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初航1號

月球初航1號

月船1號於當地時間2008年10月22日上午由印度國產的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C11發射升空,發射地點位於距離印度南部城市欽奈90公里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月船1號”將繞月飛行兩年,對月球的地質結構和礦物資源進行調查。

月球初航1號月球初航1號
月球初航1號(又譯為:月船一號)是印度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探測器重590公斤,可攜帶11個載荷,項目耗資8000萬美元。2008年10月22日當地時間早上6時22分,在安德拉邦斯里赫里戈達島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由極軌衛星運載火箭(PSLV-XL)發射升空。

概況

總重1.38噸的月球初航1號將攜帶11個有效載荷飛抵月球。這些有效載荷分別來自6個不同的國家——美國英國德國瑞典保加利亞印度
月球初航1號將在距離月球表面100公里的軌道上執行兩年的飛行任務,向地面發回關於月球表面的礦物質分析數據,還可能發現核元素的蹤跡。衛星還將攜帶遙感設備,以感知可見光譜,近紅外線中頻光線,完成各項科研試驗後撞擊月球,以便激起月球土壤,獲取礦物質和水的科學數據。

月球初航1號月球初航1號10月31日拍攝的首批地球照片
月球初航1號10月31日拍攝的首批地球照片印度一名官員說,“這個任務將探究月球更為深入的一面。利用高解析度攝像機拍攝的照片,我們還將嘗試在月球上發現水資源。”
發射月球初航1號衛星只是印度探月計畫的第一步。如果月球初航1號衛星發射成功,印度將於2011年或2012年發射月球初航2號探測器,據稱月球初航2號探測器將由印俄聯合研製,月球初航2號探測器將登入月球,並在月球表面採集土壤和岩石樣本,進行化學分析和其他實驗研究。月球初航2號探測器擔負在月球表面尋找新能源的任務。月球初航2號將重達30至100公斤,在月球上行進數月。
麥斯瓦米·安奈杜為了這個目標,項目負責人麥斯瓦米·安奈杜已奮鬥了25年。安奈杜1958年7月2日出生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Kotavadi的一個村莊裡。畢業於南部城市哥印拜陀的政府工程學院,並在同城
月球初航1號麥斯瓦米·安奈杜
的PSG技術學校獲得了碩士學位。1982年,他加入了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參與研究印度國家通信衛星項目,獲得多項國家級獎章後,轉做探月課題的專門研究。“再多的獎項也不抵‘月球初航1號’項目的成功,因為它凝聚了我們全部的心血!”
儘管安奈杜沒有給出印度載人探月的具體時間表,但印度在探月上還有更大的雄心,那就是載人登月要“超中趕美”。人類探測月球的次數至今十分有限,包括失敗的發射在內,印度“月球初航1號”是全世界的第125次。

時間表

月球初航1號月球初航1號
10月22日發射升空
11月3日脫離地球引力
11月8日進入繞月飛行軌道
11月14日釋放一顆撞擊探測器撞擊月球表面
任務及目標
項目目的
:提高印度的國際形象
1、設計、改進和發射一個探測器,並由印度國產的極軌道衛星運載火箭發射。
2、提高設計和實行計畫的技術和發射探測器的地面系統,為以後的“行星探測”項目提供經驗。
3、通過傳回月球的數字高程圖和其礦物集中地圖,對月球的形成過程和化學進化進行研究。
4、使印度具備能夠發展探測器和感測器的行星遙感技術的能力,為以後的“行星探測”提供經驗。
5、通過讓印度成為具備直接觀測行星能力的少數國家之一的方式,提高印度的國際形象。

月球撞擊探測器

月球初航1號月球撞擊探測器
月球撞擊探測器撞擊探測器是“月球初航1號”所攜11件載荷之一。撞擊探測器質量29千克,外觀呈盒狀,飾以與印度國旗相同的橙白綠三色,當地時間11月14日20時31分(台北時間14日23時01分)在月球南極著陸。
撞擊探測器除裝備一套攝像系統以外,還攜有一台雷達高度計和一台質譜儀,分別用於測量探測器落向月表的速度和探測月球上空極為稀薄的大氣。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官員介紹說,這個約29公斤重的撞擊探測器在離開“月球初航1號”約25分鐘後,於當地時間20時31分(台北時間22時31分)成功撞擊月球表面。其間,裝在探測器上的雷達高度計、攝影系統和質譜儀仍繼續運作,不斷對月球進行拍攝、測量並傳回相關數據。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稱,月球撞擊探測器14日從“月球初航1號”探測器上彈出後,以每秒1.6公里的速度向月球表面撞去。在接近月球的25分鐘過程中,月球撞擊探測器上的照相機不斷對月球進行拍攝,利用這些圖像數據,科學家可以進一步了解月球表面物質構成。更重要的是,這些拍攝數據有助於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未來選擇月球車的著陸位置。
月球撞擊器拍攝的月球該組織主席馬達范·奈爾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月球撞擊探測器上的照相機已傳回了探測器飛向月球過程中的月球圖片,畫面非常清晰。”他表示,印度科學家將很快啟動對圖片等有關數據的分析工作,以進一步了解月球表面物質構成。
人類探測器為何接連撞月
印度月球探測器“月球初航1號”所攜帶的月球撞擊探測器14日晚間成功撞擊月球。但這並不是人類探測器第一次撞月,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1959年,蘇聯研製的“月球2號”探測器在飛行33小時後抵達月球軌道,但在著陸時墜毀。這是第一個撞擊月球表面的人造探測器。此後,陸續有多個人造月球探測器撞擊月球,但多數是探測器報廢墜落後的無意之舉。然而,也有一些月球探測器的撞月是經過周密設計的,它們撞月的初衷都是為了更好地探月,且撞月過程可以得到探測器繞月過程中無法探測到的寶貴信息。
月球初航1號月球撞擊器拍攝的月球
本次印度探測器撞月,以及2006年歐洲航天局“智慧型1號”探測器撞月就帶有明確的探月目的,前者主要是為月球車著陸選址,後者是為了探測月球深層物質成分。它們的接連撞月體現出人類月球探測正進入高潮期。而月球的物理和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對地球有重要影響,加之它資源豐富,這都是它吸引人類探測器前往的重要原因。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稱,月球撞擊探測器14日從“月球初航1號”探測器上彈出後,以每秒1.6公里的速度向月球表面撞去。在接近月球的25分鐘過程中,月球撞擊探測器上的照相機不斷對月球進行拍攝,利用這些圖像數據,科學家可以進一步了解月球表面物質構成。更重要的是,這些拍攝數據有助於印度空間研究組織未來選擇月球車的著陸位置。
此外,美國計畫於2009初發射的月球探測器“月球勘測軌道器”,也攜帶月球撞擊探測器,屆時它將會撞向月球南極。科學家希望藉助對撞擊時揚起的塵埃的研究,發現水的蹤跡。

印度探月計畫

月球初航1號月球初航1號
月球初航1號拍攝的月球2001年,印度出台第一份探月計畫,從此拉開了向月球進軍的序幕,在政府和許多科學家的支持下,這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印度的登月計畫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發射無人探月器;第二步是在2015年將太空人送上太空;第三步是在2020年將太空人送上月球。

印度航天曆程

月球初航1號印度火箭
印度火箭1963年,印度在頓巴建成了自己的第一個火箭發射台,並發射了一枚探空火箭。
1975年4月19日,印度從蘇聯的火箭發射場發射了印度第一顆自製衛星。
1980年7月18日,印度首次從本國的發射場,用自製的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衛星,從而成為世界上第六個具有衛星發射能力的國家。
2001年4月,印度用“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成功地將一顆重達2.54噸的通訊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這標誌著印度跨入了世界航天大國行列。
2001年10月22日,印度成功地用“極地衛星運載火箭”把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02年,印度首顆氣象衛星發射升空
2002年2月9日,印度航天科學家對印度自行開發的火箭超低溫發動機進行了一次試驗,並取得成功。
一箭四星2004年9月,第二代“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將一顆重達1.95噸的教育衛星送入地球上空3.6萬公里的軌道。
月球初航1號一箭四星
2007年1月10日印度成功發射“一箭四星”。
2008年4月28日裡赫里戈達航天發射場成功用PSLV-C9火箭發射“一箭十星”。
10顆衛星中包括一顆印度的CARTOSAT-2A遙感衛星和一顆印度IMS-1微型衛星,以及其他國家的8顆納米衛星。 
這8顆衛星包括:負責加拿大先進納太空實驗項目的CanX-6,衛星重約6.5千克,壽命期為6個月;CanX-2(加拿大先進納太空實驗)項目;Cute1.7+APD-Ⅱ,日本Cute-1衛星(2003年發射)的後繼星;AAU-CUBSAT-Ⅱ,丹麥aalborg大學建造;COMPASS-1,德國大學建造,旨在獲取地面圖像,驗證微型衛星平台;Delfi-C3,荷蘭大學建造,旨在驗證星上新技術;SEEDS-2,日本高校研發;Rubin8-AIS,德國建造。
印度火箭家族目前,印度已擁有4種類型國產運載火箭:“衛星運載火箭3(SLV-3)”、“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

探月的爭議

月球初航1號印度火箭家族
2007年初,印度已經為探月衛星的發射進行了一次成功預演,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送上太空。預演的成功極大地增強了印度探索太空的自信心,標誌著印度已經初步掌握了對太空艙進行指揮和控制的能力。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馬達范·奈爾表示,印度實現登月夢想指日可待,不存在技術障礙。
雖然俄羅斯和美國許多空間科學家承認印度已經具備實現登月夢想的技術實力,但印度國內還是有很多人堅持認為登月計畫“不可行”,理由是該項目不是印度發展的優先項目,印度政府應集中精力解決貧困、文盲、飢餓、愛滋病等民生問題,然後再騰出手來探索太空。有評論稱,印度耗資150億美元去追逐月球之夢是嚴重地脫離實際。
但是也有一些人堅持認為,登上月球,是彰顯一個國家實力的象徵,也是印度真正成為“有聲有色”世界大國的標誌。為了進一步鞏固其大國地位,印度還在籌劃著名更宏偉的太空計畫。印度著名月球科學家、探月計畫的主要推動者、此次測評專家組負責人納倫德拉·班德萊教授說:“對印度來說,月球只是一塊墊腳石,我們的下一站是進行行星研究。”有分析指出,印度是憋足了勁要在新一輪太空探索競賽中有所建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