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表面

月球表面

月球俗稱月亮,也稱太陰。月球的年齡大約也是46億年,它與地球形影相隨,關係密切。月球也有殼、幔、核等分層結構。最外層的月殼平均厚度約為 60-65公里。月殼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體積。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溫度約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態的。月球直徑約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體積只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相當於地球質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當於地球重力的 1/6。

介紹

較暗的地方→海(沒有水)
→因為反射率低,所以顯得較暗.大部分為玄武岩.
較亮的地方→高山→因為反射率高.
月球剛形成時,是隕石或大星球的碎片的重擊,而形成一個凹洞
→撞擊盆地---特色:岩層薄.
月球兩極有冰 (美國國防部發現)
→可能的原因:因早期受慧星撞擊,有水在坑洞中,且因太陽照射不到,
熱度無法傳達,故不融化.
→尚未證實
若月球真有水(或冰),帶來的影響:
→a.本來預估建立月球基地需50年,有水(或冰)的話,則可以減少30年.
→b.太空船的燃料可從水中的氫獲得.
→若能建成月球基地→月球上的氦三,可以提供地球一整年的能源.

各星球的介紹:

金星→a.離地球近
→b.溫度達480℃(溫室效應).
→c.大小,質量,內部結構,形成年代皆和地球相似.
→大氣成分和地球不同.
為什麼金星的溫室效應如此強
→地球:剛形成時約0℃,因此CO2可溶於水,形成碳酸水.
→金星:剛形成時約50℃,因此CO2無法溶於水(溫度太高,氣體無法溶於水),於是上升到大氣,直到今日,溫度已可達480℃的高溫.
宇宙到底有沒有像人類一樣,具有高智慧
→科學家使用電波探測器,五十年毫無斬獲(沒有收到有意義的電波).
天王星→a.有九道同心圓光環.
→b.因為行星公轉時,遮住天王星,在過程中,天王星亮了九次,也暗了九次.
天王星海王星,基本上是由水所組成,但因成分不同,故顏色並不相同.
望遠鏡:
1608年,一位荷蘭的眼鏡師傅發現用二片透鏡並調整透鏡位置可以看清遠方的景物,彷佛是把遠方的景物拉到眼前來看一般,因而發明瞭望遠鏡.
義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聽到了這個訊息,並於1609年製作了一部口徑42mm的望遠鏡.這部望遠鏡讓他"大開眼界",因為他驚訝地發現,月球表面有高山和無數的坑洞;金星也如月球般,有著盈虧的變化;而木星旁邊竟然還有四顆小星星繞著木星公轉!這些發現徹底的顛覆了傳統的天文學觀念.伽利略是有史以來使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的第一人,這部望遠鏡同時也開創了天文學的另一個新紀元.
1611年,德國科學家刻卜勒也設計了一部望遠鏡,並改良了目鏡,擴大瞭望遠鏡的視野,成為今日望遠鏡的主流.
伽利略製作的望遠鏡是折射式望遠鏡.1668年,牛頓利用光線反射的方式,發明了反射式望遠鏡.這是天文望遠鏡的一大突破,因為反射式望遠鏡在製造上遠比折射式望遠鏡容易的多,並且沒有折射式望遠鏡的色差現象,能讓觀測品質大幅提升.
1672年,法國人蓋賽格林變更了牛頓式反射鏡的焦點位置,發明了蓋賽格林式反射望遠鏡,讓反射式望遠鏡更容易操作.
1938年德國人史密特把折射式望遠鏡及反射式望遠鏡合而為一,發明了折反射式望遠鏡,也就是史密特式望遠鏡(史密特照相機),開創瞭望遠鏡的另一個新紀元,也讓俄國人馬克斯托夫發明了另一種折反射式望遠鏡-馬克斯托夫望遠鏡.19xx年無線電波望遠鏡把天文望遠鏡所能看到的延伸到所有的電磁波長,讓我們觀看宇宙的視野不會只局限於可見光,進而造成了天文望遠鏡的另一次革命,也讓天文學能在最近極短的數十年中,得到超越數千年來的成就.
望遠鏡口徑越大,解析度越好.
主鏡口徑公分數×20=望遠鏡最高有限倍率.
→通常不會超過500倍(超過此,會造成模糊).
口徑公分數×1.5=最低有限倍率.
→最低有限倍率通常為1倍.
天文館小常識:
通常為不影響望遠鏡的觀測,牆壁上漆以不反光漆為主.
天文台的設定通常高度超過2500㎞,距海約200㎞.
天文館是個好地方,以前因為距家遠,所以一直沒有時間接觸天文館.這次因緣際會下,我可以隨著同學們一起到天文館吸收新知,感覺十分愉快.而且解說的老師,對於天文方面懂得十分的多,讓我們雖然只有兩個小時的參觀,除了意猶未盡,也過得十分充實.
首先我們先參觀月球表面,就如我們所知,她的表面的確充滿坑坑洞洞,也知道因為月球上沒有水,所以要造成月球基地,也多了一份困難.而為了方便到各個行星上探索,我們若建成了月球基地,也就多了方便.尤其是燃料的充填與補充.當然,如果能開發月球,我們發現月球上有種叫「氦三」的東西,它比石油更好,不會造成污染,而且只需要不多的量,就能提供地球一整年的能量耗損,這真是個令人前往月球探索的動力!
月球基地假想圖
再來我們到二樓展示聽,那邊吊掛著九大行星,在那裡我知道了金星地球的距離其實是最近的,不論是大小,質量,內部結構,形成年代皆和地球相近.但為什麼金星不像地球一樣有生物存在呢 因為在剛形成之初,金星的溫度就比地球高出約50度,二氧化碳不容易溶於水中,因此上升到大氣,而造就了今日金星形成那強大的溫室效應之原因了!
因為宇宙並非我們肉眼所能及,所以需要一些輔助的工具,才能發現宇宙的奧妙,於是,望遠鏡也就誕生了.我一直以為望遠鏡是伽利略發明的,但經由老師一解釋,我知道瞭望遠鏡其實是由一個眼鏡師傅發明出來的,而伽利略則是第一個用望遠鏡天空的人.到了牛頓,他發明了牛頓式望遠鏡,雖然大小不大,但他卻能實際的解決色像差的問題,而利用的原理,是使用凹面鏡聚焦反射望遠鏡.
然而,望遠鏡中最偉大的仍以哈伯望遠鏡為先.例如我們所知的宇宙大小約137光年,即是經由哈伯望遠鏡所發現的!如果說現在的天文學之所以日新月異,都是因為哈伯望遠鏡,那真是一點也不為過!還有像凱克望遠鏡,由36個六角形的鏡片組成,是面前陸地上最大的望遠鏡!
~地 科 報 告~
~~地 科 心 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