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仁符

景仁符

景仁符,字仲符,即修改版的劉垓,字仲疆。成剛小說《再扶漢室》人物,封為晉王。太宗易姓之後,他的兒子劉休被封為魏王。

基本信息

小說人物

景仁符,字元桃,徐沛人,成剛小說《再扶漢室》中重要人物之一。

主要履歷:與兄長景仁成探訪小朱虛田成方;參與元夜射君;局陽起義;墨絰奪關;烹山之戰;兜鍪山之戰。

介紹

景仁符,是小說《再扶漢室》中個性最為接近於常人的一個角色,正是由於景仁符的性格蛻變,也使得小說中起義性質逐漸發生著變化。小說第2回對景仁符粗略描寫,體現出對景仁符細緻分析。在對待小朱虛田成方,景仁成"小朱虛天下聖奇,淮泗之間無出其右者,乃蟄海之驚龍、攏翅之沖鳳也。天下無事則已,若有事,能助我者,必此人也!"這段評價就是對日後田成方事跡的一個預見性。

而景仁符對田成方的分析:"小朱虛不務營生,專附兄長,討食酒肉,踞席清談,狀似有志,實則虛名耳。兄長有錢,何不上賂權門,累遷州縣之吏,勝似作這鳥亭長!"則是日後景仁符、田成方產生裂痕的一個最初的模子。

墨絰奪關,是景仁符最大的戰功,也是日後景仁符在起義軍當中重要地位最重要的資歷之一。“墨絰奪關,示之死戰”是一種激發軍隊鬥志的行為。景仁符的這種軍事行為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的成績,使得起義軍很迅速的攻下了中原重鎮——睢陽。當然攻下睢陽,小說設定了一些前提,李方離外出征糧,大將李鈞的貿然出擊,這些都是景仁符取得戰績的一些前提。但是這些都是外因,而外因要通過內因來起作用,這個內因就是“墨絰奪關,示之死戰”。

人物原文

[朱虛出山]彭城郡朱縣有一人,姓景名仁成,,字伯瑞,祝融後裔。家貧不讀書,粗知禮數,率達不拘。好交天下名士,舉為亭長,嘗匿亡客,吏不敢至門索,伯瑞見小賊必懼、睹大敵則奮,人皆奇之,伯瑞曰:"今胡虜之氛正熾,吾有遠志,遇蕞爾毛賊,恐傷有用之軀,而喪興漢之大事。故爾。"人稱"小光武"。其弟景仁符,字仲桃,少有勇力,深目黃睛,有夷狄狀,常隨其兄左右,遂自號"小單于"。十里之外白縣,有一奇才,姓田名成方,字仲正,齊之貴胄,槍法嫻熟,謀劃無窮,平生最慕漢初朱虛侯。深感小光武胸襟,折節相交,約為兄弟,人喚"小朱虛"。
三傑常聚飲於鄉壚,成方家貧,無錢沽酒,伯瑞則解囊相贈,仁符常不悅,曰:"小朱虛不務營生,專附兄長,討食酒肉,踞席清談,狀似有志,實則虛名耳。兄長有錢,何不上賂權門,累遷州縣之吏,勝似作這鳥亭長!"伯瑞笑曰:"小朱虛天下聖奇,淮泗之間無出其右者,乃蟄海之驚龍、攏翅之沖鳳也。天下無事則已,若有事,能助我者,必此人也!"(小說《再扶漢室》第二章朱虛出山)

[墨絰奪關]烈軍多為鄉里之民,閒散已慣。只見仁符束髮墨絰,綽槍上馬,喝曰:“此役不死戰者,吾墨絰為之備也。”三軍抖擻,突至睢陽城下。仁符背水下寨。探馬來報,太守李方離征糧未歸。仁符大喜曰:“天助我也。”鼓譟喧譁,示弱於敵。城中留守王乾、李鈞大驚,登樓觀之。見止百人,背水下營。李鈞大笑曰:“待我擒其賊首。”王乾止之不住,只得同往。鈞拍馬舞槍,直取仁符,戰不十合,仁符一槍刺鈞於馬下。乾大驚,拔馬奔塹門,仁符輕取睢陽。 天明,烈軍後續人馬至。仁符大開城門迎接。烈公喜曰:“弟何取之速也?”仁符曰:“墨絰奪關,示之死戰。”(小說《再扶漢室》第五章墨絰奪關)

[兜鍪山之戰]捱至平陰,人馬皆倦,軍士或臥或坐,參差不齊。至光曰:“若周近趕來,何以拒敵!”
田成方曰:“可往兜鍪山一避!”田、簡麾軍至山麓,背後征塵大起,殺聲震天。近軍殺至,齊、烈聯軍大亂。至光謂成方曰:“弟累兄矣!”話未了,兜鍪山後伏兵四起。飛龍大將景仁符殺出,叫曰:“周兒可聞小單于之名!”近軍大亂,人仰馬翻,卷旗敗回。
至光拱手曰:“莫非小單于則休矣!”仁符下馬曰:“鄙賤之人何得將軍大禮!”田成方笑曰:“仲桃此功非小!”仁符面有傲色。(小說《再扶漢室》第二十四回)

[朱虛明心]當晚,全寨共慶李封、杜清影之喜。唯田成方染疾未至。三拜之後,清影先入西廂候封。李封應酬諸將,深夜方散。時已入冬,雪落悉悉有聲、梅綻幽幽無語。李封快步至西廂,忽窗上一影滅燈,只聞一聲慘吟。封知不妙,破窗穿入,點燈視之大驚:珠幕詩屏之側,杜清影對鏡僵然,封急扶之,清影頓倒於李封之懷,胸中一劍,滿身鮮血,血劍遺於案上。李封見清影傷重,不敢窮追,清影拼出一絲微聲,曰:“殺予者,乃乃——”指屏而死,一代芳華香逝於此。李封視屏,乃是劉、關、張結義桃園之事,封不解,暗曰:“我未與他人結拜,清影何意?”遂不深思。猛見案上血劍,細觀劍槽有字:飛黃大將軍小朱虛。封勃然大怒,召來江東舊將,封示血劍之字於諸將,曰:“小朱虛乃田成方之綽號,他詐病行兇,害我愛妻,我豈能容他!”鄭布大叫曰:“李郎千里來投,不想遭此橫禍,我願為先鋒,先斬此不義之徒!”
陳唐、趙鴻曰:“莫急,且先往帥帳聚眾對質,再行誅討也不遲!”眾人嘈雜,涌至帥帳之前。鄭布拔刀砍翻門獸,李封以拳擊鼓,深夜之中,驚動各寨,眾皆聚至中軍帥帳。田成方由小童扶出,驚曰:“眾將何事私集大鬧中軍大帳!豈不知軍法乎?”李封陳清影之屍於階下,眾皆大嘩!封曰:“田成方!我等視汝為砥柱中流、道德君子,不料汝卻殘忍之極,吾妻杜清影何辜,汝何痛下殺手!”田成方曰:“汝是何意?”封曰:“我只問汝,汝劍何在?”成方曰:“吾劍供于帥堂,不信,小童可立取來!”小童空手而回,稟曰:“帥劍不在!”成方大驚曰:“吾劍何在?”
李封擲血劍於地,曰:“飛黃大將軍之劍在此!我豈能誣汝!”此時,眾皆趕至。烈王、崔義先曰:“田成方世之君子,絕難為之!且兇徒豈有遺劍案上之理!恐是嫁禍之計!”李封曰:“鐵證在案,豈容不認,我請與田成方生死一決!”烈王曰:“成方、李郎皆山寨心樞,豈可自亂蕭牆!”景仁符、厲德曰:“今各執一詞,一決未嘗不可!”烈王從之。成方百口難辨,只得許之。
二人錄下生死狀,於教場多點燈火。以景仁符為軍令司,仁符問曰:“李郎怎樣比法?”封曰:“我二人各盡去衣甲,十步之內,同時發一箭,生死由天!”仁符允之。田成方暗思曰:“此事蹊蹺,必是有人慾挑烏鵲澤之內亂!我若殺李封,其部將怎能罷休,不但前盟必潰解,苦心經營之基業亦將不保!我若被李封所殺,不過一人之身死名敗而已!為大烈基業計,我決意捨身全義!”
二人去衣甲,相距不過十步,各抽箭搭弓,但聞鼓聲便發!鼓吏皆不忍,淚流及地。仁符令下,鼓聲終起,眾皆掩面不忍睹!李封、田成方舒腕箭出,二箭既出,卻只聞“撲”的一聲。眾皆視之,李封安然而立,成方之箭落於封足下。成方當胸中箭,倒地不起,血染大片。李封深諳箭術,見成方之箭準而無力,乃是故意之舉。怔怔無措,猛然想起杜清影臨死所指之屏,劉、關、張結義桃園,其意乃是元兇名字帶“桃”字,全寨上下唯有景仁符,字仲桃。一剎之間,李封頓悟!封有心立殺仁符,苦無實證,只得作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