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支羅馬兵團

最後一支羅馬兵團

最後一支羅馬兵團是一部國際性題材的電視劇。主要劇情:中國西漢時期,一支精悍的羅馬軍團偶然闖入西域,與正在和匈奴作殊死搏鬥的漢軍發生了爭戰,東西方兩個從未謀面的古老而偉大的民族,在絲綢之路上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碰撞。最終,漢軍在河西走廊戰敗了一路東進的羅馬人,又以博大的胸懷收容了他們,雙方在祁連山下化干戈為玉帛。羅馬軍團從一開始的軍容赫赫,到最後的漫野撒歡,演繹了一段從戰爭走向和平的故事。

故事梗概

這是一個中外歷史學家最近發現的故事,

漢朝與羅馬漢朝與羅馬

目錄

匈奴篇” “樓蘭篇” “漢朝篇”
一、遭遇羅馬 六、樓蘭劍影 九、血戰狼群
二、矯詔西征 七、兵困樓蘭 十、寒夜劫囚
三、漢軍初敗 八、絕路逢生 十一、草營烈火
四、背水之戰 十二、馬放南山
五、攻滅匈奴

劇集梗概

第一集遭遇羅馬

西域郅支城(今哈薩克斯坦江布爾城)郊外,一隊匈奴騎兵正猛追兩名漢朝使臣--谷吉和陳湯。谷吉和陳湯是漢朝為了與匈奴締結和親的使者,但匈奴人拒絕和親,選擇了仇殺,竟然連使者也不放過。
谷吉被一支利箭射透,翻身落地。陳湯毅然回馬相救,力殺三名匈奴騎兵,余騎一哄而逃。陳湯眼看谷吉命將不活,想和匈奴人拚命。谷吉彌留之際舉起血跡斑斑的使節,要他為了漢家天下逃命去。
大批匈奴鐵騎捲土重來。陳湯抱起谷吉的屍首策馬奔走,卻意外遭遇匈奴人的盟友--曾被安息人戰敗而逃到中亞的一支羅馬軍團。羅馬人變成一個“龜陣”,堵住陳湯的去路。陳湯躍馬蹋在了羅馬人的頭上--“龜陣”之頂,藉助羅馬人護頂的長盾馭馬奮進。“龜陣”發生嚴重的潰亂,但是羅馬人的長槍刺中了馬,陳湯被羅馬人捉住。
陳湯的勇敢行為贏得了羅馬人首領普布利烏斯的欽佩。尾隨追到的匈奴右大將駒於利受要求羅馬人交出陳湯,遭到普布利烏斯的婉拒,他要求駒於利受和陳湯以角斗決定命運,並將自己的羅馬劍擲到陳湯腳下。駒於利受憤而相拒,怨恨而去。
羅馬人放了陳湯,收隊而去。陳湯突然發現普布利烏斯那把短劍還在地上,便拔劍而起,背起谷吉的屍體想逃出戈壁灘。就在他將被困死在荒漠中時,尋仇羅馬人的斯巴達克思的女兒泰莉婭,以及當年斯巴達克思的隨從阿提里烏斯、阿克維里烏斯,三人救了陳湯。泰莉婭和陳湯約定,迅速組織漢軍攻滅匈奴人和羅馬人。

第二集矯詔西征

在漢朝西域都護府烏壘城外,漢軍軍候假丞杜勛率兵進行攻城演習,結果人梯崩潰,演習失敗。陳湯和西域都護府都護、騎都尉甘延壽以及泰莉婭等人大為失望。
杜勛向陳湯介紹了軍中手藝最好的解萬年,指望他能造出銳利的武器。陳湯恩威並施,解萬年為漢軍製造了攻守兼備的銳利武器--武剛車
湯希望甘延壽迅速出兵攻打匈奴,遭到拒絕。甘延壽認為西征匈奴必須經過朝廷認可,不能擅動。陳湯大失所望。
與此同時,泰莉婭對在西域漢軍的兵力(兩千人都不到)和戰鬥力大失所望。她對陳湯說,西域有36個國家,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匈奴的敵人,她打算去碰碰運氣。這提醒了陳湯,他當即向樓蘭、烏孫等西域國家假傳漢朝天子的詔令,要求各國出兵和漢軍組成聯軍,西征匈奴。西域有15個國家應徵,聯軍總數一舉達到4萬多人。
甘延壽聽聞15個國家兵馬聚集烏壘城,大驚,立即在軍事會議上逮捕陳湯。但是陳湯先下手為強,眾目睽睽之下,拔出羅馬劍劫持了甘延壽,喝令甘延壽發布進兵命令。甘延壽無可奈何只得從命。聯軍翻越天山,遠征匈奴。

第三集 漢軍初敗

聯軍抵達郅支城郊外的都賴水東岸。甘延壽派樓蘭大將率領部下3000人作為先鋒趟過河,泰莉婭等三人也跟隨過河。樓蘭人順利過河,得意忘形,疏於戒備,遭到羅馬軍團的突然襲擊,樓蘭大將陣亡,全軍被逼下都賴水,傷亡殆盡。泰莉婭等人躲進河岸邊的草叢中,逃過一劫。
郅支單于大宴羅馬諸將,慶賀擊敗聯軍。席間,郅支單于讓閼氏捧出匈奴世代相傳的寶物--已被用作酒器的月氏國國王的頭顱,為羅馬人斟酒。單于大帳內一出出西域歌舞讓羅馬人看得眼花繚亂,不意泰莉婭等三人混入歌舞隊中,對普布利烏斯突下殺手。但是在羅馬人和匈奴人的圍攻下,泰莉婭等人寡不敵眾,身陷敵手。
聯軍乘著對方大宴慶功之機,利用黑夜掩護,偷渡都賴水成功。
郅支單于得知漢軍渡過都賴水,準備在戰前拿泰莉婭等三人祭旗。普布利烏斯卻請求按羅馬人的習慣,以牲畜祭祀馬爾斯戰神。他的請求遭到駒於利受粗暴拒絕,兩人唇槍舌劍,各不相讓。郅支單于喝退駒於利受,答應了普布利烏斯的請求,但要求羅馬人必須擊敗漢軍。

第四集背水之戰

羅馬人組成一個巨大而壯觀的方陣,向背水而陣的聯軍逼近。甘延壽命令烏孫騎兵率先出擊。但是在片刻之間,烏孫騎兵竟然片甲不歸。關鍵時刻,甘延壽調動密集而艷麗的神龍、朱雀、白虎和玄武四陣迷惑、威懾敵人,最後以“武剛車”上的連弩和蹋弩給羅馬軍團以致命的打擊。
羅馬人逃向郅支城,但是駒於利受閉門不納。普布利烏斯憤怒地率領部下落荒而逃。
郅支單于痛恨駒於利受不顧大局。為爭取羅馬人,他派人押送駒於利受以及泰莉婭等三人去羅馬人營地請罪。他們來到羅馬人的臨時營地,恰逢陳湯因孤身送還俘虜百夫長波羅,也在羅馬營地。普布利烏斯再次要求駒於利受和陳湯角斗,以決定羅馬人是跟隨匈奴人還是漢人。角斗中,陳湯抵擋不住駒於利受的兇猛攻擊,危急之中,他突然拔出藏於靴子內的羅馬劍,刺進了駒於利受的胸膛。
陳湯不但殺了對手,爭取了羅馬人,也將泰莉婭等三人救出。但是泰莉婭看到漢軍將和羅馬人並肩作戰,殺死仇人普布利烏斯的希望落空,便不顧陳湯的挽留,黯然而去。

第五集攻滅匈奴

火把彤紅的郅支城城頭上,單于向全體匈奴人發出了拚死一戰的命令。聯軍陣地上,甘延壽也發出了作最後一戰的命令。而在野地里,乘著夜色酗酒的解萬年卻意外的發現了“黑油”(即石油)。
天亮以後,聯軍調動各種重型武器和各路兵馬,向郅支城發起了總攻。匈奴人不顧傷亡頑強抵抗。雙方激烈拼殺,難分勝負,而匈奴人的盟國康居派來了一萬名精銳騎兵,將聯軍團團圍住。聯軍既要正面攻城,又要對付背後的匈奴援軍,陷於極端險惡的困境。緊要關頭,羅馬軍團從康居騎兵的側後殺入戰場,相助聯軍作戰,所向披靡。
解萬年利用“黑油”做成“火箭”,射向郅支城,城裡頓成一片火海。
羅馬人變魔術似地架起了雲梯,一舉攻上城頭。郅支城被攻破,但城樓下,郅支單于雖然中箭如蝟,兀自挺立不倒。最後被陳湯以羅馬劍擊倒。
美麗的匈奴閼氏懷抱羔羊,穿過聯軍人眾,從容走向大火熊熊的城樓……

第六集樓蘭劍影

匈奴雖然被攻滅了,但其援軍康居國的騎兵還沒有撤退,羅馬軍團被留下來為聯軍斷後。陳湯將羅馬劍還給了普布利烏斯,並和他約定:“中國見,不見不散!”
泰莉婭等人先羅馬人一步抵達東西交通的必經之地樓蘭。她以樓蘭3000將士喪命羅馬人的事實,鼓動樓蘭國王發兵襲擊羅馬軍團。但是遭到不願得罪漢朝的樓蘭國王的拒絕。
茫茫沙漠中,羅馬軍團飲水即將耗盡。圍繞是繼續往東去中國,還是回頭想辦法打回羅馬去的問題,軍團內部發生了矛盾。但是普布利烏斯堅持到中國去。
樓蘭王妃主張抗擊羅馬軍團,私下想邀泰莉婭等人合謀,被國王發現。暴戾的國王竟然要置王妃於死地。危急中,泰莉婭等人突然出現,刺殺了國王。
羅馬軍士瓦貢提努斯帶人和軍團中的其他士兵爭奪一袋水囊,結果動了兵器。普布利烏斯怒不可遏,他按照軍法,對這些士兵採用“什一格殺令”(每十人中抽殺一人)。波羅竭力勸阻,遭到拒絕。寒光閃閃的劍舉起來了……

第七集兵困樓蘭

前方突然煙塵大起,大批樓蘭軍隊包抄而來。普布利烏斯只得中止“什一格殺令”,命令全軍準備戰鬥。
羅馬人要求樓蘭人讓道,雙方言語不合,劍拔弩張。廝殺一觸即發,卻不料沙暴突然襲來,兩軍混雜一起逃命。在被沙暴追趕得走投無路時,兩軍不分敵我,緊緊地抱成了一團。
樓蘭城被沙暴摧毀,但樓蘭王妃仍然堅持要和羅馬人決一死戰,她在泰莉婭的出謀劃策下,派重兵據險扼守陸路要地,並燒毀羅布泊中的船隻,只留下三艘巨艦--樓船。羅馬人東進之路被徹底堵死。
樓蘭王妃忽然收到羅馬人用箭射來的一封信。普布利烏斯在信上提出要單獨和樓蘭國主會面。王妃爽快地答應了。泰莉婭竭力勸阻。王妃卻說,這既是為了樓蘭,也是為了泰莉婭。
次日一早,裝束華貴、頭披面紗的王妃和全副武裝的普布利烏斯,在雙方軍隊都能望見的空地上單獨相會了。普布利烏斯強硬地要求王妃讓道,而王妃也強硬地要求他只有向此地的主人下跪乞求,才有可能討論讓道之事。為了整個軍團的前途,普布利烏斯屈膝下跪了。但是王妃卻突然揮出匕首,向普布利烏斯斬去……

第八集絕路逢生

普布利烏斯躲開了致命的一刀,他發現對方並不是樓蘭王妃。對方緩緩揭開面紗,卻是泰莉婭。雙方展開惡鬥。
樓蘭王妃帶兵趕來,她稱給羅馬人一個機會,舉行“衝鋒陷陣”的比賽,兩軍各選百騎,不帶武器,對馬相衝,以落馬少者一方為勝。比賽時,樓蘭騎兵突然掏出暗藏的繩套,向羅馬騎兵套去。羅馬騎兵措手不及,翻下馬去。
普布利烏斯要眾人收好這些繩子,記住這個恥辱。在樓蘭城裡,羅馬人意外發現一條通往羅布泊的地下水渠,他們拆下房屋中的樑柱,通過地下水渠偷偷運到羅布泊岸邊,用繩子編成木筏,乘著夜色偷襲並占領了一艘樓船。另外兩艘樓船趕來,雙方在羅布泊中大戰一場。羅馬人幾經搏鬥,終於僥倖殺敗樓蘭人。樓蘭王妃眼看三艘樓船被羅馬人奪走,口噴鮮血,向後倒去……

第九集血戰狼群

羅馬軍團沿著冰封的疏勒河河谷向東走,直奔漢朝玉門關。
泰莉婭等三人尾追而來,她想起了陳湯曾說過除了漢人沒有誰能戰勝羅馬人,感到復仇的希望非常渺小。就在她幾近絕望的時候,突然看到大批狼群正在追趕一群野馬。她和隨從阿提里烏斯、阿克維里烏斯兩兄弟冒險騎上馬背,引導馬群和狼群向羅馬軍團奔去。狼群窮追不捨,阿提里烏斯的坐騎疲極倒斃,阿克維里烏斯下馬相救不成,坐騎反被掙脫逃去,兄弟倆一起死於狼群。
泰莉婭帶領馬群和狼群衝進羅馬人的宿營地,羅馬人措手不及,死傷累累。普布利烏斯鎮定地指揮眾人組成一個個方陣,發揮出巨大威力,一舉擊退狼群。
波羅欲殺了泰莉婭,但普布利烏斯想到即將到達玉門關,殺了她,陳湯不會答應,於是把她關進囚車。
羅馬軍團抵達玉門關,卻被守關的杜勛拒之門外。杜勛要求羅馬人回到西域去安身,並告訴羅馬人,陳湯和甘延壽因為假傳天子詔令發兵攻打匈奴,昨日已被司隸校尉逮捕,押往長安。
羅馬人進退維谷,再陷困境。正當他們束手無策時,囚車中的泰莉婭突然說:“我能救你們!”

第十集寒夜劫囚

泰莉婭說,能救羅馬人的只有久駐西域、與西域各國交情深厚的陳湯或甘延壽。她指點羅馬人在疏勒河谷找到那批曾被狼群追趕的馬群,然後騎馬繞過玉門關,去救陳湯和甘延壽。羅馬人在昌馬峽谷追上陳、甘兩人的囚車,但只救出了陳湯。普布利烏斯欲打開陳湯的囚車,陳湯以死相拒。
陳湯和泰莉婭重逢於羅馬軍團,兩人感慨萬千。陳湯多么想儘快結束民族之間的爭鬥,化干戈為玉帛。
司隸校尉為了追回陳湯,暫時釋放了甘延壽,命令他帶兵奪回陳湯,搶不到活的,死的也可以。
甘延壽一面在祁連山下的河西走廊誘敵深入,一面調遣西域聯軍從後面包圍羅馬軍團。羅馬人向東一路打過了酒泉、張掖,馬上就要打到了武威郡。陳湯看出這是甘延壽的誘敵之計,但是普布利烏斯卻不以為然。
在焉支山下,陳湯對羅馬人說,這裡曾經是匈奴人最肥沃的草原,現在卻因為戰爭而人煙稀少。

第十一集草營烈火

甘延壽安排了一場頑強的阻擊戰,然後又詐敗潰逃,將羅馬人引誘到一座堆滿乾草的營寨中。
陳湯眼看羅馬人將死無葬身之地,勸普布利烏斯儘早投降,但遭到拒絕。陳湯又勸說泰莉婭儘快逃離羅馬軍團,也遭到了拒絕。泰莉婭堅決與他生死與共。
半夜裡,解萬年帶人截斷營寨的水源,而將“黑油”通過原有的輸水管灌進營寨。一支“火箭”射進營寨,頓時火光沖天。羅馬人衝出營寨,遭到擁有“武剛車”等重武器的漢軍的迎頭痛擊。他們又向西突圍,與剛剛趕到的西域聯軍混戰,雖然擒獲帶兵的杜勛,終因寡不敵眾,被逼回已經燒成一片火海的營地。混亂中,泰莉婭為保護囚車中的陳湯而被漢軍“武剛車”射出的利箭射死,陳湯悲憤欲絕。就在羅馬軍團行將全軍覆滅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驟雨將熊熊大火一舉澆滅。

第十二集馬放南山

天亮以後,漢軍和西域聯軍將羅馬人團團包圍。羅馬人山窮水盡,坐以待斃。這時,陳湯出面與甘延壽談判,希望雙方化干戈為玉帛,自己願意回到長安聽候朝廷發落。被俘的杜勛也被羅馬人釋放。甘延壽終於答應放羅馬人一條生路。羅馬人為陳湯安葬了泰莉婭,並將那把羅馬劍作了隨葬品。陳湯隨漢軍而去。
來年開春以後,波羅等人脫下鎧甲,混入絲綢之路上的商隊中,打算回羅馬去。憤怒的普布利烏斯帶兵追上了他們,並要處死他們。波羅卻說,他已經沒有權利來處治他們了,因為羅馬軍團已經不復存在。波羅語重心長地說:“放下我們手中的劍,這是羅馬人唯一的出路!想想匈奴人吧,一個好戰的民族,最後它一無所有!”說罷,他隨商隊而去。
普布利烏斯望著遠去的駝隊,淚水奪眶而出。突然,在駝隊行將消失的地方,有一人騎馬正向這裡疾奔--波羅又回來了。波羅說,那些絲綢商人告訴他,“條條大路通羅馬”!普布利烏斯終於大悟。
羅馬人整隊向焉支山那片肥沃的草原進發,漸漸地,隊伍出現散亂,繼而大亂。在草原上,羅馬人奔跑跳躍,狂呼亂叫……
西漢朝廷以這支羅馬軍團的稱呼(Legion)在河西走廊設定了“驪(革乾)”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