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費羅

朗費羅

詩人.1807年2月27日出生於緬因州波特蘭城一個律師家庭.1822年進入博多因學院, 與霍桑是同班同學.朗費羅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抒情詩、歌謠、敘事詩和詩劇。他的詩歌在美國廣為傳誦,在歐洲受到讚賞,被譯成20餘種文字;20世紀以來,他的詩名急劇下降,其地位變化之大,在美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

基本資料

圖片

姓名:朗費羅
生卒:1807-1882
描述:美國詩人
籍貫:美國

個人概述

朗費羅簡介:H.w.(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1807-1882) , 1807年2月27日出生於緬因州波特蘭城一個律師家庭。

職業生涯

詩人.1807年2月27日出生於緬因州波特蘭城一個律師家庭.1822年進入博多因學院, 與霍桑是同班同學.畢業後去過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德國等地, 研究這些國家的語言和文學.1836年開始在哈佛大學講授語言、文學, 致力於介紹歐洲文化和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 成為新英格蘭文化中心劍橋文學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1839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夜吟》, 包括著名的《夜的讚歌》、《生命頌》、《群星之光》等音韻優美的抒情詩.1841年出版詩集《歌謠及其他》, 其中有故事詩《鎧甲骷髏》、《金星號遇難》, 也有敘事中含有簡樸哲理的《鄉村鐵匠》、《向更高處攀登》等.詩中充溢了淬質奮發的精神和樂觀情緒.這兩部詩集在大西洋兩岸風靡一時, 他從此以詩人聞名於世.朗費羅於1845年發表詩集《布呂赫鐘樓及其他》, 因收有《斯普林菲爾德的軍火庫》、《橋》、《努倫堡》和《布呂赫鐘樓》等佳篇而為人稱道.《海邊與爐邊》(1849)包含了詩人向讀者宣告創作意圖的《獻辭》以及通過造船的形象謳歌聯邦的締造的長詩《航船的建造》.

朗費羅的主要詩作包括3首長篇敘事詩, 或"通俗史詩": 《伊凡吉林》(1847)、《海華沙之歌》和《邁爾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1854年辭去哈佛大學教職, 專事創作.次年發表《海華沙之歌》.這是採用印第安人傳說而精心構思的長詩, 寫印第安人領袖海華沙一生克敵制勝的英雄業績, 以及他結束部落混戰, 教人民種植玉米, 清理河道, 消除疾病等重要貢獻.在美國文學史上這是描寫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詩, 但詩的素材主要來源於斯庫爾克拉夫特的著作, 作者缺乏直接的生活體驗; 詩的韻律完全模仿芬蘭史詩《卡勒瓦拉》, 當時雖然受到了讀者的讚賞, 卻遭到後代一些評論家的責難.從1843年起, 朗費羅夫婦在幽靜的克雷吉別墅中度過了17年幸福的家庭生活.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燒傷致死, 這一直使他無比悲痛.為了擺脫精神上的重負, 他投身於但丁的《神曲》的翻譯, 還寫了6首關於但丁的十四行詩, 是他最佳的詩作.《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體上仿效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詩劇於1872年完成.

朗費羅晚年創作不轅, 備受尊祟, 牛律大學和劍橋大學曾分別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他75歲生日那一天, 美國各地的學校都舉行了慶祝.1882年3月24日朗費羅逝世.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詩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 他是獲得這種尊榮的第一位美國詩人.

朗費羅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抒情詩、歌謠、敘事詩和詩劇.他的詩歌在美國廣為傳誦, 在歐洲受到讚賞, 被譯成20余種文字; 20世紀以來, 他的詩名急劇下降, 其地位變化之大, 在美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
1822年進入博多因學院,與霍桑是同班同學。畢業後去過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德國等地,研究這些國家的語言和文學。1836年開始在哈佛大學講授語言、文學,致力於介紹歐洲文化和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成為新英格蘭文化中心劍橋文學界和社交界的重要人物。1839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夜吟》,包括著名的《夜的讚歌》、《生命頌》、《群星之光》等音韻優美的抒情詩。1841年出版詩集《歌謠及其他》,其中有故事詩《鎧甲骷髏》、《金星號遇難》,也有敘事中含有簡樸哲理的《鄉村鐵匠》、《向更高處攀登》等。詩中充溢了淬質奮發的精神和樂觀情緒。這兩部詩集在大西洋兩岸風靡一時,他從此以詩人聞名於世。朗費羅於1845年發表詩集《布呂赫鐘樓及其他》,因收有《斯普林菲爾德的軍火庫》、《橋》、《努倫堡》和《布呂赫鐘樓》等佳篇而為人稱道。《海邊與爐邊》(1849)包含了詩人向讀者宣告創作意圖的《獻辭》以及通過造船的形象謳歌聯邦的締造的長詩《航船的建造》。
朗費羅的主要詩作包括3首長篇敘事詩,或“通俗史詩”:《伊凡吉林》(1847)、《海華沙之歌》和《邁爾斯•斯坦狄什的求婚》(1858)。1854年辭去哈佛大學教職,專事創作。次年發表《海華沙之歌》。這是採用印第安人傳說而精心構思的長詩,寫印第安人領袖海華沙一生克敵制勝的英雄業績,以及他結束部落混戰,教人民種植玉米,清理河道,消除疾病等重要貢獻。在美國文學史上這是描寫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詩,但詩的素材主要來源於斯庫爾克拉夫特的著作,作者缺乏直接的生活體驗;詩的韻律完全模仿芬蘭史詩《卡勒瓦拉》,當時雖然受到了讀者的讚賞,卻遭到後代一些評論家的責難。從1843年起,朗費羅夫婦在幽靜的克雷吉別墅中度過了17年幸福的家庭生活。1861年他的夫人不幸被火燒傷致死,這一直使他無比悲痛。為了擺脫精神上的重負,他投身於但丁的《神曲》的翻譯,還寫了6首關於但丁的十四行詩,是他最佳的詩作。《路畔旅舍的故事》(1863)大體上仿效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以《基督》命名的三部曲詩劇於1872年完成。
朗費羅晚年創作不轅,備受尊祟,牛律大學和劍橋大學曾分別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他75歲生日那一天,美國各地的學校都舉行了慶祝。1882年3月24日朗費羅逝世。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詩人之角安放了他的胸像,他是獲得這種尊榮的第一位美國詩人。
朗費羅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抒情詩、歌謠、敘事詩和詩劇。他的詩歌在美國廣為傳誦,在歐洲受到讚賞,被譯成20餘種文字;20世紀以來,他的詩名急劇下降,其地位變化之大,在美國文學史上也是罕見的。

個人榮譽

朗費羅詩選
1、鄉下鐵匠 2、人生頌 3、箭與歌 4、基陵沃思的鳥兒 5、金色夕陽 6、得失 7、逝去的青春 8、詩人和他的歌 9、海濱一夏日 10、混血女 11、日光與月光 12、青春的飛逝 13、寄給春天的詩 14、小溪與海浪 15、夜的讚歌 16、潮水升,潮水落

個人影響

人物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