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載波通信

有線載波通信

有線載波通信是在有線信道上利用頻率分割原理實現多路復用的通信方式。

有線載波通信

正文

有線信道上利用頻率分割原理實現多路復用的通信方式。發信端的各路信號對不同載波頻率(簡稱載頻)作一次或多次單邊帶調製,分別搬移到不同頻帶後,同時在同一線路上傳輸。收信端對線路信號放大後,按上述相反順序用濾波器分開各路信號,經過解調恢復原來的信息。載波通信主要用來傳輸多路電話。按 4千赫頻率間隔配置話路,一路電話占用的頻帶為 300~3400赫。用此頻帶也可傳輸數據、傳真電報或16~24路音頻電報。合併多個話路則可傳輸廣播、高速傳真、寬頻數據、可視電話和電視等寬頻信號。
有線載波通信系統有二線制和四線制兩種傳輸方式。①二線制:利用一對導線作雙向傳輸,來去方向各用不同的頻帶。二線制傳輸方式多用於傳輸容量低的明線載波系統,由於結構上的需要,海底電纜載波系統也多用單根同軸管的二線傳輸方式。②四線制:來去方向各用一對導線而傳輸頻帶相同。四線制傳輸方式多用於對稱電纜、同軸電纜等傳輸容量大的系統。在對稱電纜系統中,一般在來去不同方向各用一條電纜(雙纜制)以減小兩個方向之間的串擾。
系統組成 載波通信系統由終端機、增音機和傳輸線路三個主要部分組成。
載波終端機 包括傳送部分和接收部分。傳送部分每一調製級都有調製器、濾波器、放大器和載頻源。它把各路音頻信號調製到預定頻帶位置上,取出有用邊帶並放大到規定電平。接收部分的工作是傳送的逆過程。終端機的輸入端還有二-四線設備和信號設備,用以使二線制用戶線與四線制收發支路連線,並轉換信號。
載波增音機 載波系統長距離傳輸時需要線上路上分段增音,以補償線路衰耗並均衡其衰耗-頻率特性。增音機包括線路放大器和均衡器,通常還有自動電平調節設備,調節增益以補償和均衡線路衰耗的變化。
傳輸線路 利用明線、對稱電纜和同軸電纜等傳輸信號(見傳輸媒介)。
系統分類 有線載波通信系統按傳輸線路所用傳輸媒介的不同,可分為明線載波系統、對稱電纜載波系統和同軸電纜載波系統。
明線載波系統 架空明線採用二線制傳輸方式,傳輸頻率一般不超過 150千赫。中國採用的線路頻譜分配如表1所列。明線線對間串擾較大,尤其是不同傳輸方向間的串擾影響更為嚴重,故同一桿路上不能架設頻帶相同而傳輸方向相反的系統,同方向系統的端別應相同。明線的使用頻帶窄,傳輸容量有限,再加上架設在地面上易受溫差變化和氣候的影響,通信質量不穩定,因而多用於業務量較小的次要傳輸線路。

有線載波通信有線載波通信
對稱電纜載波系統 對稱電纜可以採用多線對、雙電纜制的四線制傳輸。每對線對可在 12~252千赫頻帶間提供 60個話路(表2)。多線對能提供上千個話路,適用於幹線通信。各線對採用螺鏇扭絞,以保證各芯線對地平衡,從而減小各線之間的串擾。其最高復用頻率受芯線平衡程度的限制,難以提高。

有線載波通信有線載波通信
同軸電纜載波系統 同軸管具有良好的傳輸特性和禁止特性,可構成四線制大容量載波系統(表2)。一對小同軸管可提供2700或3600個話路;一對中同軸管可提供10800(多至13200)個話路;多管同軸電纜電路則可提供相當大的傳輸容量,多用於主要傳輸幹線。
在對稱電纜和同軸電纜載波系統中,為了降低成本和保證質量,每個話路的信號並不直接調製到線路頻率上去,而是按照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 (CCITT)建議的標準群,按基群、超群、主群、超主群的次序逐級調製,以達到所需的傳輸路數,形成積木式的多路頻帶結構(表3)。這既可減少載頻種類數,又能組成便於分支轉接的載波通信系統。

有線載波通信有線載波通信
10800路大容量同軸電纜載波系統可以由 12個超主群直接組成,也可先用 4個超主群組成頻帶為 42612~59684千赫、容量為3600路的巨群,再由三個巨群組成60兆赫的萬路系統。
多路載波通信系統可以同時傳輸電話、音頻電報、傳真、數據、廣播、可視電話和電視節目等多種信息,它們按所需頻帶占用適當的話路或話路群。圖中為2700路同軸電纜系統的發信端多路複合和局部線路的結構安排。

有線載波通信有線載波通信
參考書目
 通信傳輸系統翻譯組譯:《通信傳輸系統》,人民郵電出版社,北京,1977。(Members of the Technical Staff, Bell Telephone Labs.,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Communications, 4th ed., Winston-Salem,North Carolina,1971.)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