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壽椿

曹壽椿

曹壽椿,園藝教育家,蔬菜專家。對不結球白菜的種質資源、生物學特性及遺傳規律等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探索蔬菜周年均衡生產與供應問題;選育出高抗“抗源”與胞質不育系、“雄性不育兩用系”及“自交不親和系”等育種材料,並育成不結球白菜、番茄、蘿蔔共16個蔬菜新品種,多次榮獲省、部、國家級科技成果獎;為國家培養出一批園藝科教人才,是中國蔬菜遺傳育種學科主要學術帶頭人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曹壽椿,安徽合肥人,1921年6月25日出生於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曹頌彬畢業於北京大學,深受“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進步思潮影響,留學美國史丹福大學,後任南開大學教授,具有強烈的“科學救國”和中國“以農為本”及男女平等的思想。曹壽椿自幼受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西方“科學、民主”先進思想教育和良好家庭環境的薰陶。1933年,她考入省立南京女子中學,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後隨家人抵達重慶,考入國立九中,完成高中學業。1939年,曹壽椿考入國立中央大學,踏上為園藝奮鬥的求學之路。1940年,父親在江航途中遇日機空襲,不幸落水,英年早逝。此時家境突變,上有母親,下有弟妹。年僅19歲的她一面挑起協助母親撫育弟妹重任,一面申請戰區學生貸金繼續發奮學習。1943年,她以優異成績畢業後留校任教,師從毛宗良教授,除承擔蔬菜栽培學、園藝育種學等教學任務外,還從事芸薹屬蔬菜和水生蔬菜分類與解剖學研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曹壽椿歷任南京大學、南京農學院、江蘇農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建立南京農學院蔬菜專業。曹壽椿主持和參加編寫各時期蔬菜學及有關工具書。1958年她被“下放勞動鍛鍊”,1965年參加“社教”。這期間,她幫助當地農民改善蔬菜生產,增加收入。曹壽椿先後主持省、部級和國家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博士基金項目等科研課題10餘項。1978年以來,其科研成果多次獲省、部、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其中1985年和1992年兩度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曹壽椿還兼任南京市第三至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蘇省第四屆婦女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園藝學會第四至六屆理事、《園藝學報》編委等職。1984年國家科委、經委、農牧漁業部、林業部聯合授予她“全國科技推廣工作先進工作者”;1985年農業部授予她“先進教師”;1985和1993年南京市政府分別授予她“勞動模範”和“科技功臣”稱號並予重獎;同年江蘇省教委授予她“優秀研究生教師”等榮譽稱號。

技術成就

不結球白菜原產中國,種質資源極為豐富,國內外學者曾對其進行分類學研究,但缺乏系統研究和代表性的種質資源,且僅限於以形態學為依據的分類法。曹壽椿認為,分類研究須符合實際,便於栽培和遺傳育種套用。為此,自1954年,她多次深入中國南方各省,調查、蒐集、整理、發掘出200餘份主要地方品種資源,並進行觀察、記載和試種、鑑定,為中國不結球白菜的深入研究和遺傳育種工作奠定了基礎。

曹壽椿以不結球白菜成株器官的株型、葉柄、葉片、花色與根部形態特徵為主,進行形態學鑑定;分析不同生態條件下形成的生態種群,總結出適於各地鮮食和醃漬及早、中、晚配套品種組合狀況;研究其主要生物學特性的基礎上,從發育期與播種期的關係,掌握其現蕾,抽薹、開花規律。她根據不結球白菜對低溫感應不同,將其劃分為春性、冬性弱、冬性及冬性強四大類型;並對其抗熱、耐寒、抗病、晚抽薹性和食用品質等主要栽培特性進行鑑定,為改進栽培技術和茬口安排及良種選育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在多年研究基礎上,曹壽椿依據各品種在植物分類學中的地位、主要生物學特性與栽培特點及形態學特徵的三級分類標準,提出不結球白菜的綜合性園藝學分類法,確認中國不結球白菜屬芸薹屬芸薹種的一個亞種,其下分為6個變種:(1)普通白菜類;(2)塌菜類;(3)菜薹類;(4)薹菜類;(5)分櫱菜類.;(6)油菜類。每一變種又可分為若干類型。該分類法改變了過去僅以形態特徵為依據而缺乏其他規律可循的狀況,增加了薹菜與分櫱菜兩個變種,更準確地反映了種質資源的實際狀況,對認識不結球白菜品種間的親緣關係以及在生產上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已為統編教材所引用。1983年,“不結球白菜品種資源調查、整理,發掘與利用”獲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一等獎。

選育出系列蔬菜新品種 首創不結球白菜制種新技術

曹壽椿認為,不結球白菜不能均衡生產的關鍵在於夏季缺乏抗高溫、暴雨的夏白菜,冬季缺乏耐低溫、抗病、優質的越冬白菜,春季缺乏晚抽薹的春白菜和秋冬季高產的醃漬用白菜。從50年代起,她苦幹30餘年,成功選育出不結球白菜系列新品種。1960年她發掘出優質晚抽薹品種上海五月慢(黑葉四月慢),抽薹期比其他品種遲10~20天,1961年便大規模擴繁,在江南各省、市示範推廣。同期她從優良地方品種南京高樁×杭州飄羹白的後代中,選育出高產、優質的加工醃漬新品種,為緩解南方4-5月淡季供應發揮了重要作用。

1973-1982年,曹壽椿利用抗熱、耐寒資源,先後選育出抗高溫、暴雨和耐寒、抽薹晚、高產、優質的矮雜1號和矮雜2、3號系列一代雜種,對解決南方蔬菜供應中“伏缺”和“春缺”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成果獲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針對蔬菜生產中病害問題,曹壽椿在對種質資源進行3種病害鑑定的基礎上,利用系譜、母系和雜種優勢及多倍體育種途徑,選育出矮抗1、2、3號和矮抗4、5、6號及四倍體南農矮腳黃系列抗病優質新品種,改變了國內外不結球白菜生產上無多抗、無高品質及多倍體新品種的歷史狀況,達到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於1992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60-1978年和1985-1989年,曹壽椿進行番茄和蘿蔔新品種選育研究,先後選育出直立番茄508、505、503和六號粉紅系列新品種,以及寧紅蘿蔔新品種,在江蘇省推廣套用。她所選育的16個蔬菜新品種各具特色。其中不結球白菜系列新品種適於不同生態和消費習慣地區,可供周年配套栽培選用。

1972年,曹壽椿在揚州試驗田裡發現,經多代自交,南京矮腳黃後代中出現6株雄性不育株。經五年艱苦努力,她選育出“不結球白菜矮腳黃雄性不育兩用系”,解決了矮雜1、2、3號一代雜種制種技術難題。這一成果於1978年榮獲江蘇省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在此基礎上,曹壽椿進一步選育出“抗病雄性不育兩用系”,解決了矮抗2、3、4號雜種一代制種技術,並可“一系三用”,發揮了優良親本材料的重要作用。此後她還選育出不結球白菜自交不親和系,解決了矮抗5、6號新品種制種技術問題。曹壽椿作為不結球白菜雄性不育“兩用系”和“自交不親和系”的主要選育者,為提高不結球白菜雜優利用科技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80年代初,曹壽椿進一步探索利用胞質雄性不育系解決制種新技術。她先後引進結球白菜二平樁、湘油、蘿蔔、油菜等多種胞質不育源進行多代遠緣雜交轉育,經10餘年轉育與改良,分別選育出蘿蔔和Polima油菜胞質不結球白菜雄性不育新材料。進入90年代,她繼續指導博士研究生和助手進行蘿蔔、不結球白菜胞質雄性不育系與保持系的相關研究,以期將不育度穩定的胞質不育系大規模套用於生產制種。在長期育種實踐中,曹壽椿採用田間與室內人工鑑定和系譜選擇的育種技術,篩選出抗TuMV兼抗霜霉病、黑斑病三抗或三高抗抗源及抗熱、抗凍、高品質優異種質資源各10餘份,為豐富中國蔬菜種質資源庫提供了珍貴的材料。

建立教學、科研、推廣聯合體

曹壽椿長期致力於科學技術的開發和推廣套用工作。50-60年代,在“下放”農村勞動和參加“社教”期間,她帶去了溫床、營養缽育苗和小棚覆蓋栽培技術及番茄優良品種;70年代,為推廣雜種一代新技術,她編寫新品種制種技術資料,舉辦多期技術培訓班,組織現場示範推廣套用會,邊講授邊示範,培養基層蔬菜技術骨幹。

80-90年代,曹壽椿在推廣套用新品種過程中,採用“科研、推廣、教學”三結合的方法,先後與南京、無錫等市蔬菜局、所、推廣站形成聯合體。聯合體的運作方式是:以長江沿線大城市為推廣目標,採用以點帶面、滾動發展的方式擴大規模;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各負其責,實現制種集約化;建立二級推廣體制,實行經行銷售網路化;加強技術骨幹培訓,形成專業化推廣隊伍;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以互惠互利,為其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起到重要作用,1980年,光明日報曾專門予以報導,並加了編者按。1982年,矮雜系列新品種與其它單位蔬菜新品種推廣項目,共同榮獲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二等獎。此後各新品種相繼被列為農業部示範推廣項目、江蘇省重點推廣項目及南京市“豐收計畫”推廣項目。其中南京市“豐收計畫”推廣的蔬菜新品種中有2/3是曹壽椿培育出來的。南京日報曾以“吃菜不忘育種人”為題,發表專門報導。僅不結球白菜系列新品種在全國21個省市累計推廣13.3餘萬公頃以上,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簡歷

1921年6月25日 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

1939-1943年 重慶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學習、獲學士學位。

1943-1949年 重慶·南京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助教。

1949-1953年 南京大學農學院園藝系助教。

1953-1963年 南京農學院講師。

1963-1972年 南京農學院副教授、蔬菜教研室主任。

1972-1979年 江蘇農學院園藝系副教授、教授。蔬菜教研室主任。

1979年至今 南京農業大學園藝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園藝學會第四、五、六屆理事。

主要論著

1 曹壽椿.葉菜類蔬菜栽培技術.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58

2 曹壽椿.白菜類蔬菜栽培技術.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60

3 曹壽椿.綠葉菜類栽培技術.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61(1985增訂版)

4 曹壽椿(參編).高等農業院校教材蔬菜栽培學.浙江農業大學主編.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

5 曹壽椿(參編).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蔬菜育種學.瀋陽農業大學主編.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

6 曹壽椿.辭海(蔬菜條目).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7 曹壽椿.農業現代科技叢書.蔬菜分冊.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7

8 曹壽椿等.蔬菜按栽培季節的分類及其套用.江蘇農學報.1963,2(2):81~90

9 曹壽椿等.‘六號粉紅’番茄的選育.江蘇園藝科技.1977(1):6~9

10 曹壽椿等.白菜雜種優勢與配合力分析.遺傳學報.1978,5(4):308~314.

11 曹壽椿等.白菜地方品種的初步研究Ⅰ.形態學的觀察與研究.農學院學報.1980(2):1~7

12 曹壽椿等.白菜地方品種的初步研究Ⅱ.主要生物學特性的研究.南京農學院學報.1981(1):1~11

13 曹壽椿等.白菜地方品種的初步研究Ⅲ.不結球白菜品種的園藝學分類.南京農學院學報.1982(2):30~35

14 曹壽椿等.火白菜‘矮雜1號’及雄性不育兩用系的選育.園藝學報.1981(3):35~42

15 曹壽椿等.‘寧紅’秋冬蘿蔔新品種的選育.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9,12(2):28~32

16 曹壽椿等.不結球白菜品質鑑定及性狀相關的初步研究Ⅰ.風味品質鑑定及與營養成分含量的相關.北京:萬國學術出版社,1990,31~41

17 曹壽椿等.不結球白菜品質鑑定及性狀相關的初步研究Ⅱ營養品質鑑定及性狀的相關分析.北京:萬國學術出版社,1990,42~44

18 曹壽椿等.不結球白菜品質鑑定及性狀相關的初步研究Ⅲ品質鑑定方法.北京:萬國學術出版社,1990:44~47

19 曹壽椿等.不結球白菜抗病育種研究.Ⅱ.TuMV抗源鑑定與篩選.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0,13(2):28~32

20 曹壽椿等.不結球白菜抗病育種研究.Ⅲ.‘矮抗1號’新品種的選育.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1,14(3):25~30

21 曹壽椿等.不結球白菜抗病育種的研究.Ⅳ.‘矮抗2號和3號’新品種的選育.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3,16(3):33~37

22 曹壽椿等.不結球白菜抗病育種的研究.Ⅵ‘矮抗4號’新品種的選育.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98,21(1)

貢獻及評價

南京農業大學蔬菜專業從無到有,經歷創建、合併、恢復和發展等不同階段。曹壽椿作為主要創建人之一,50年代白手起家,從制訂專業教學計畫,編寫教學大綱和教材,到師資培養和調配,籌建蔬菜標本園和實驗室,處處親自動手,全力以赴。她擔任蔬菜教研室主任,率先開設蔬菜栽培學和蔬菜育種學等課程。在教學中,她強調理論聯繫實際,組織教師開展課程預講、課後講評等活動,以提高教學質量。“文化大革命”以後,南京農業大學從揚州遷回南京復校,為恢復正常教學與工作秩序,她夜以繼日工作。作為蔬菜學科帶頭人,先後開設白菜遺傳育種學、高級蔬菜育種學等多門研究生課程,為將南京農業大學蔬菜專業建成全國高等農業院校中的重點學科而不懈地努力。她先後主編了《白菜類栽培技術》、《綠葉菜類栽培技術》、《農業現代科技叢書·蔬菜分冊》、《辭海·蔬菜條目》。參編《蔬菜栽培學》、《蔬菜育種學》、《中國百科全書·蔬菜條目》及俄譯中《馬鈴薯栽培》等14部著作和全國統編教材,為中國蔬菜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曹壽椿執教55年,為國家培養了幾代園藝人才。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她身教重於言教,理論聯繫實際,以科研豐富教學,以科研培養人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她培養研究生,從擬訂科研計畫、進行試驗研究,到撰寫論文、答辯,都傾注了大量心血。她注重掌握研究方向,從整體不結球白菜研究的長遠考慮,確定碩士、博士生的論文命題,以形成系統的研究。她已培養出一批蔬菜遺傳育種方向的博士生,其中部分研究生論文應邀在國際學術會議上交流,或榮獲中、青年優秀論文獎。

曹壽椿重視培養學生理論結合實際的作風。她要求學生親自下田實踐,掌握科研第一手資料,以在田間能否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作為衡量業務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她以身作則,親自動手,經常夏天一身汗,冬天滿頭霜。晚年行動困難時,她讓學生和助手用車子推著她到田間工作,用行動感染著周圍的人。“六五”至“七五”期間,她的助手中有多人被評為國家中、青年專家或省、市級青年科技標兵。近年來她仍在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為中國的蔬菜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曹壽椿治學嚴謹。她認為發表論文和推廣新品種都必須對科學和生產負責。“白菜地方品種研究”一組3篇論文,自1954年起,歷經10年系統研究,1963年已成文在全國園藝學會上交流,同行希望她儘快正式發表。但她仍認為,主產區尚未調查,影響到其分類的科學性。因此直至“文化大革命”後期補作調查工作後,經反覆推敲,才於1980年後陸續刊發,成為中國不結球白菜研究重要文獻。作為5個孩子的母親,曹壽椿一肩挑起事業和家庭的兩副重擔。每逢“三八”婦女節,她總是被邀請去為大學生作報告。她曾多次被評為“三八”紅旗手。“文化大革命”後她患有帕金森氏症,手腳顫抖,行動不便。20餘年來,她忍受病痛折磨,以堅強的毅力,帶病堅持工作。學校新建四室一廳新房,她本可搬入,但她因原住房前後有一小塊土地,方便觀察操作和管理,因而她放棄遷居新房。這種忘我的奉獻精神,贏得了師生們的尊敬。

曹壽椿與人為善,純樸、正直。南京市蔬菜勞模和技術能手周寶勝、袁中堂、黃正祥等與她經常來往,結下了深厚友誼。黃正祥去世後,她親自撰寫了“技術精湛蜚聲鄉鄰內外,一日三餐不忘菜農艱辛”的輓聯,前往悼念,以表達她尊重勞動民眾的樸實情感。她注重職業道德,申報成果時只要作過一部分工作的同志均酌情考慮。她愛惜公物,勤勞儉樸。凡舊種子袋、舊繩子、舊刷子等,用過後總要放好再用。耄耋之年,她還關心蔬菜生產和市場供應。在九三學社召集的參加省政協會上,她提交了題為“關於南京市菜籃子工程建設的幾點建議”的提案,受到省、市政府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1993年,九三學社全國中央委員會授予她“先進社務工作者”榮譽稱號。曹壽椿熱愛祖國的蔬菜事業,半個多世紀以來,為之奮鬥不已,現雖年近80高齡,仍忘我工作。“蒼龍日暮猶行雨,老樹春深仍著花”,正是這位老園丁晚年的真實寫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