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氯殺蟲劑中毒

有機氯殺蟲劑可從呼吸道、消化道、皮膚進入體內,主要由腎臟排泄,糞及乳中也可排出少量。由於其為脂溶性物質,故對富含脂肪的組織具有特殊親和力,且可蓄積於脂肪組織中。本類殺蟲劑的中毒機理一般認為系進入血循環中有機氯分子(氯化烴)與基質中氧活性原子作用而發生去氯的鏈式反應,產生不穩定的含氧化合物,後者緩慢分解,形成新的活化中心,強烈作用於周圍組織,引起嚴重的病理變化。

基本信息

簡介

【概述】
有機氯殺蟲劑(organicchlorine insecticide)一般分為以苯為合成原料的氯化苯類和不以苯為原料的氯化甲撐萘製劑二大類。前者有二二三(滴滴涕)、六六六(六氯化苯六氯環己烷)等;後者有氯丹、七氯化茚、狄氏劑、異狄氏劑、艾氏劑、異艾氏劑、毒殺芬、碳氯特靈等。其毒性以大鼠口服半數致死量(mg/kg)作比較如下:滴滴涕為150~800mg;丙體六六六為125mg;工業品六六六為1250mg;氯丹為200~750mg;七氯化茚為90~135mg;狄氏劑為34~100mg;艾氏劑為10~60mg;異狄氏劑為10~35mg;異艾氏劑為10~12mg;毒殺芬為40~69mg;碳氯特靈(工業品)為5~7mg。日常最多用的有機氯殺蟲劑是六六六和二二三(DDT)。六六六的中毒量為30~40mg/kg,二二三的中毒量為10mg/kg。
【中毒原因】
與有機磷農藥相同。
【發病機制】
有機氯殺蟲劑可從呼吸道、消化道、皮膚進入體內,主要由腎臟排泄,糞及乳中也可排出少量。由於其為脂溶性物質,故對富含脂肪的組織具有特殊親和力,且可蓄積於脂肪組織中。本類殺蟲劑的中毒機理一般認為系進入血循環中有機氯分子(氯化烴)與基質中氧活性原子作用而發生去氯的鏈式反應,產生不穩定的含氧化合物,後者緩慢分解,形成新的活化中心,強烈作用於周圍組織,引起嚴重的病理變化。主要受累者為神經系統、肝、腎及心臟。其對神經系統毒害作用的主要部位為大腦運動中樞及小腦,使其興奮性增高,同時伴有大腦皮質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亦可累及脊髓神經。對肝、腎、心臟等器官,則可促使發生營養不良性病變。對皮膚及黏膜也有刺激作用。二二三(滴滴涕)具有輕度雌激素樣反應,並有抗類固醇作用。
【臨床表現】
中毒症狀發生的時間和嚴重度,根據毒物的種類、劑型、量和進入途徑不同而異,一般在30分鐘到數小時內發病。輕度中毒出現頭痛、頭暈、乏力、視物模糊、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易激動,偶有肌肉不自主抽動等;較重中毒有多汗、流涎、震顫、抽搐、腱反射亢進、心動過速、紫紺、體溫升高等;重症中毒可呈癲癇樣發作或出現陣攣性、強直性抽搐,偶有在劇烈和反覆發作後陷於昏迷和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反覆抽搐後可有精神改變(如健忘、失去定向力)或共濟失調等。嚴重病人並可發生血壓下降、脈搏頻數、心律失常甚至引起心室顫動;或有肝、腎損害。
某些製劑如六六六等中毒時,可有血糖升高及血鈣減少。
由呼吸道吸入中毒患者並有眼、鼻刺激症狀,咽、喉部不適,喉痙攣,氣管、支氣管炎,肺炎等;重症發生劇烈咳嗽、吐痰、咳血、呼吸困難、肺部濕羅音等肺水腫徵象;或有鼻衄。
皮膚接觸六六六或滴滴涕等可出現接觸性皮炎或過敏性皮炎,有時發生結膜炎或支氣管哮喘。
對可疑患者應收集嘔吐物或胃內容物、接觸物、尿液等作毒物分析。
【治療說明】
尚無特效解毒藥物,主要是積極採取綜合措施急救。首先清除毒物,口服中毒者在催吐後用1%~2%碳酸氫鈉溶液或生理鹽水洗胃,硫酸鈉(鎂)導瀉(勿用油脂性瀉劑),靜脈滴注葡萄糖液加維生素C以保護心肌和肝臟,促進排毒。有煩躁或驚厥時,選用鎮靜劑如巴比妥類、水合氯醛、副醛、安定等;如有血鈣降低,可由靜脈緩慢注射10%葡萄糖酸鈣(加入葡萄糖溶液中),每4~6小時1次;持續而嚴重的抽搐,可能與腦水腫有關,如有腦水腫症狀和體徵時,加用脫水劑如甘露醇等靜脈注射可以減低腦壓,有助於制止抽搐,並有加速排毒的作用。支氣管哮喘患者按一般對症治療,勿用腎上腺素注射,因在有機氯作用下的心臟,對腎上腺素敏感,易致心室顫動。禁用油脂性食物、牛奶及菸酒類。吸入中毒時,立即將患者撤離中毒場所,移至空氣新鮮處。呼吸困難時,給氧吸入並作其他綜合措施。皮膚沾染時,速用肥皂水、2%~5%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後再用清水徹底清洗;發生皮炎時,可用1%碳酸氫鈉溶液清洗,並用氫化可的鬆軟膏或強的鬆軟膏等塗敷。眼睛沾染或出現結膜炎時,用生理鹽水、2%碳酸氫鈉溶液或清水沖洗;疼痛時可用2%鹽酸普魯卡因溶液點眼。
【預防說明】
與有機磷農藥中毒相同。

相關信息

二硫化碳中毒

四氯化碳中毒

汽油中毒

硝基苯中毒

蟾蜍中毒

異菸肼中毒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