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的鳳尾竹》

傣族名曲《月光下的鳳尾竹》是一首特具民族情調的歌曲,由倪維德作詞,施光南作曲,以葫蘆絲演奏的版本最為常見,其他樂器也有過演奏,後燕妮、關牧村等也演唱過該曲目的歌唱版本。以其悠揚的曲調、娓娓動聽的鏇律,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讓人不由聯想起那鬱鬱蔥蔥的鳳尾竹林,別具一格的傣家樓閣撒落在竹林間,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隱隱飄出的陣陣葫蘆絲,幽攸抑揚,輕清淡雅。這首歌音樂節奏舒緩、優美纏綿、富有傣族風情。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1979年天津歌舞劇院一行三人到雲南省德宏州採風,詞作家、詩人倪維德先生在芒市壩子看到傣族青年男女在明亮的月光下成堆地在竹林中談情說愛、卿卿我我、情歌呢喃、葫蘆絲聲聲,晚風颳來竹尖輕搖……詩人詩興大發,揮筆寫成《月光下的鳳尾竹》歌詞,“鳳尾竹”之比擬形似神更似,使意境得到升華,隨後由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譜曲。從此歌曲唱遍中國大地、傳至世界角落。

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的鳳尾竹》

歌曲歌詞

歌詞內容 

月光啊下面的鳳尾竹喲
輕柔啊美麗像綠色的霧喲
竹樓里的好姑娘
光彩奪目像夜明珠聽啊

看了 《月光下的鳳尾竹》

多少深情的葫蘆笙
對你傾訴著心中的愛慕
哎金孔雀般的好姑娘為什麼不打開哎你的窗戶
月光下的鳳尾竹
輕柔啊美麗像綠色的霧喲
竹樓里的好姑娘
歌聲啊甜潤像果子露
痴情的小伙子
野藤莫纏檳榔樹
姑娘啊我的心已經屬於人
金孔雀要配金馬鹿
月光下的鳳尾竹
輕柔啊美麗像綠色的霧喲
竹樓里的好姑娘
為誰敞開門又開窗戶
喔是農科站的小岩鵬
摘走這顆夜明珠哎
金孔雀跟著金馬鹿
一起啊走向那綠色的霧哎

關於歌詞

本曲當初的創作背景是為了在傣族地區能順利宣傳“婚姻法”而創作的。
最初的歌詞中,前面部分與現流行版本相同,不同之處為最後一句。最初的歌詞為:金孔雀跟著金馬鹿,一起走向那結婚登記處。這是於淑珍老師在各電台電視台做節目時候特意指出的。

樂曲賞析

綜合鑑賞 

這首由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月光下的鳳尾竹》,當樂曲清幽飄起的時候,我把自己帶到了瑞麗江邊翠綠欲滴的鳳尾竹林,穿起心儀已久的筒裙,在碧波瑩瑩的麗江邊漫步起舞,等待心上人的到來。

你聽,竹林中傳來了陣陣葫蘆絲聲,淡淡悠揚。美麗的姑娘輕倚在鳳尾竹旁,清澈的雙眸中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月光斜灑在她的衣裙上,把她曼妙的身影一直拖到金色的水面上。樂聲漸漸輕靈飄逸起來,姑娘起身來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輕舞著、鏇轉著,波光中疊映著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擺也輕輕飄揚落寞的斜倚在鳳尾竹旁吹奏起情歌,眼前生出心上人飄逸輕靈的舞姿,著一縷花衣,似一個精靈,在月光下瀉一地鏇轉的身影,竹林的小徑上。微風輕拂鳳尾竹,遠看像一層綠色的霧在舞動,竹樓里美麗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窗外,竹樓外痴情的阿哥愛慕的葫蘆絲聲,在靜謐的夜晚愈加纏綿,彼此正傾訴著心中的愛戀。

演奏指導

《月光下的鳳尾竹》為已故著名作曲家施光南老師的經典之作,幾乎人人都會哼喝,此曲用葫蘆絲來演奏較優美,但用一支葫蘆絲同一種指法來演奏存在一個音域的音,這樣一來破壞了音樂鏇律的完整性、流暢性和優美性。

《月光下的鳳尾竹》 《月光下的鳳尾竹》

解決的辦法有兩個:
一是採用 轉調來解決,這樣一支葫蘆絲便可演奏全曲,也就是第一部分簡音作5來演奏;第二部分簡音作1來演奏,這樣一來兩段的調就不一樣,出現了轉調,前55等於後1,也就是前半部分的5音和後半部分的1音音高是一樣,這樣聽起來效果不是太好。
二是為了保證調不變,保證音樂的完整性和流暢性。只有更換 葫蘆絲,這樣一來,回出現前後音色不一樣,如小D調和大G調配合或是C調與大F調,bB調與bE配合,都存在音色差別的問題,但這樣配合演奏,不需要轉調,音樂的整體感和流暢性會比第一種方法效果要理想,在說兩支葫蘆絲,兩種味道,有角色變換之感,有男女對唱之感。
故演奏時第二種方法最好。
月光下的鳳尾竹》的演奏技巧很好掌握,常用技巧有滑音、疊音、虛指顫音,大家多聽幾遍示範曲,便可模仿演奏。

演唱歌手

於淑珍(原唱)
關牧村
彭麗媛
楊鈺瑩
龔玥
黑鴨子組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