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帶草

書帶草

書帶草系百合科沿階草屬常綠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連珠狀根,初夏葉間抽花軸,上部開花,穗狀花序。

基本信息

書帶草奧運頒獎花束--書帶草
書帶草系百合科沿階草屬常綠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連珠狀根,初夏葉間抽花軸,上部開花,穗狀花序。花蓋六瓣,形小,微向外卷,淡紫色,花後結碧色果實。即可觀葉也可觀花,即能地栽也可上盆的新優彩葉類地被植物,是現代景硯園林中優良的林緣,草坪,水景,假山,台地修飾類彩葉地被植物。

植物信息

種名:書帶草
學名:Ophiopogon japonicus,Ker.
科屬:百合科沿階草屬
別名:麥冬沿階草麥門冬季墩草
觀賞分類:觀葉類
形態:多年生常綠草本
生活習性:喜半陰,濕潤而通風良好的環境,常野生於溝旁及山坡草叢中,耐寒性強
園林套用:庭園、花壇、假山、林下、岩石園、路旁、溪邊均可栽培,是一較理想的綠化 材料。也可盆栽水栽觀賞
資源分布:中國華南、西南、華中及華東等地區。
適應地區:我國中部及南部

生物特性

書帶草書帶草

植株高約30厘米,根細長,分枝多,有時局部彭大成紡綞型小肉塊根,有葡萄莖;葉寬細型,革質,葉邊邊緣為金黃色,邊緣內側為銀白色與翠綠色相間的豎向條紋,基生密集成叢;花紅紫色,四至五朵簇生於苞腑,排例成細長的總狀花序,長達8-16厘米,花期夏秋季節,花莖長30-90厘米,通常高出葉叢;種子球形,初期綠色,成熟時黑色。性喜陰濕,忌陽光,較耐;適生於叢林下蔭暗處,或草地邊緣,或水景四周,不擇土壤,但又以濕潤肥沃的壤土最適於它生長;冬季葉片不凋,四月中旬新葉發芽,花期長,六月下旬至九月上荀花莖不斷抽出,種子九月中旬成熟。盆栽用土以魚塘泥曬乾細碎後拌入一些園土最為理想。

註:書帶草系百合科沿階草屬常綠多年生草本。地下有連珠狀根,初夏葉間抽花軸,上部開花,穗狀花序。花蓋六瓣,形小,微向外卷,淡紫色,花後結碧色果實。名見《江西通志》。

文集

書帶草書帶草

李漁《閒情偶寄》中記:“書帶草其名極佳,苦不得見”。李漁尚且如此,時至今日,更沒聽說過有人知道書帶草的模樣和來歷,我也只能在想像中見到:

1、一位清瘦的窮書生,愛讀書而家中少書,常為借書,跋涉千里,翻山越嶺。某日借得書返,途中遇傾盆大雨,生抱書躲於破廟。想起今晚書塾里還有課,要冒雨回家,可這書怎么辦?書生只有一件單衣。突然發現廟門邊一種草,葉長而韌,於是用草葉編結成蓑衣狀,覆於書上,護書回家。雨過天晴之日,書生想念這草,循來路去找。廟在、石在、自己的影子在,然而草不可復見。生抱憾而歸,為之命名“書帶草”。

2、窮書生到富人家借書。富人故意刁難,指一櫃書說全可借給你,但扁擔、繩子沒有,看你怎生帶走?生忽見門外一草,葉長似帶,遂將書結之背回,自喚為“書帶草”。

3、古有一草,葉長為帶,窮書生沒錢置書,以草葉為紙,抄錄詩書經史,結之為書,勤讀不輟,將書名為“草帶書”,將草名為“書帶草”。

為什麼這種不可尋見?我想,這種草在古代應該是存在的。只是後來,真正的讀書人越來越少,書帶草失望之極,就不再出世。當初結書的幾帶草葉,已隨讀書人的背影在歷史的煙塵中枯萎。

現在有誰見過此草?

其實,不見不一定比見到更遺憾。也許,書帶草就長在你我家的門口,只是沒人再叫它這個名字。

歷史

書帶草書帶草花球

【書帶草】鄭司農,常居不其城南山中教授。黃巾亂,乃避。遣生徒崔琰、王經諸賢於此,揮涕而散。所居山下草如薤,葉長尺余許,堅韌異常。時人名作康成書帶。(出《三齊記》)
鄭司農一直居住在不其城南山中,向學生們傳授道業,直到黃巾軍作亂他才避開。他和學生崔琰、王經等賢士們在這裡分手。師生揮淚而別。他所居住的山下,草如薤,葉長一尺左右,非常堅韌,當時的人給它起名叫“康成書帶”。
鄭康成
東漢人鄭玄字康成,曾經當過農官,名籍失傳,其人性恬靜,不願做官,曾教授於長學山,山中岩石題有長學書院,屋址尚存。 傳說鄭玄在康成書院講學著述時,經常到書院附近的野地採集已一些草葉用於編竹簡。這種草即麥冬草比較特別,葉子寬,也挺長,十分堅韌,而且四季常青,傳說鄭玄用這種編作草繩用以捆書,對鄭玄的讀書用書幫助很大。後來人們便把這種卻叫做“康成書帶”,又稱“書帶草”。相傳嶗山不其山一帶因康成書院的講學,“文墨涵濡,草木為之秀異”。

相關信息

書帶草《書帶集》

書帶草名字詩意得很,令人騁思遐想。以其書,以其帶。草而為書帶,覺其草甚可愛,有冷冷清質,有淡淡的書卷氣。書若靜女,草則束素。
詩人車前子的《怡園》中寫道,幾棵梅樹,樹下繁茂的書帶草,繁茂的仿佛是一畝一畝的,沒地方長,只能堆著長,竟抱成了團。綠油油的倉庫。
李漁在《閒情偶寄》里說:書帶草其名極佳,苦不得見。《譜》載出淄川城北鄭康成讀書處,名康成書帶草。噫!康成雅人,豈作王戎鑽核故事,不使種傳別地耶?康成婢子知書,使天下婢子皆不知書,則此草不可移,否則處處堪栽也。
文墨涵濡,草木為之秀異。書帶草長期受到鄭公書院書卷氣的薰染,自然帶有書香墨氣,受到文人青睞,詩人歌詠。李白有書帶留青草,琴堂幕素塵之歌,蘇軾有庭下已生書帶草,使君疑是鄭康成之詠,王世貞有仍棲故壘學庚桑,書帶沿街薜荔牆之句。
對書帶草最鍾情的,莫過於陳從周先生。陳先生可謂當代中國古建築大師,園林建築大師,又是散文、古典詩詞大家。他在散文《天意憐幽草》中寫道,我尤其愛這牆陰石隙間的書帶草,它謙虛地願做造園中的配角,因風披拂,楚楚有致。它終年長青,不畏炎熱,不怕嚴寒。在冬天白雪飄在上面,點點有如綴銀,而細雨微陽,卻又是最宜的生長環境。它適應性非凡強,真是無處不宜。過去園林中用它來補白,來修正假山的缺陷,花徑的平直,正如過去老人家牙齒落後非留上鬍鬚一樣,可見世界上有許多道理都是彼此相通的。
陳先生的園林散文中,每見信手拈出書帶草,寥寥幾筆,境界即出。眷念憶憐之情溢乎其辭。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子即取名《書帶集》
關於書帶草的一首小詩:
柳垂島上館前蘭,
春去夏來鎮日閒,
得借階邊盈尺地,
花開數莖自嫣然。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