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班

語出:《宋書·徐湛之傳》:“顯居官次,垢穢朝班,厚顏何地,可以自處。”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七:“其時官吏多逃散,朝班無幾。” 清 李清 《三垣筆記附識》上:“考選故有部屬,有同知,茲選俱省臺,時謂一榜盡及第,而庸陋廁朝班矣。”

基本信息

詞語信息

【拼音】cháo bān
【注音】ㄔㄠˊ ㄅㄢ
朝班

詞語解釋

【釋義】古代群臣朝見帝王時按官品分班排列的位次。朝堂列班時,除侍奉官外,一般官品越高的班列離帝王越近。歷代朝儀不一,分班情況各異。如 唐 設文武一品至五品班, 清設文武一品至九品班。後泛稱朝廷百官之列。

詞語出處

《宋書·徐湛之傳》:“顯居官次,垢穢朝班,厚顏何地,可以自處。”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七:“其時官吏多逃散,朝班無幾。”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四回:“臣乃冀野農夫,君不以先臣之罪,加之罪戮,已荷寬宥,況敢賴寵以玷朝班?”
清 李清 《三垣筆記附識》上:“考選故有部屬,有同知,茲選俱省台,時謂一榜盡及第,而庸陋廁朝班矣。”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三章:“當時宰輔,如王弘、彭城王義康、范泰、何尚之,均稱信佛,皆一時名士也。而謝靈運、 顏延之亦列朝班。”參閱《文獻通考·王禮二、三》、《清文獻通考·王禮一》、《清續文獻通考·王禮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