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更漏子

更漏子 此調有兩體,四十六字者始於溫庭筠,唐宋詞最多。《尊前集》註:大石調。又屬商調。一百四字者,止杜安世詞,無別首可錄。比較著名的有《更漏子·玉爐香》、《更漏子·柳絲長》等。

基本信息

詩牌名

更漏子更漏子

更漏子,又名《付金釵》、《獨倚樓》、《翻翠袖》、《無漏子》。見《花間集》錄唐溫庭筠詞。《尊前集》注大石調,《黃鐘商》 又注商調(夷則商)《詞律》卷四,《詞譜》卷六列此詞。
主要有三:一體即溫庭筠“玉爐香”詞,雙調四十六字,前片六句兩仄韻,兩平韻;後片六句三仄韻,兩平韻。仄韻平韻依次遞轉,不同部錯韻:一體即韋莊“鐘鼓寒”,詞,字數,句度均與溫詞略同,唯換頭句不用韻:一體列宋杜安世“遙遠途程”詞,雙調,104字,上、下片各十句,五平韻。其詞獨列一體,與46字型迥異。

詞牌來源

唐人稱夜間為“更漏”,杜甫《江邊新樂詩》:“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濃。”許渾《韶州驛樓》詩:“主人不醉下樓去,月在南軒更漏長。”此調創於晚唐,而溫飛卿最擅其詞。《苕溪漁隱叢話》:“庭筠工於造語,極為綺靡,《花間集》可見矣;《更漏子》一詞尤佳。其詞云:‘玉爐香,紅蠟淚。’”飛卿傳者有兩首,而所詠又俱本意,調名創作,或即為溫飛卿本人耳。毛氏《填詞名解》亦云:“唐溫庭筠做《秋思詞》,中詠‘更漏’,後以名詞。”

溫詞定格

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曲譜曲譜

△ △ △ △ △ 

玉爐香 紅燭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 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中中平句中中仄仄韻中仄中平平仄韻中中仄句仄平平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梧桐樹 三更雨 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 一聲聲 空階滴到明 
平中仄換仄韻中中仄韻中仄中平中仄韻中中仄句仄平平換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此調以溫、韋二詞為正體,唐人多宗溫詞,宋人多宗韋詞。其餘押韻異同,或有減字,皆變格也。 後段第二句,牛嶠詞“寸腸結”,寸字仄聲;第四句馮延巳詞“星移後”,移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余參下所采各詞。

名作賞析

更漏子·玉爐香 溫庭筠

玉爐香,紅燭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賞析
溫庭筠的作品風格,可用艷絕加愁絕來概括。可是這首作品卻很特別:它沒有過多的艷麗,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秋天的夜晚,一個孤獨的少婦,不梳理,少粉黛,在空空的房子裡對雨難寐。這裡一洗過去的穠艷和鉛華,用淡妝下的秋思秋景、秋雨秋夜來實現“愁絕”。人物的妝淡,是因為情濃;景物斷斷續續的淡描,也 是為了烘托愁情的濃重。尤其是秋夜無寐、臥聽夜雨滴桐聲這一長期繚繞的意象,把女主角愁腸寸斷、淚流 不止的形象凸現在人們的面前。這種以景物烘托形象的寫法,正如前人所說的,是書畫家“無垂不縮”高超 手段的借用,其結果是含蓄蘊藉,藝術感染力極強。李冰若《栩莊漫記》曰:“飛卿此詞,自是集中之冠。”此詞在溫詞中確為很有分量的一個。正如唐圭璋先生所評述的那樣:“此首寫離情,濃淡相間,上片濃麗,下片疏淡。”(《唐宋詞簡釋》)上闋是溫詞慣常寫法:華堂錦室與美麗的思婦的組合。前三句寫室內,爐煙裊裊著,蠟燭滴著紅淚,照著秋意滿堂,本來就難成眠的人兒,被這明暗不定的燭光攪得更加愁腸百結。“偏”字,突顯出一種物情與人情的乖離。後三句掉轉筆頭寫女主人公,“薄”,“殘”,是主人公輾轉難眠情狀的具體寫照,下一句的“長”“寒”正是緊扣這兒而來,這三句,以視覺、知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不厭其煩地強化著主人公的難眠,針腳很是細密。
下闋一改上闋的繁言縟句,直下淋漓快筆,情語景語有機融為一體。“人煙寒(一作空)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清初《廣群芳譜·木譜六·桐》)梧桐在華夏文學長河中帶著濃厚的衰颯秋意,它緊扣著上闋的“秋思”。“不道離情正苦”,直抒情語,點明上闋後三句之因,並將“秋思”具體指向於別後的苦戀。末三句,從聽覺寫“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聽了一夜的雨聲,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見離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葉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裡,這比起“驚塞雁,起城烏”來,可以說是已經愁腸萬斷了。宋人聶勝瓊“枕前淚共階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鷓鴣天·別情》)便是此末三句的遺響。“葉葉”“聲聲”的疊用,把“長”“苦”從聲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疊字的方式將聲音拉長,從而實現雨聲由夜至曉的綿延。[南朝]梁·何遜《臨行與故游夜別》有這樣一句詩:“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正與此詞境狀相似,筆者私意,詞人或許自覺不自覺地化用了這個詩句。
清代譚獻對此詞的下闋評道:“似直下語,正從‘夜長’逗出,亦書家‘無垂不縮’之法。”(《清人選評詞集三種·譚評詞辨(卷一)》)評得不甚明了。俞平伯先生解釋為:“後半首寫得很直,而一夜無眠卻終未說破,依然含蓄;譚意或者如此罷。”(《唐宋詞選釋》)而陳廷焯卻不看好下闋的直語,“不知‘梧桐樹’數語,用筆較快,而意味無上二章之厚。”(《白雨齋詞話》卷一)但他在早些時候的《雲韶集》卷一中又有這么一句;“遣詞淒艷,是飛卿本色。結三句開北宋先聲。”“開北宋先聲”確是很有先見的,惜其沒有展開進一步的論述,沒頭沒腦地擱置這么一句就天不管了。清人謝章鋌對此詞亦是很有一番見地;“溫尉詞當看其清真,不當看其繁縟。……‘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語彌淡,情彌苦,非奇麗為佳矣。”(《賭棋山莊詞話》卷八)
白居易《長恨歌》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黃升酹江月·夜涼》:“此情誰會,梧桐葉上疏雨。”李清照《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梧桐夜雨意象不斷出現於歷代文人筆下,具有了一種文化性質。在這個文化陣容里,溫庭筠這首《更漏子》將離情別緒添入其內涵當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更漏子·春葉闌 毛文錫

春葉闌,春恨切,
花外子規啼月
人不見,夢難憑,
紅紗一點燈。
偏怨別,是芳節
庭下丁香千結。
宵霧散,曉霞輝,
梁間雙燕飛。

賞析

子規聲聲,夜月沉沉,已經是夜闌人靜的時候了。而人既不見,夢又難憑。獨對孤燈,徹夜無眠。轉眼“宵霧散,曉霞暉”,梁間雙燕,令人益增愁思。這首春宵懷人的小詞,情景兼融,婉麗多姿,為“花間”名篇之一。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詞上闋言春夜之懷人。質言之,人既不見,虛索之夢又無憑,則當前相伴,惟此一點紗燈,照我迷離夢境耳。下闋言春日之懷人,霞明霧散,見燕雙而人獨也。
栩莊《栩莊漫記》:如此首之婉而多怨,應為其壓卷之作。

更漏子·燭消紅 趙長卿

燭消紅,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
鴉喚起,馬行,月來衣上明。
酒香唇,妝印臂,憶共人人①睡。
魂蝶亂,夢鸞孤,知他睡也無?

賞析

此詞相當通俗淺白。上片描寫自己旅店中晨起上路的情景,下片則敘旅途夜宿時回憶和懷念伊人的情思,通篇充滿了一種淒清纏綿的感情。
詩人寫離人早行,最為絕妙的莫過於溫庭筠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兩句,它只把幾件具有代表性的景物疊合起來,就給人們勾勒了一幅“早行”的圖畫。歐陽修曾稱讚它寫道路辛苦見於言外(《六一詩話》),手法確實不凡。比較起來,趙長卿的功力自然不及。不過,趙詞卻也另有自己的妙處,那就是描寫細緻真切,善於使用動詞(溫詩中則全是名詞的組合,無一個動詞)。試看“燭消紅,窗送白,冷落一衾寒色”三句,其中就很富動態:紅燭已經燃盡,窗外透進了晨曦的乳白色,折射到床上的被衾,氣氛顯得淒清、冷落,由此一夜間之孤衾冷臥可知。“冷落一衾寒色”,更如“寒山一帶傷心碧”那樣,直接以詞人的主觀情緒“塗抹”在客觀物象之上。營造冷清氛圍更進一步的反映了作者的心境。這是上片的第一層:寫“早行”二字中的“早”字,或者也可說是寫“早行”之前的“待發”階段。接下來再寫“早行”之中的“行”字(當然它仍緊緊扣住一個“早”字):“鴉喚起,馬疾行,月來衣上明。”首句寫“起”,次句寫“行”,第三句回扣“早”字。窗外的烏鴉已經聒噪亂啼,早行人自然不能不起。鴉自嗚耳,而詞人認作是對他的“喚起”。詩詞中寫鳥聲每多以主觀意會,此亦一例。“喚起”後,詞人只得披衣上馬,由馬馱著,開始了他一天的跋涉。“馱”同“駝”,通馱。詞人由馬馱之而行,寫其了無意緒,不得不行之情狀。 《西廂記》寫張生長亭分別後的“馬遲人意懶”,可為“馬行”句註腳。自己的心緒怎樣呢?詞中沒有明說,但“月來衣上明”一句婉轉表出。
前人詞中,溫庭筠曾以“燈在月朧明”來襯寫“綠楊陌上多離別”的痛楚( 《菩薩蠻》 ),牛希濟也以“殘月臉邊明”來襯寫他“別淚臨清曉”的愁苦(《生查子》)。趙長卿此詞也使用了和他們同樣的寫法,它把離人上馬獨行的形象置於月光猶照人衣的背景中來描繪,既見出時光之早,又見出心情之孤獨難堪,其中已隱然有事在。此為上片。上片著重敘事,但作者心情已顯露無遺。
旅情詞中所謂“事”,通常是男女情事,或為夫妻或為情侶之別後相思。但是上片寫到結束,我們似乎還只見到了心情苦悶的男主角,而另一位女性人物卻尚未出現。因此下片就通過詞人的回憶來勾畫出她的形象。“酒香唇妝印臂,憶共人人睡”,這是本片的第一層:追憶離別前的兩件事。第一是臨寢前的對坐飲酒,她的櫻唇上散放出酒的香味;第二是枕榻上齧臂誓盟,她的妝痕到現在似乎還殘留在自己的臂膀上(此句變化用元稹《鶯鶯傳》的某些意境)。這兩件事,一以見出她的艷美,二以見出她的多情。所以當詞人在旅途中自然會把她的音容笑貌、歡會情事長記心頭。第二層三句,則銜接上文的“睡”字而來;分別前共睡時如此溫存,而孤身在外,無人相伴“魂蝶亂,夢鸞孤,知他睡也無”,字三句實為倒裝,意為:自別後不知她睡得安穩否?即使她沒有失眠,那么夜間做夢也肯定不會做得美滿。“魂蝶亂”與“夢鸞孤”實是互文,合而言之的意思是:夢魂猶如蝶飛那樣紛亂無緒,又如失伴的鸞鳥(鳳凰)那樣孤單淒涼。詞人在此飽含深情的筆觸,既表現了他那番“憐香惜玉”的情懷,又何嘗不可以看作是他此刻“自憐孤獨”的嘆息,同時又補寫出自己這一夜豈不也是這樣。
在宋代描寫男女戀情和別緒的大量詞篇中,趙長卿的這首《更漏子》算不上是名作。詞中某些場面,甚至還稍涉艷褻。不過,由於它的筆法比較通俗直露,語言接近口語,加上作者感情的真摯深厚,所以讀後仍能讓人感到一種傷感纏綿的氣氛,不失為一篇可讀之作抒寫別情離愁的。趙長卿的詞集名為《惜香樂府》,此亦足以覘其香艷詞風之一斑。

更漏子·柳絲長 溫庭筠

柳絲長,春雨細, 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起城烏, 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簾幕, 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繡簾垂, 夢長君不知。
賞析
春夜思遠,無邊惆悵,全由花外漏聲引出,切入自然,傳寫有序。塞雁、城烏因漏聲迢遞而驚起,均為擬想之景,合理入情;而屏上的金鷓鴣依然如故,於一動一靜間寓有情與無情。下片由外至九全為閨房陳設,“惆悵”與“夢長”互為因果。“謝家”則微露主人身份,愈見其思之苦之痴。王國維《人間詞話》從此詞中拈出“畫屏金鷓鴣”句來概括飛卿詞的特色,亦可見其向為人稱。

更漏子· 錦筵紅 張先

錦筵紅,羅幕翠。侍宴美人姝麗。
十五六,解憐才。勸人深酒杯。
黛眉長,檀口小。耳畔向人輕道。
柳陰曲,是兒家。 門前紅杏花
賞析

此詞以才子佳人之愛為主題,頗有戲劇性地敘寫了才子佳人歌筵酒席之間的邂逅。全詞以敘事見勝,筆墨緊湊,場面、人物、動作、對話表現得極為精彩,風格清新,明秀而又含蓄,情感熱烈、輕倩而不流於淺薄,讀來引人入勝。
起首兩句為場面描寫,寫的是錦筵鋪紅,羅幕垂碧,同時為下邊美人出場暗設襯托。“侍宴美人姝麗。”這一位侍宴的歌女生得很美,出現紅筵翠幕之間,自是格外光彩照人。“十五六,解憐才”,點其年齡之輕,則歌女之動人,詞人之動心,皆不言之中。“解憐才”三字,極有分量,說這位歌女雖很年輕,卻懂得什麼是愛。正是因為她傾倒於詞人的才華,所以才“勸人深酒杯”。人,即詞人自指。這句詞意為歌女勸詞人飲盡、斟滿。《道山清話》載“每張先來,即令侍兒出侑觴,往往歌子野之詞”,可證。這句妙很有分寸,入情入理。酒席之上,眾目睽睽之下,這位歌女要向詞人初次表示自己的愛慕,必然是也只能是通過勸酒之際來暗表衷情。這一動作描寫,不僅刻畫出她的愛情心理,而且十分貼近歌女的身份。
下片接著寫歌女借勸酒進一步大膽表示。過片兩句,為歌女而特寫檀口為淺絳,檀口即紅艷的嘴唇。
這兩句寫當歌女手執酒壺,詞人面前俯身斟酒時,詞人對她美貌的觀感:只見她畫眉長,紅唇小。不難想見,此時此刻,兩人目光相注,目成心許,所以機靈而大膽的歌女當下便“耳畔向人輕道”:“柳陰曲,是兒家。門前紅杏花。”此三句是歌女聲口,尤言:柳陰隱秘之處,便是妾家,可別忘了,門前有紅杏花!聲音雖輕柔,膽子卻很大;話雖簡短,情感卻很摯烈。此三句,歌女性情全出。這幾句話雖極大膽,卻合情合理,完全符合歌女的身份。結句極美,將詞境溶入一片紅杏花之中。
這首詞,將才子佳人一見鍾情的邂逅敘寫得既富於故事性、戲劇性又富於抒情色彩,將才子佳人之愛表現得頗具情韻,堪稱愛情詞中難得的精品。

更漏子·柳絲長 晏幾道

柳絲長,桃葉小。 深院斷無人到。
紅日淡,綠煙晴。流鶯三兩聲。
雪香濃,檀暈少。枕上臥枝花好。
春思重,曉妝遲。 尋思殘夢時。
賞析

《白雨齋詞話》稱此詞“婉轉纏綿,深情一往,”
《宋詞選釋》也稱其“景麗而情深”,皆為深透之語,道出了此詞的藝術風格所。全詞以閒雅的筆調和深婉的情致,抒寫了春日閨思的情懷,創造出一種純美的詞境。
上片以輕倩

更漏子更漏子

妍秀的筆觸,描寫室外美好的春景。
起首三句描繪柳絲長長、桃葉細嫩、深院空寂的景色,烘托春日寂靜的氣氛。“無人到”上加一“斷”字,便有怨意,為結處寫情作了鋪墊。歇拍三句寫院中的景物:淡淡的紅日照進院子裡,濃綠的樹叢籠罩著漠漠輕煙,傳來了流鶯三兩聲鳴囀。一“淡”字,寫出春天初陽的特色。空中水氣瀰漫,故太陽淡而無光。綠煙,指草木間的煙靄。末句以鶯聲反襯深院的寂靜。
過片三句,轉寫室內的情景:閨中人雪白的肌膚透出了濃香,臉上淺紅色的嬌暈也消褪了,那繡枕頭上、低壓著枝梢的花兒十分美好。雪,喻女子瑩白的肌膚;檀暈,淺紅色的妝暈。上兩句暗示閨人一夜獨眠,輾轉不寐,故妝殘暈少。“枕上”句,隱喻閨人之美,故見枕上花枝而益增棖觸。三句語淺情深,含蓄蘊藉,深婉曲折,頗為耐人尋味。結拍三句,春思,猶言春情、春愁,指閨人春日的情思。“曉妝”句,意與溫庭筠《菩薩蠻》“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相近,而情韻似更勝,真能寫得出“尋思”的神理。春日裡,閨中人閒愁深重,起床後也遲遲不願去梳妝獨自尋思清曉的殘夢。這三句含而不露,無限幽怨盡不言之中。詞中人夢境的內容,作者沒有道破,這就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和無窮的回味。

詞牌種類

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
菩薩蠻 | 西江月 | 《風入松》 | 蝶戀花 | 秦樓月 | 憶江南 | 如夢令 | 念奴嬌 | 踏歌詞 | 漁歌子 | 浪淘沙 | 更漏子 | 蘇幕遮 | 虞美人[詞牌名] | 揚州慢 | 長相思[詞牌名稱] | 雨霖鈴 | 江城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