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頂病毒屬

曲頂病毒屬

病毒粒子為雙聯體結構,每個粒子大小為18nm×30nm,無包膜,由兩個不完整的二十面體組成(T=1),共有22個五聚體殼粒。   

代表種

甜菜曲頂病毒(Beetcurlytopvirus)

理化特性

標準沉降常數S(20w)=82S。
核酸:為單條閉環狀ssDNA分子,長2.9~3.0kb。
蛋白質:外殼蛋白由單個多肽組成,分子質量30kDa。

基因組

單分體基因組,在DNA病毒鏈及互補鏈上均有幾個ORF,甜菜曲頂病毒(加利福尼亞/洛根株)和番茄偽曲頂病毒共編碼7個基因,其中3個在病毒鏈上,4個在互補鏈上。病毒複製起始於莖環結構。病毒鏈的ORFV2和ORFV3產物分別涉及調節基因組ss/dsDNA的水平及病毒運動,ORFV1編碼的外殼蛋白涉及病毒裝配及運動,互補鏈的ORFC1編碼rep蛋白,ORFC2編碼產物功能未知,ORFC3編碼一個類似複製增強子蛋白(REn),ORFC4編碼產物是重要的症狀決定因子。該屬3種病毒的基因組DNA已測序。

抗原特性

是有效的免疫源,該屬病毒與菜豆金色花葉病毒屬有遠緣的血清學關係,屬內甜菜曲頂病毒、番茄偽曲頂病毒和番茄卷葉病毒的血清學關係較近。

細胞病理

甜菜曲頂病毒在寄主植物中的分布局限於韌皮部,單個或聯體的病毒粒子存在於韌皮部薄壁細胞的細胞核中,核明顯膨大,細胞質中未見病毒粒子,也未在篩管和伴胞中發現粒子,有時病毒粒子在核內聚集成帶狀結構。免疫螢光檢測表明在感染早期病毒抗原位於細胞核內,後期分布於韌皮部薄壁細胞的細胞質中,還檢測到病毒抗原位於少數臨近形成層的皮層細胞中。

生物學

寄主範圍該屬病毒的寄主均為雙子葉植物,甜菜曲頂病毒有很寬的寄主範圍,超過44個科300多種植物。番茄偽曲頂病毒的寄主範圍窄。

傳播

自然傳播介體為葉蟬,番茄偽曲頂病毒的介體為角蟬(micrutalismalleifera),以持久方式傳播。甜菜曲頂病毒可以機械接種傳毒,但較困難。甜菜曲頂病毒已用重組DNA方法由農桿菌介質轉移傳播。

地理分布

甜菜曲頂病毒分布於西北美洲從墨西哥到加拿大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東地中海流域可能是病毒的起源地,自然介體適應乾旱和半乾旱氣候。

分類

該屬有3個種和1個暫定種,代表種是甜菜曲頂病毒,中國已發現並報導。

確定種

共3種。中文名學名國際基因庫登錄號碼
甜菜曲頂病毒Beetcurlytopvirus(BCTV
加利福尼亞/洛根株Beetcurlytopvirus-California/Logan,BCTV-Cal[X04144,M24597]
甜菜曲頂病毒伊朗/CFH株Beetcurlytopvirus-Iran/CFH,BCTV-CFH[U02311]
甜菜曲頂病毒沃蘭株Beetcurlytopvirus-WorlandBCTV-Wor[U56975]
辣根曲頂病毒horseradishcurlytopvirus(HrCTV)[U49907]
番茄偽曲頂病毒Tomatopseudo-curlytopvirus(TPCTV)[X84735]

暫定種

共1種。中文名學名國際基因庫登錄號碼
番茄卷葉病毒tomatoleafrollvirus(TLRV)-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