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郭

袁紹兵敗病逝,曹操轉而攻擊袁紹的兒子。 赤壁之戰後,曹操無奈嘆息:“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偏愛郭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

CP簡介

三國時期歷史人物曹操&郭嘉的配對。
CP的名稱中,攻方在前,受方在後,所以此配對中曹操為“”,郭嘉為“”。
在歷史上,可以看出曹操對郭嘉十分偏愛,引起了腐女的YY,此配對由此產生。
歷史上曹操對郭嘉的評價:“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唯奉孝為能知孤意”、“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故軍祭酒郭嘉,忠良淵淑,體通性達。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自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東禽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盪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梟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至於臨敵,發揚誓命,凶逆克殄,勛實由嘉。方將表顯,短命早終。上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喪失奇佐。宜追增嘉封,並前千戶,褒亡為存,厚往勸來也。”

CP人物

曹操

(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族,沛國(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歷史中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魏武帝

郭嘉

(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謀士,官至軍師祭酒,洧陽亭侯。跟隨曹操的十一年中,有奇謀,深受曹操信任。後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謚曰貞侯。

CP事件

初遇

(公元196年)
曹操的謀士戲志才去世。傷心之餘,曹操讓荀彧推薦一位可以接替戲志才的謀士。於是, 荀彧就將好友郭嘉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大喜,十里相迎將郭嘉接入自己的營帳, 共論天下大事。
曹操就天下形給向郭嘉問計時, 郭嘉一語道破要害。 趁議曹操乘袁紹攻擊公孫瓚之時先消滅呂布,並說明原因。曹操問郭嘉,作為謀士最關鍵的素質是什麼?郭嘉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曹操聽完感嘆道“ 使孤成大事者, 必此人也。”郭嘉也大喜過望說:“ 真吾主也。”
曹操為郭嘉特設官職:軍師祭酒。

十勝十敗

(公元197年)
當曹操正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抗衡的能力之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他一連舉出十條理由,以證明“公有十勝,紹有十敗。”
原文: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雖彊,終為所禽。嘉竊料之,紹有十敗,公有十勝,雖兵彊,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懾【北宋本“懾”作“攝”。】,公糾之以猛【毛本“糾”誤作“料”。】,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
譯文:劉邦,項羽不是他的對手,這是您知道的。漢高祖只有智力勝過項羽,但是項羽雖然武力強大,最終還是被劉邦擒拿。現在袁紹有十敗於您,您比他有十勝,袁紹雖然強,卻不能把您怎么樣。袁紹禮儀太多,您自然得體,這是道勝於他;袁紹以反叛力量統天下,而您則復興漢室用來統帥天下,這是義勝於他;東漢滅亡在於對待豪強過於寬縱,袁紹以寬濟寬,不能整飭危局,而您撥亂反正,以嚴治政,全軍上下都依法行事,這是治勝於他;袁紹表面上寬宏大量而內心則多疑,用人卻懷疑他,所任用的只有親戚朋友,而您用人時表面上簡單容易卻內心明白清楚,用人從不懷疑,只要有才就使用他,不在乎離您遠或近,這是度量上勝過他;(別人提意見時)袁紹有很多謀略,卻很少下決定,失敗在下事很慢,而您有計謀就實行,應變能力無限,這是謀略勝過他;袁紹談論、讓物用來提高名譽,多數人會講話掩飾自己的大多投靠他,而您用誠心對待別人,不為虛榮,多數人忠誠有遠見的人都願意為您所用,這是道德上勝過他;袁紹見到人飢餓寒冷,憂慮地講著他們,在臉上就可以看的出來,他所看不到的,卻憂慮不到,目前的小事對您來講,很少有疏忽,到了大事時,與四海的情況相連線,給他們恩賜,都超過袁紹的聲望,即使看不到,但憂慮都是完整的,這是仁勝於他;袁紹的大臣爭權奪勢,讒言迷惑造亂,而您用道德統治下士,邪惡的事不能行使,這是您明智勝過他;袁紹正確和錯誤都不能知道,而您認為正確就用禮招待,錯誤就用法律處罰,這是文勝於他;袁紹善於虛張聲勢,不知道用兵的重要之處,而您用少克制多,用兵像神一樣,士兵都依靠您,敵人害怕您,這是武勝於他。

大敗呂布

(公元198年9月)
曹操採納郭嘉之謀攻打虎踞徐州的呂布。曹軍先破彭城,再敗呂布, 最後圍困下邳。呂布堅守不出。戰役持久,士兵疲憊,曹操準備放棄。郭嘉以項羽為例勸諫曹操,勸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邢,果然於同年月攻克下邢,擒殺呂布。

破劉備,擒關羽

(公元200年)
曹操大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擔心劉備突然發難。但袁紹已經難以應對,不知迎擊劉備是否可以。郭嘉偏偏說“ 可以” ,而且事不宜遲。郭嘉分析道“ 袁紹向來優柔寡斷, 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劉備人心未歸, 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 於是,曹操舉師東征,大破劉備,俘虜了劉備的妻子,擒了關羽

預言孫策

江東豪傑孫策準備發兵偷襲曹操位於許都的根據地。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於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
郭嘉提出“明公根本沒必要抽出兵力去保衛許都,因為孫策來不了。”郭嘉說“ 孫策剛剛吞併江東,所殺的都是英雄豪傑。而孫策本人又輕率硫於防備,雖然擁有百萬之眾,但和孤家寡人無異。我看他必然死於刺客之手。”後來孫策果然被許貢的門客刺殺而亡。

隔岸觀火

(公元203年)
袁紹兵敗病逝,曹操轉而攻擊袁紹的兒子。郭嘉分析了袁氏兩兄弟的矛盾“ 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雖是長子,但袁紹更喜歡袁尚。袁紹一直為傳位給哪個而猶豫,以至於在撒手人宜之際才草草決定讓三子袁尚接位,長子袁譚對此一直心存不滿。如果我們攻打,他們一定會聯合抗擊,如果暫緩用兵,他們一定會爆發內訌。” 郭嘉建議曹操裝作向南攻擊劉表之勢, “ 以待其變” 。果然, 曹軍剛回到許昌袁軍生變的訊息就已傳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 輕鬆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

烏桓星隕

《幻想三國志》郭嘉形象
(公元207年)
袁尚逃入烏桓。曹軍諸將都說“ 袁尚已如喪家之犬, 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如果再做遠征, 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 萬一有什麼變數怎么辦?”
郭嘉提出“ 明公你儘管放心地去遠征, 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 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不是劉備不想添, 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 此人就是劉表。”
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 胡人自恃偏遠, 現在必然沒有防備, 突然發動攻擊, 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袁紹對胡人有恩, 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曹操聽罷立刻進兵遼東,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 因為水土不服, 氣候惡劣, 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 郭嘉患疾病去世。

葬禮

郭嘉死後,曹操親自主持葬禮,悲痛極了,對荀攸等人說:“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你們都是我的同輩,只有郭嘉最小。等到天下平定了,我還想吧後後事交給他呢!如今他中年夭折,真是命啊!)”
《請恤郭嘉表》(一作請追增郭嘉封邑表):
臣聞褒忠示寵,未必當身,念功惟績,恩隆後嗣。是以楚宗孫叔敖,顯封厥子,岑彭既沒,爵及支庶。誠賢君殷勤於清良,聖祖惇篤於明勛也。故軍祭酒洧陽亭侯潁川郭嘉,立身著行,稱茂鄉邦,與臣參事,盡節為國。忠良淵淑,體通性達。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自在軍旅,十有餘年,行同騎乘,坐共幄席。東禽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盪定烏丸;震威遼東,以梟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至於臨敵。發揚誓命,凶逆克殄,勛實由嘉。[臣今日所以免戾,嘉與其功。]方將表顯,使賞足以報效,薄命夭殞,不終美志。上為陛下悼惜良臣,下自毒恨喪失奇佐。昔霍去病蚤死,孝武為之咨嗟;祭遵不究功業,世祖望柩悲慟。仁恩降下,念發五內。今嘉隕命,誠足憐傷。宜追增嘉封,並前千戶;褒亡為存,厚往勸來也。
《請增封郭嘉表》
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

懷念

曹操與荀彧寫信:“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鏇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凝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又與彧書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見時事兵事,過絕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則不生還’。然與共論計,雲當先定荊。此為不但見計之忠厚,必欲立功分,棄命定。事人心乃爾,何得使人忘之!”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戰後,曹操無奈嘆息:“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惜哉奉孝!痛哉奉孝!哀哉奉孝!”

偏愛

郭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曹操說:“唯奉孝為能知孤意。”並且兩人關係親密,如朋友一般。據載,二人行則同車, 坐則同席。在嚴於治軍的, 操營帳里, 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 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 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 叫陳群, 曾因杯棄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但是, 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 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不僅如此, 曹操還暗地裡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在長年征戰生涯中, 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 以便隨時切磋, 見機行事。有史學家說, 郭嘉是幸運的, 只有曹操這種雄才大略的人, 才敢於使用郭嘉這類藐視禮法的人, 並把他引為“知己” 。每逢軍國大事, 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