蓋茨的前瞻性和遠見。很多的預言現在已經都變成了現實,還有很多是現在還在努力的方向。
讀這本書,順著Gates的預言,腦中回想著現代計算機領域有多少變成了現實,有多少變成了廣泛的套用,走進了尋常百姓的家,有多少是現在計算機正在努力使之變成現實,有多少過後發展的方向!每當看到Gates講到得到套用,心中無不激情澎湃!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借,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
好好努力把握時代的脈搏!

“未來之路”——2012第一財經大型媒體行動

概述

2012第一財經“未來之路”大型媒體行動2012第一財經“未來之路”大型媒體行動

2012年,全球人口超70億,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0億。
2012年,《京都議定書》就將失效,我們的氣候,我們的未來,我們如何保護?
我們需要前進,需要發展,更需要反思。在2012年這樣一個時間節點,來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來重新審視“可持續發展”這個詞,也許會更有意義。 集結世界範圍的媒體以及社會組織,成立“未來聯盟”,一起關注人類的未來命運,一起撫慰地球的殤痛,一起倡導地球的驕傲。 第一財經將要做的事情,包括製作全球公共信號、新聞直播、專題採訪、論壇討論、廣場活動、線上交流……去探尋可持續的未來之路。

行動宣言——可持續策略,你有嗎

2012年,全球人口超過70億,《京都議定書》面臨失效,歐債危機反覆惡化,全球經濟成長明顯放緩。
2012第一財經“未來之路”大型媒體行動2012第一財經“未來之路”大型媒體行動
2012年截止6月底,全球共發生約450次自然災害損失事件。2012年,瑪雅人預言的末世年。社會及環境問題引發的災難,似乎都成了瑪雅人預言的表證。末世感侵襲我們的生活。
還有未來嗎,我們無法逃避內心的不安。末日預言當然不是末日的原因,而我們每個人對於發展方式的選擇,都可能促使地球陷入末日危機
過去的很多年以來,以謀求生存、發展的名義,人類搜刮一切可能觸及的資源,並毫無節制地揮霍。全球70億人的共同搜刮與揮霍。每年對地球資源的消耗,超過地球供應量的1.5倍。按照這樣的速度,到2030年,我們起碼需要兩個地球。可以想像,到那一天,我們的一切都將只能享用到一半:住著1/2的房子,開著1/2的汽車,甚至夜晚的城市街道,也只有一邊的路燈亮著……那將是一個可怕的“1/2的世界”。
更好的未來在哪裡。
2012第一財經“未來之路”大型媒體行動2012第一財經“未來之路”大型媒體行動

我們需要發展,但不是用透支未來的方式。
我們需要尋求一種可持續策略,與地球一同發展,與社會一同發展,甚至與鄰居,朋友,親人一同發展。“可持續策略”不是遠在天邊的理論,而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在子女教育中,以身作則是可持續策略;在家庭關係中,平衡工作與生活是可持續策略;在朋友交往中,誠信是可持續策略;在公司管理中,培養員工認同感是可持續策略;在社會發展中,可持續策略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社會責任、環境保護……可持續策略,需要把一切事物都放到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中,來衡量我們的投資回報率。
從身邊小事做起,建立你的個人可持續策略,進而思考社會及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財經“未來之路”大型媒體行動,正是希望在2012年這個時間節點,引發社會大眾對可持續發展的反思,傳遞“可持續策略”觀念,將可持續策略引回到大眾的價值體系中。由此激發整個社會對環保、貧困、人口問題新的思考和對未來的關心與關注,進而促成應對社會與全球未來的有效行動。
我們需要集結世界範圍的力量,建立同盟,一起引導全社會價值觀與思考方式的轉型。這個“未來聯盟”需要個人,企業,組織,政府……的加入,做出承諾,採取行動。
我們將要做的事情,包括製作全球公共信號、新聞直播、專題採訪、論壇討論、廣場活動、線上交流……去探尋可持續的未來之路。
2012年12月21日,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可持續策略,你有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