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世大儒:孟軻

曠世大儒:孟軻

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約生於周烈王四年,約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爭鳴,"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場加以激烈抨擊。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

圖書簡介

曠世大儒——孟軻 曠世大儒——孟軻

編輯評論

有鑒於儒之對於中國其實也是對於世界的重大影響,以人物傳記的形式來對其進行表述、描摹,,將具體的儒者作為詮釋儒之軌跡的符點,便是《曠世大儒》叢書的選題動機。據此,經過斟酌、討論、確定在時間上截止於古代、在人選上以十種十一種人規模作為定位。這十一個人物是孔丘、孟軻、苟況、董仲舒、程穎、程頤、朱熹、王守仁、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具體的書名,則依傳主最為通行的稱謂。當然,這些人選其間具體的取捨定奪,也並非容易,而是頗費了和番殫思周折的。

目 錄

引言

第一章 進學賴三遷 慕賢定一生

(一)慈母嚴師

(二)私淑孔門

(三)辯辟許行

第二章 訴空位而超越 立“仁宅”則無敵

(一)“師道”與“王道”的張力

(二)“聖”“王”的“周期”“天機”

(三)當仁不讓於師

第三章 樂天以知命 生生而不息

(一)人生莫測

(二)命運可知

(三)“樂莫大焉”

第四章 食色非人性 善惡有文野

(一)見死不救

(二)人性論

第五章 話語/權力 道統/天下

(一)“予豈好辯”

(二)“何必曰利”

(三)“言近旨遠”

(四)“術不可不慎”

(五)儻儻之言

第六章 無情非君子 有朋遠方來

(一)聖人亦有情

(二)情之所鍾 正在我輩

(三)“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

第七章 夜氣謂之何 仁端可當也

(一)難解的概念

(二)從整體上理解

第八章 戰兵乎戰德 求仁或求利

(一)“道不同,不相為謀”

(二)莫“執一”

(三)戰之“仁義”

第九章 井田斯遠景 農桑乃小康

(一)理想創造現實

(二)著眼小康

第十章 華夏風流 浩然氣長

(一)落葉歸根

(二)身後澤被

後記

附錄一:參考書目

附錄二:孟子年譜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1-01-01

·版次:1

·總頁數:190

·印刷時間:2001-01-01

·字數:144000

·ISBN:9787202027042

·大小:

·裝幀:簡裝

·紙張:膠版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