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廟及孔府

曲阜孔廟及孔府

坐落在山東省曲阜市城內,孔廟、孔府相毗鄰。孔廟是祭祀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前551-前479)的廟宇。孔子逝世後一年,魯哀公將其故宅改建為廟。西漢以後歷代帝王不斷擴建,使之成為一處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孔廟前後九進院落,有殿閣466間,總面積22萬平方米,殿宇雕樑畫棟,周圍有垣牆及角樓。廟內有金代碑亭一座,保存歷代碑刻2000餘方。

曲阜孔廟及孔府

正文

祭祀孔子的祠廟及孔子嫡系後裔衍聖公的府邸。位於山東曲阜城中心。孔子 (公元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說創始人。孔子逝世後的第二年,故居改建為廟,“歲時奉祀”。西漢以來,歷代封建帝王提倡尊孔讀經,不斷對孔子加封追謚,孔廟的建築規模也越來越大。孔子的後裔也從漢代的“奉祀君”陸續加封至宋代的“衍聖公”。其後,“衍聖公”成為孔子嫡系後裔的世襲封號,並在曲阜建立府邸。孔廟孔府經歷代重修和擴建,各自形成面積廣大、歷史久遠、布局完整的建築群。孔廟是中國現存僅次於故宮的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是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型; 孔府是最完整的一座“公府”。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孔廟 始建於公元前478年,僅有“廟屋三間”。東漢永興元年 (153)正式成為國家管理的祠廟。魏晉南北朝、隋、唐歷代多次重修和擴建。北宋天禧二年(1018)大修孔廟,形成三路四院的格局。金、元、明初多次重修和擴建。明弘治十二年(1499)多數建築毀於火,弘治十七年重建,形成現有規模。
孔廟南北長637(西牆)~652(東牆)米,東西寬141~153 米,占地面積約9.5萬平方米,前後9進院落,有殿、閣、亭、堂、門、廡等建築100餘座,466間房。廟前有寬闊的神道,兩側植柏。中軸線貫穿整個建築群,左右對稱,布局嚴謹。前三進是引導性庭院,有金聲玉振牌坊、欞星門、聖時門弘道門和大中門,各院內遍植檜柏。第四進以後為孔廟主體部分,周匝垣牆,配以角樓。第四院內有一座三層樓閣──奎文閣,高24.7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栱,明弘治十三年擴建,是孔廟的藏書樓。閣後為第五院,內矗碑亭13座,皆重檐八角,黃瓦紅柱,內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53通。碑亭 2座為金建,2座為元建,9座為清建。院東西兩側各開一門。再北為孔廟中心,分為三路,中路大成門內有杏壇、大成殿、寢殿、東西廡,供奉孔子及其弟子、歷代儒家名人塑像或牌位。大成殿為清雍正二年重建,建在兩層石砌的高台上,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重檐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四周廊下環立 28 根雲龍石柱,均用整石雕成,每柱高約 6米,直徑0.81米。正面10根高浮雕,每根雕刻盤龍兩條,上下對舞,中雕寶珠,周刻雲朵。柱身下端綴以山石,襯以波濤,玲瓏剔透,造型優美生動。兩側及背面石柱為八面,每面減地平鈒 9條團龍。殿前杏壇亭相傳為孔子講學的地方。殿後為寢殿。東路為孔子故宅,院內供奉孔子上五代祖先。西路院內祭祀孔子父母。最後一院為聖跡殿,殿內有明刻孔子周遊列國的線刻石畫 120幅和歷代畫家所繪的孔子像石刻。

曲阜孔廟及孔府曲阜孔廟及孔府
孔廟存有西漢以來歷代碑刻1000餘通,有封建皇帝追謚、加封、祭祀孔子和修建孔廟的記載,有歷代文人學士謁廟詩文和題記,文字有漢文蒙文八思巴文滿文,書體有真、草、隸、篆。其中以漢魏六朝碑刻最為珍貴。
孔府 西與孔廟毗鄰。宋金時附設於孔廟東部,明洪武十年(1377)敕建新府於今址。弘治十六年重修,移衙署於宅第前,形成前衙後宅的格局。明末清初,東西路陸續添建,占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清末以來逐漸縮小,現存南北長352米,南端東西寬193米,北端寬111米,面積約 4.9萬平方米,樓房廳堂 480餘間。布局分為中、東、西三路。從功能上又可分為前後兩部分,前部為處理公務的場所,後部為生活的場所。中路前後九進庭院,前為衙署,後為內宅。東路名東學,前部為接待官員的用房和服務用房,後部為家廟等。西路名西學,前部為衍聖公讀書、學詩習禮的軒堂,後部為會友的花廳。衙署共設三堂六廳,前有二門。大堂為五間九檁懸山建築,前設大月台,中部三間為前檐空敞的大廳。堂前東西廂房按明制設知印、典籍、管勾、掌書、司樂、百戶六廳二堂五間七檁,有穿堂與大堂相連,呈“工”字形。後堂與東西廂房組成庭院。這種堂廳建築布置,為明清兩代衙署的典型格局。內宅包括前上房、前堂樓、後堂樓、後五間及兩側的廂房樓房,前後四進院落。前上房為七間懸山建築,是舉行家宴和婚喪儀式的場所。前、後堂樓均七間二層,為孔府主人及內眷居室。最後一個庭院為後花園。

曲阜孔廟及孔府曲阜孔廟及孔府
府內保存大量孔府歷史檔案、服飾、用具、工藝品以及收藏的文物等,極為珍貴。
1948年成立曲阜古物保管所,1952年改稱曲阜文物管理委員會,負責孔廟、孔府的管理工作。國家多次撥款維修。1985年國務院撥專款對孔廟、孔府進行全面整修,奎文閣落架重修,大成殿、兩廡、十三碑亭等揭瓦維修,並安裝避雷設施,建設消防專用水池,鋪設消防管道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