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洞石佛造像

"東壁上刻有1.5米高的佛像1尊。 靠近門口東壁有菩薩像1尊

朝陽洞石佛造像位於湖屯鎮陶山主峰西北側的山崖上,洞口朝南,為陶山72洞之首。 朝陽洞由外至內有洞口、前室、二台、後室4部分組成。 洞口以上刻有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劉題“朝陽洞”刻石高0.6米、寬 1.6米,正楷體。落款為“沙莊劉僧人浩樂”。接近洞口西壁刻有“快哉洞”。?前室傘.5米,寬8米,高8米。東壁上刻有1.5米高的佛像1尊。其他高1米以下石佛像 1組,其中彌勒佛像1尊。靠近門口東壁有菩薩像1尊,高0.5米。靠南是關公、周倉、關平之像。在東壁上有清末趙廣湖用“南無阿彌陀佛”組成的石刻陰紋竹畫,畫上方刻“彌陀竹”。刻石高1.3米,寬0.7米。另外有題刻“潛修”,落款為“仙坡徐茂莘題 ,民國初甲子年間同志人郭明涵”。在西壁,有趙廣湖一筆寫成的“佛”字,高1.3米,落款為“大清光緒二十七年辛丑桂月上旬”。右有趙廣湖詩刻一首“潛跡避世裝愚蒙,修成丹焰作啞聾,高尚其志歸山住,隱名獨立不求功”。刻石高0.5米,寬0.7米。還有望雪鴻書刻“小有天”3字,題於民國乙丑年冬。西壁上部還有徐茂莘書刻的 “三藏”。 緊接前室的二台,比前室高約2米,由西側台階攀登而上。進深4米,寬4米。東壁有0.6米高的石佛8尊,其中一尊手拿寶葫蘆和佛珠,頭頂有光環。佛像上方刻有“理道始祖楊來如之像”,下方有趙廣湖草體書刻“南道無量壽佛”。石像兩側有對聯一幅 ,上聯“戒酒禁菸諸惡莫作”,下聯“明理達道眾善奉行”,橫批“園光普照”。偏南壁上有刻石一方,寬1米,高0.5米,為清宣統元年徐茂莘、張懷瑾、紀慶芳書刻的正楷體“三教淵源”。在西壁有石刻“退藏”。 後室深7米,寬14.5米,高15米。西壁和北壁布滿石佛像,北壁最底部有高約2米左右的坐像5尊,第二層高約1米左右的坐像3尊,再向上第三層有3個佛龕,有高1米左右的坐像7尊。再向上有佛龕兩個,有1米左右的佛像6尊,還有0.3米的佛像兩尊。西壁底部有高約2米的佛像7尊,第二層有高約1米的坐像4尊。後室共有大小佛像34尊。 洞口外西側石壁上有高1.2米、寬1米的石刻,其刻文“嘉慶八年夏六月八日,長沙唐仲冕由入觀遠至陶山焚黃樹真炎噴中一清涼世界也爰命徒者展昆源書於壁主持人通禧徒心常”。另有一方,是修復朝陽洞時發起人姓名和捐資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