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跑族

曬跑族

曬跑族,就是經常參加跑步活動並將跑步成績發布在微信上的一類人,他們中各年齡的人都有,包括一些跑步愛好者、想健身減肥的老年人、女性等。有人因為過度追求曬跑結果,運動量過大。為此,醫生建議,運動量的大小因人而異,並不是越多越好,適合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一味增加運動量,反而會傷害身體。

現象

曬跑族曬跑族
繼曬娃、曬美食、曬自拍“老三樣”之後,一種帶排名的“較量”開始在朋友圈悄悄走紅——曬步數:今天你跑了多少公里,走了多少公里……不少“曬跑族”紛紛在朋友圈展示自己的步行記錄,並且相互“比賽”。

“曬跑族”每天都會在朋友圈曬出一張運動分享圖,給自己鼓勵打氣,“曬跑”已成了朋友圈的主題。為了能減肥,志同道合的微友們還結成小組,每天運動結束後分享圖片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里,相互監督是否完成計畫。

看到不少微信好友悄悄成了“曬步狂人”,每天記錄自己走路的步數,以求點讚。在好友的遊說下,不斷有新人加入這一大軍,有人還特意在網上買了個運動手環。手環和手機連線,不僅可以監測睡眠狀況,還能監測走路步數、消耗卡路里等,打開微信朋友圈就可以查看到自己以及其他朋友的走路步數。每天晚上睡覺前,還會在微信上曬出完成走路任務的截圖,感覺很有成就感。

運動傷害

曬跑族曬跑族
一些老年人也迷上了走路曬步數。孩子幫他們開了微信,一幫同學、朋友每天都把自己的健步數據上傳排名,並在朋友圈展示。61歲的王阿姨也不甘落後,她手腕戴著計步器,每天早晚約好時間,繞著玄武湖環湖快走。不僅如此,她每天堅持步行1萬步以上,有時甚至步行近兩個小時。然而,僅僅十來天,王阿姨就感到膝蓋酸痛,但她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的,依然堅持每天走路。“我當時想,疼痛可能是以前鍛鍊少的原因,以為過一段時間適應了,自然就會好了。”可讓王阿姨沒想到的是,她鍛鍊了一個月,膝蓋不僅不見好轉反而疼痛加劇,膝關節都腫脹了,家人將她送到鼓樓醫院骨科檢查,結果發現,王阿姨膝蓋內的關節滑膜磨損嚴重,關節軟骨也被磨損了,不可再環湖走,否則將關節軟骨磨完了,就要換人工關節

市民常女士平時喜歡走路鍛鍊,經常在朋友圈曬步數,在她的周圍有一個二十多人的團隊,每天曬步,相互監督鍛鍊。上個月,她突然發現,團隊中有兩個朋友突然“消失”了。常女士很好奇,就打電話問其中一人,最近怎么不曬步數了?對方告訴她:膝蓋疼,醫生不讓他多走路了。原來,她的這位朋友平時沒怎么鍛鍊,加入曬步大軍後,每天跟著大部隊鍛鍊一兩個小時,因為走得太多,過頭了,先是膝蓋酸脹,慢慢的紅腫,如今都有了積液。醫生說是鍛鍊過度所致,還用針管專門抽了積液。“再多走,醫生說我這條腿都要廢了。”

骨科專家指出,像五六十歲愛走路鍛鍊結果損傷膝關節的患者,他們經常能碰到,有酷跑的,有曬步數的,患者各個年齡層次都有,其中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居多,中青年人也有。這些都是不科學鍛鍊導致的運動傷,通俗一點說,就是鍛鍊過量了,過頭了。身體的任何器官,包括關節在內,都是有一定負荷的,一旦超過這個負荷,身體就會出現不適、損傷。對於步行鍛鍊而言,早已有言在先,日行一萬步。但一些人不注意,一味強調運動量和鍛鍊時間,而忽視了身體的承受能力,結果造成了損傷。比如,前一晚熬夜很晚,第二天再進行大量運動,顯然是不合適的。

此外,跳廣場舞傷到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的病例基本上每天都能遇到,這也是運動傷。醫生認為,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鍛鍊、健身,想加入某一運動,不妨去看看醫生或教練,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計畫,真正做到健身而不是傷身。

醫生建議

曬跑族曬跑族
針對流行的健步走、環湖跑等曬跑鍛鍊,骨科醫生林華建議大家不要盲目比拼步數,走步健身是為了身體健康,而不是一種比賽。如果本身已經非常累了,還要強迫自己運動,完成既定目標,就容易出現運動過勞,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他提醒,無論何種運動,一旦身體出現疼痛感就應該立即停止。一些運動者急於求成,為了達到運動計畫,甚至不顧身體疼痛,忍痛進行鍛鍊,這樣反而對身體造成損傷。老年人或者膝關節有傷者可以首選游泳健身,其次是平路走,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此外,他提醒市民,在步行的時候選擇的場地和鞋子是有講究的,有條件的最好在塑膠跑道、煤渣路、草坪上走,穿薄一點的軟底鞋,以減輕對關節的衝擊。如果在硬的水泥路面上,則要穿厚的軟底鞋,以保護關節。

自我測試

曬跑族曬跑族
對於“曬跑一族”可根據以下八個標準判斷自己是否運動過度:

1.在運動量較少的情況下,感到疲勞。

2.對運動缺乏熱情,食慾下降甚至運動時感覺噁心。

3.同樣的運動量後,身體感覺很虛,恢復的時間花費更多,效果也不理想。

4.運動後睡眠質量反而變差,易醒甚至失眠。

5.整天精神萎靡,工作和運動效率低下。

6.身體平衡感下降,伴隨肌肉彈性減小。

7.靜息心率和運動心率都有明顯升高。

8.近一段時間關節等身體部位出現疼痛感或者突然受傷。

如果有兩項或超過兩項符合,就可確認為運動過度。如果感覺運動過量,要注意在運動後及時調整身體。

運動技巧

如何進階而不過度:

1.首先要明白,跑步成績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有捷徑。

2.增加耐力可以每次勻速跑30至90分鐘,但每周跑量不要超過上周的10%,若是初級跑者不建議採用長距離慢跑。進階者可按照周跑量遞增的模式,來適度增加間歇跑、變速跑和登山跑的跑量。

3.嘗試進行一些力量訓練或交叉訓練來替換一天的跑步。

4.如果可以觀察心率,那么訓練心率每分鐘一般在130至150為最佳,隨著心率穩定再慢慢提高速度、延長距離。

5.成績穩固後,再尋求突破平台。比如要想輕鬆跑下15公里,那么不妨多跑幾次10公里,讓身體肌肉記憶累積後再尋求突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