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提亞決戰

第二次波希戰爭中,前479年以斯巴達為首的希臘聯軍和波斯軍隊進行的最後一場戰爭。薩拉米斯海戰以後,波斯後衛部隊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在希臘內陸橫行無忌,甚至燒毀雅典城。以斯巴達為首的聯軍在普拉特平原和波斯軍對陣,希臘聯軍在糧盡撤退時,遭到波斯軍的追殺,但波斯軍統帥因為身先士卒衝到最前面,意外陣亡而導致大軍的潰敗。這標誌著第二次希波戰爭的結束。

概述

第二次波希戰爭中,前479年以斯巴達為首的希臘聯軍和波斯軍隊進行的最後一場戰爭。薩拉米斯海戰以後,波斯後衛部隊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在希臘內陸橫行無忌,甚至燒毀雅典城。以斯巴達為首的聯軍在普拉特平原和波斯軍對陣,希臘聯軍在糧盡撤退時,遭到波斯軍的追殺,但波斯軍統帥因為身先士卒衝到最前面,意外陣亡而導致大軍的潰敗。這標誌著第二次希波戰爭的結束。

波斯軍占領雅典

薩拉米斯海戰只是暫時遏制住了波斯人的攻勢,波斯王薛西斯返回小亞細亞之前,將一部分軍隊交給波斯貴族馬多尼指揮。馬多尼是薛西斯的姐夫,12年前指揮了波斯帝國首次入侵希臘的行動,由於艦隊在愛琴海遭遇風暴,損失戰艦300艘,官兵2萬人,結果被大流士撤職。薛西斯即位以後,馬多尼重新獲得重用。本來薛西斯對遠征希臘並沒有興趣,朝臣中反對開戰的人也不少,其中包括宰相阿塔班,但馬多尼力排眾議,說服薛西斯替父雪恥,再征希臘。

馬多尼擁有精明的政治頭腦和銳利的戰略眼光。十幾年前大流士派馬多尼到愛奧尼亞彈壓希臘城邦的叛亂,他採取政治攻勢為主,軍事清剿為輔的策略,驅逐了波斯在各個城邦扶植的獨裁者,恢復民主制度,允許希臘城邦高度自治,很快贏得民心,平息了叛亂。

薩拉米斯海戰後,馬多尼極力反對薛西斯東歸,無奈薛西斯生怕雅典海軍突襲赫拉斯滂海峽斷他的後路,兼程趕回小亞細亞,並帶走了包括"長生軍"在內的一批主力部隊。留守希臘的波斯軍隊,據希羅多德記載有30萬,這顯然有點誇張了。後世史學家根據波斯營地的規模推測戰鬥部隊有10萬人,後勤部隊3萬人,兵力比希臘聯軍只占有微弱優勢。 

 馬多尼將波斯大軍的基地設在希臘半島中部的特薩利,並對希臘城邦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爭取到馬其頓和底比斯等國家的支持,後者不但派遣數萬軍隊助戰,而且承擔了波斯軍隊的後勤供應。

薩拉米斯海戰以後的一年間,馬多尼充分利用波斯騎兵機動性強的優點,指揮軍隊幾次南下侵襲雅典及其他希臘城邦,在阿提卡半島縱橫捭闔,目的在於破壞當地的經濟生產,迫使希臘人屈服。公元前479年7月,波斯軍隊兵臨雅典城下,迫使雅典人再次棄城,舉國遷往薩拉米斯島。馬多尼派馬其頓國王亞力山大一世勸降雅典人,提出相當優厚的停戰條件,雅典人表示至死不降。

面對馬多尼咄咄逼人的戰略態勢,希臘聯軍一年以來居然毫無對策,只因為內部又發生嚴重分歧。薩拉米斯海戰以後,特米斯托克利主張派遣遠征軍從海路奔襲赫拉斯滂海峽,將戰火燒到色雷斯和小亞細亞,鼓動那裡的希臘城邦反抗波斯的統治。這個提議得到斯巴達人的支持,卻遭到雅典人的反對。斯巴達人在連線阿提卡半島和波羅奔尼撒半島的科林斯地峽修建了一座城牆消極防守,禦敵於國門之外,就是不願同波斯軍隊野戰,特米斯托克利的計畫正可以迫使波斯人退出希臘半島,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雅典人卻無法接受勞師襲遠,卻任由波斯軍隊蹂躪自己家園的策略。

斯巴達揮師北上

雅典和斯巴達爭執不下,各自按兵不動。結果波斯軍隊又一次長驅直入,迫使雅典舉國逃亡。面臨嚴峻的局勢,雅典和斯巴達達成妥協,雅典方面出動110艘戰艦,護送斯巴達國王利奧提希德率領的1萬偏師奔襲小亞細亞,而斯巴達方面同意出動傾國之兵支援雅典,同波斯大軍在阿提卡半島決戰。

占據雅典的馬多尼得知斯巴達大軍已經開拔,立刻將雅典付之一炬,然後揮師北上,越過希泰隆山來到普拉提亞平原,在阿索浦河北岸築大營一座,然後沿河列陣,以逸待勞。阿提卡半島地形狹窄破碎,非常不利於騎兵活動,馬多尼選擇普拉提亞平原作為決戰地點,就是打算充分發揮波斯騎兵的機動性。戰役的開局階段,波斯軍隊可謂占儘先機。 

 公元前479年8月中旬,來自24個希臘城邦的軍隊陸續翻過希泰隆山,在山腳下的普拉提亞城匯合。這次希臘軍隊的集結規模之大空前絕後,總共10萬多人,這大概包括希臘能夠上戰場的所有青壯年男子。希臘聯軍主力當屬斯巴達軍團,一共4萬5千人,包括威名遠揚的斯巴達重裝步兵5千人,斯巴達盟友拉科尼亞重裝步兵5千人,以及斯巴達的希洛奴隸軍3萬5千人。希洛人是波羅奔尼撒半島的原住民,公元前620年被斯巴達征服,舉國成為奴隸,主要從事農業和畜牧業,是斯巴達社會的經濟支柱。由於希洛人數量是斯巴達人的20倍,斯巴達人不得不全民皆兵保持高度戒備,結果因此發展出希臘半島獨一無二的職業軍隊。為了防止希洛人發動叛亂,斯巴達軍隊每次出征都要將希洛青壯年編為奴隸軍帶在身邊。希洛奴隸軍全部是裝備盾牌和標槍的輕裝步兵。雅典出動7千重裝步兵和1千弓箭手,由阿里斯蒂德率領。其他希臘城邦出兵數百到數千不等。希臘聯軍一共有重裝步兵3萬8千餘人,輕裝步兵7萬人,古典史料里並沒有任何希臘騎兵參戰的記錄。斯巴達將領保薩尼埃被推選為希臘聯軍統帥。

波斯帝國參戰軍隊大約12萬人,其中包括約2萬希臘僕從部隊,來自7個投降波斯的希臘城邦。和往常一樣,波斯軍隊是十幾個民族組成的大雜燴,其中包括來自印度、阿富汗和埃及等遙遠地區的部隊。波斯騎兵至少有1萬人,由德高望重的騎兵將領馬希提率領。波斯軍隊另一位資深將領阿塔巴茲統帥4萬軍隊,他因為反對同希臘人決戰而態度消極。馬多尼在阿索浦河北岸修建了一座異常堅固的大營,然後將波斯軍隊沿著河岸向南排列,左翼是他親率的波斯本部軍隊,中央是阿塔巴茲率領的來自阿富汗、米底亞和印度的藩邦軍隊,右翼是希臘僕從部隊。波斯陣線綿延將近10公里,占據了好幾個可以涉渡的河段。馬多尼的戰役計畫非常明確,他打算利於阿索浦河這個天然屏障固守,引誘希臘聯軍發動進攻,然後擊其半渡。

此戰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花絮。戰前波斯希臘雙方都派人請教當地一位先知,先知言道此戰進攻一方將遭到失敗。結果雙方都制定了防守為主的戰術布置,互相較量對方的耐心。

雙方的前哨戰

保薩尼埃是一位非常穩重的將領,他明白波斯騎兵的威力,因此很注意選擇地形。希臘聯軍先在希泰隆山北坡布陣,以保護自己的側背。斯巴達軍團組成右翼,雅典軍團在左翼遠端,中間是其他希臘城邦部隊。希臘聯軍的重裝步兵按照慣例排成8行縱深,重裝步兵後面是輕裝步兵,整個陣線長約5公里。這時雙方陣線大約相距10公里。

馬多尼看到希臘陣線中央顯得凌亂鬆散,立刻命令馬希提率領數千騎兵發動試探性進攻。波斯騎兵衝到希臘陣線中央,向3千美加里步兵猛攻,一時箭如雨下。美加里軍抵擋不住,開始後退,如果不是希臘陣營居高臨下的地勢,波斯騎兵就可能在此形成突破。關鍵時刻雅典軍團派來3百重裝步兵和一批弓箭手增援,穩住了陣線。馬希提身先士卒,混戰之中戰馬中箭狂跳,將他摔下馬來,結果近旁的雅典士兵一擁而上,把他圍住。馬希提身穿黃金鱗片甲,揮舞彎刀困獸猶鬥,最後被一支長矛刺中臉部貫穿頭顱而死。波斯騎兵失去主帥,倉皇退卻。波斯陣營得知馬希提死訊,悲慟不已,全軍哀悼,好幾天沒有出戰。

波斯軍的斷糧戰術

保薩尼埃看到初戰告捷,信心倍增,指揮希臘聯軍向西北方向前進,在普拉提亞平原上最後一座高地阿索浦山停了下來。斯巴達軍團占據山脊組成右翼,其他希臘軍隊向西依次排列,而左翼遠端的雅典軍團將左側緊緊貼著一條小河以保護側翼。希臘聯軍的新陣地距離波斯陣線僅僅兩公里之遙。此後雙方隔河對峙,整整7天沒有任何行動。馬多尼想盡辦法引誘希臘聯軍率先進攻,他先送信給保薩尼埃,要求各自帶10個最勇敢的武士陣前單挑,遭到拒絕;他又寫信給保薩尼埃,侮辱斯巴達人膽小如鼠,總是讓雅典人拯救希臘,保薩尼埃依然無動於衷。

保薩尼埃也在想方設法誘使波斯軍隊率先發動進攻,他在光天化日之下讓斯巴達軍團和雅典軍團互換位置,由雅典人到右翼面對馬多尼率領的波斯軍隊,而斯巴達人到左翼面對波斯的希臘僕從部隊。由於斯巴達軍團是希臘聯軍實力最強的部隊,這次陣線轉換有故意顯示弱點引誘波斯人進攻的意圖。馬多尼並沒有上鉤,而是將自己的波斯部隊和希臘僕從部隊互換位置,保持原先的對陣形勢。這一番類似西洋棋的調兵遣將並沒有製造任何機會,於是第二天雙方又都恢復了原先的布局。

從第9天開始,馬多尼派遣多支騎兵小分隊深入希臘聯軍側後活動,或進行騷擾進攻,或襲擊希臘人的後勤運輸隊。這天希臘聯軍的一支500匹騾子組成的運輸隊在通過希泰隆山口時遭到波斯騎兵伏擊,糧草全部被擄獲。希臘聯軍的後勤補給線因此被截斷。此後幾天,波斯騎兵又襲擊了位於阿索浦山南側的加加菲亞山泉,殲滅希臘守衛部隊,將山泉下毒以後搗毀。由於波斯弓箭手控制阿索浦河道,阻止希臘人采水,加加菲亞山泉是希臘聯軍唯一的水源。馬多尼成功地斷絕了希臘聯軍的糧、水供應,逼迫希臘人接受決戰。

到第12天,希臘聯軍糧草將盡,處境艱難。保薩尼埃召開軍事會議,最後決定後撤至希泰隆山腳下,恢復後勤補給線。當晚,希臘聯軍在夜幕的掩護下開始依次撤退,中央陣營先行,然後是雅典軍團,斯巴達軍團殿後。不料一個斯巴達將領拒絕放棄陣地,引發激烈爭吵,撤退行動被耽擱。直到黎明時分,雅典軍團才出動,隨後是斯巴達軍團,而此時其他希臘部隊早已經到達希泰隆山腳下。天亮以後,希臘聯軍陣線分散成三部分,各自相距數公里,形勢非常危急。

波斯軍的出擊和失敗

這是公元前479年8月27日清晨。馬多尼發現希臘聯軍放棄陣地,呈行軍隊形散布在平原上,認定希臘人已經敗逃,於是下令全線追擊。波斯騎兵一馬當先,步兵緊跟其後,亂鬨鬨地渡河追來。馬多尼親率大約6萬波斯軍隊向斯巴達軍團直撲過來,希臘僕從部隊則向雅典軍團逼近,阿塔巴茲率領波斯藩邦部隊謹慎地拖在後面。

保薩尼埃看到波斯軍隊追來,立刻命令部隊在一塊略微隆起的平坦高地上結陣。波斯騎兵眨眼功夫就衝到近前發起進攻,並試圖向斯巴達陣營的側後迂迴包抄--這是波斯騎兵典型的戰術。古典史料沒有說明波斯騎兵是否迂迴成功,但從今天的地貌來看,普拉提亞平原靠近希泰隆山的部分地形已經相當破碎,溝壑遍布,波斯騎兵在這裡的活動肯定受到很大的限制。隨後趕到的波斯步兵陸續在斯巴達陣前100米組成混合盾牌方陣,弓箭手在盾牌後面開始一波又一波的齊射,用希羅多德的話說:"斯巴達陣營淹沒在波斯箭雨里。"

斯巴達戰士訓練有素,將盾牌片片相連組成堅實的盾牌防線,雖然不時有人中箭倒地,但陣形絲毫不亂。保薩尼埃一直等到波斯步兵全部到達,列陣完畢,才面向普拉提亞城內的赫拉神廟祈禱,身邊的祭司心領神會,聲稱預兆吉祥,保薩尼埃於是下令衝鋒。

1萬斯巴達重裝步兵組成縱深8行、正面寬1千多米的密集陣,緊跟其後的是3萬5千希洛輕裝步兵,這樣斯巴達步兵方陣的厚度達到36行,衝擊力驚人,波斯軍隊的盾牌防線在如此強勁的衝擊下土崩瓦解。斯巴達步兵步調一致,長矛平舉向前突擊,波斯步兵陣線有秩序地整體後退,前幾排的士兵揮舞著彎刀和斯巴達長矛陣搏鬥,有些悍勇之徒甚至徒手將斯巴達士兵的長矛抓住折斷;後排的波斯士兵依然保持弓箭齊射。

戰役進行到此時仍然勝敗未分,波斯步兵鬥志昂揚,前仆後繼地和斯巴達密集陣搏鬥,波斯騎兵在一旁等待時機乘虛而入。不一會斯巴達軍團就推進到平坦的開闊地上,波斯騎兵開始反擊,馬多尼身穿鮮艷的盔甲,親率1千重裝騎兵向斯巴達軍團側翼衝擊,同這裡輕裝的希洛奴隸軍發生混戰。希洛士兵拚死抵抗,但由於缺乏盔甲保護,傷亡慘重。正當斯巴達軍團側翼飽受壓力,搖搖欲墜的危急關頭,意外發生了。一個名叫阿里姆尼斯塔的斯巴達戰士奮力投出一支標槍,擊中波斯統帥馬多尼,後者當場墜馬斃命。主帥陣亡徹底動搖了波斯人的軍心,此前一直秩序井然的波斯陣營開始瓦解,紛紛回身逃命。

正在斯巴達軍團同波斯軍隊激戰的同時,西面的雅典軍團同波斯的希臘僕從部隊也發生激戰,由於雙方採取相同的密集陣戰術,戰況一度膠著。但當希臘僕從部隊得知馬多尼的死訊,立刻撤離戰場。這時希臘聯軍的中央陣營也趕了上來,於是希臘各部隊開始全線追擊。波斯軍隊撤退時由騎兵斷後,以密集的弓箭遲滯斯巴達步兵的追擊,並伺機攻擊脫離大部隊的小股希臘軍隊,美加里和弗里西亞的數千步兵就在追擊途中遭到波斯騎兵的襲擊,被斬殺600餘人。絕大多數波斯軍隊得以安全撤過阿索浦河,躲進堅固的營壘裡面。追過河來的希臘聯軍將波斯大營團團圍住,從四面攻打。希臘密集陣在堅固的營壘面前一籌莫展,而波斯人從木製寨牆後面居高臨下向希臘人群傾斜箭雨,造成慘重傷亡。最後還是悍勇的特吉亞人硬將一段寨牆推倒,結果希臘步兵一涌而入,波斯大營內包括隨軍婦女和平民在內的所有人被屠殺殆盡。

普拉提亞戰役中,一直拖在後面的波斯將領阿塔巴茲看到戰局逆轉,立刻率領4萬藩邦部隊撤過阿索浦河,過波斯大營而不入,直接朝馬其頓方向撤退。這支波斯軍隊衝破希臘城邦沿途的重重攔截,取道色雷斯和拜占庭,渡海回到小亞細亞。阿塔巴茲由於保全部隊有功,受到薛西斯嘉獎,被封為赫拉斯滂總督。馬多尼親率的6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只有3千騎兵逃脫。希臘僕從部隊逃進底比斯城,經過三個星期的圍城以後向希臘聯軍投降,很多親波斯的希臘貴族被斯巴達人抓住拷打致死。在普拉提亞戰役進行的同時,斯巴達國王利奧提希德率領的希臘聯合艦隊在小亞細亞的米卡雷擊敗一支波斯大軍。從此希波戰爭攻守易位,希臘聯軍開始主動出擊,控制從愛琴海到黑海的各個戰略要地,並將波斯勢力從許多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中趕了出去。雅典依靠其強大的海軍主導希臘聯盟長達二十七年,史學家諷刺地稱這段時期的希臘聯盟為"雅典帝國"。

戰役總結

普拉提亞戰役,波斯統帥馬多尼的臨陣指揮無可挑剔,波斯軍隊也占儘先機,好幾次幾乎將希臘聯軍逼入絕境。希臘聯軍最後勝在紀律嚴明和鬥志頑強,民族存亡在此一戰的信念使希臘軍隊士氣高昂、視死如歸,能夠經受逆境而陣腳不亂。此戰馬多尼非常合理地使用了波斯騎兵,如果不是馬多尼意外陣亡,波斯重騎兵很可能會導致斯巴達側翼的崩潰。波斯軍隊由於來源蕪雜,組織上對主帥非常依賴,一旦失去主帥就立刻瓦解,而波斯將領一直有身先士卒的傳統,此戰兩位波斯主將的陣亡對部隊士氣打擊很大,也是波斯軍隊失敗的原因之一。普拉提亞戰役希臘聯軍勝得相當僥倖,也許冥冥中真的有天意吧。

後續故事

普拉提亞戰役以後,保薩尼埃成為希臘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次年,保薩尼埃受命率領一支聯合艦隊出征愛琴海,先後收復塞浦路斯和拜占庭,聲望進一步高漲。他因此頭腦發熱,野心膨脹,渴望成為整個希臘的主宰,於是漸漸腐化。波斯王薛西斯乘機和保薩尼埃秘密接洽,答應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並讓他做希臘總督。保薩尼埃暗地裡和波斯王書信往來進行勾結,為人處世也開始肆無忌憚,招募一批波斯和埃及人做保鏢,經常在家中身穿波斯服裝,處處模仿波斯人奢華的生活方式。

一次保薩尼埃讓家僕阿基里送一封信到波斯,阿基里注意到以前去波斯送信的人都有去無回,就私下拆看了這封信,結果大吃一驚。信中保薩尼埃告訴波斯王,打算策反斯巴達的希洛奴隸,許諾給他們自由,號召他們揭竿而起推翻斯巴達統治。阿基里馬上把這封信交給斯巴達的五位行政長官。陰謀敗露以後,保薩尼埃東躲西藏,最後逃進雅典娜神廟裡面。憤怒的斯巴達人將神廟團團圍住,用石塊將門窗堵了起來,將保薩尼埃困在裡面。據說保薩尼埃的母親覺悟甚高,親手壘上第一塊石頭以示大義滅親。可憐昔日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最後就這樣餓死在神廟裡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