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頭

月上柳梢頭

“月上柳梢頭”出自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月上柳梢頭”,是作者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境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富於詩情畫意。作者通過這首詩,含蓄地表達出一對彼此傾心的戀人,在黃昏相約時唯美而傷感的情感。另有工工藝品紫砂壺名為“月上柳梢頭”。

基本信息

文學作品

原文

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
——北宋·歐陽修

釋義

去年元宵夜之時,花市上燈光明亮如同白晝。佳人相約,在月上柳梢頭之時,黃昏之後。
今年元宵夜之時,月光與燈光明亮依舊。可是卻見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淚打濕了春衫的衣袖。

出處考證及品評

此詞亦見朱淑真集,南宋曾慥《樂府雅詞》以為歐陽修作。曾氏曾將歐詞中諸多可疑者盡予刪芟,而不疑此詞,其著作權當歸於歐陽修。詞以靈光獨運的藝術構思,使今與昔、悲與歡互相交織、前後映照,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上片追憶去年元夜的歡會。“花市燈如晝”,極寫元宵燈火輝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張燈、觀燈的習俗,至宋而其風益盛。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記燈市景象雲“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可知,“花市燈如晝”乃狀其實況,略無誇飾。但描寫燈市不過是為了展示歡會的時空背景,因而一筆帶過,不多著力。“月上柳梢頭”二句含“賓”就“主”,再現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黃昏後”,交待主人公與其情侶相會的時間。“月上柳梢頭”,既是對“黃昏後”這一時間概念的形象示現,也是對男女主人公歡會的環境的補充描繪——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樣富於詩情畫意!“人約”,點出男女主人公並非邂逅燈市,而是早有密約。這表明他們即便尚未私訂終身,至少也彼此傾心。值得稱道的是,作者沒有正面涉筆他們相會前的心馳神往,見面後的歡聲笑語以及分手後時的意亂情迷,而僅用一句“人約黃昏後”提示,深得藝術三昧。下片抒寫今年元夜重臨故地,不見伊人的感傷。“月與燈依舊”,說明景物與去年一般無二,照樣月光普照,華燈齊放。但風景無殊,人事全異。“不見去年人”二句情緒一落千丈:去年鶯儔燕侶,對訴衷腸,今年孤身支影,徒憶前盟,主人公怎能不撫今思昔,淚下如注。因何“不見”,一字不及,或話有難言之隱,或許故意留下懸念。全詞的藝術構思近似於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迴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

工藝品

月上柳梢頭:紫砂壺容量250CC

簡介

月上柳梢頭月上柳梢頭
泥料特性:清水泥為純種紫泥礦,宜興陶者呼之“普泥”,為較常見之泥料;良者稀而貴,劣者多而廉;玩家習稱“紅紫泥”,乃作與賞二者最推崇之泥料。
窯溫:約1160度C。
收縮比:約12%。
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本色泥。
泥性:乾濕易掌握,穩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較易。
難度:陳泥務須回練,否則易生黑邊、花泥,提練時須留意氧化鐵及石灰質之剔除。

特點

泥色醇和爾雅,文人氣息濃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現紫砂風華;溫暖親和,易與使用者產生共鳴,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

沖茗特性

使用日久愈呈紅潤、包漿;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掌握簡單,可輕鬆沖壺佳茗,伴享茶宴。

劇本

簡介

汝州門戶網6月29日訊從汝州市文化廣電局獲悉,汝州市著名劇作家牛崧創作的大型劇本《月上柳梢頭》獲第二屆黃河戲劇獎·戲劇文學獎銀獎。

獲獎作品

第二屆黃河戲劇獎·戲劇文學獎評審會經過層層遴選,認真評審,共評出獲獎劇本19部,其中金獎5部、銀獎8部、銅獎6部,汝州市劇作家牛崧創作的《月上柳梢頭》獲銀獎,是平頂山市唯一一部獲獎作品。

作者牛菘

牛菘,女,1964年出生,現供職於汝州市文化廣電局劇目創作室,是洛陽市藝術研究院特邀編劇、河南省戲曲家協會會員、國家三級編劇。先後創作了《天歌》、《誰家灶房不冒煙》、《村長抓雞》、《城隍告狀》、《誰家舌頭不磨牙》等20餘部戲曲作品。其中《誰家舌頭不磨牙》榮獲第二十三屆田漢戲劇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