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宮廷與人物

晚清宮廷與人物

晚清宮廷與人物是作者十餘年在台灣撰述近代現代人物的一部分,全書包含了天子、庶人,更有宮廷最高主宰,也是統治了中國四十七年的慈禧太后的言行。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中國人都知道韋爾斯和《世界史綱》,知道房龍和《人類的故事》;更應該知道

晚清宮廷與人物

自己的韋爾斯、房龍,自己的《世界史綱》和《人類的故事》。

宮廷的軼聞韻事,是最富神秘性的,同時也是自古以來,文入學士及一般人所喜談述的;惟其富於神秘性,難得真相,捕風捉影,遂在所為免;於是好事者為迎合世人心理,而向壁虛構的故事,也層出不窮了。

筆者是素留心明清史事,並有意撰寫趣味化中國近代史書的,因此,多年來,在故宮博物院直接蒐集材料時,也頗留心這許多問題,幸有所發現,……以糾正世俗訛說,並便一般讀者。

——吳相湘

內容簡介

《晚清宮廷與人物》,是作者十餘年在台灣撰述近代現代人物的一部分,全書包含了天子、庶人,更有宮廷最高主宰,也是統治了中國四十七年的慈禧太后的言行。儘管內容是如此廣泛,但卻圍繞一個主題,就是這裡出現的人物都是與中國近代興衰有密切關係的。

對於這些人物的描述,除開著重他生平大關大節以外,個性也是注意的重點。“李鴻章的中堂脾氣”,自信是同類性質的書籍中所未前見的。讀者由此可窺見“大人物”個人修養的重要。“耍脾氣”、“使性致”一時衝動,國事卻蒙受不幸影響了,真是“不吉慎哉,可不戒哉!”

記錄這些人物言行的憑藉,都是可信賴的史料,絕沒有採用道聽途說的野人之言。

作者簡介

吳相湘(1912-2007),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名歷史學家。湖南省常德人,1912年1月出生。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曾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負責校勘《明實錄》。抗日戰爭爆發後,投筆從戎,入國民黨第九戰區司令部工作,專事收集戰爭資料編纂戰史,多次隨軍在前線參戰,到敵後了解情況,撰有《第三次長沙會戰》等文稿。他閱讀日本軍部及外交檔案,掌握了中日戰爭大量鮮為人知的史料,他在20世紀70年代,編著出版的兩巨冊《第二次中日戰爭史》,最早記錄了中國軍民長期抗戰的歷史,也是學術界公認迄今為止,最為權威和優秀的抗日戰爭史著作。 抗日戰爭勝利後,歷任北平故宮博物院編纂、蘭州大學副教授、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新加坡南洋大學歷史系主任、台北市中國文化學院史學研究所教授。曾應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邀請,主持《中國革命同盟會史實研究計畫》,並參加了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中國民國時期人名典》的撰述工作。他治學嚴謹,著述認真,廣徵博採史料,力求客觀翔實。特別長於直接蒐集引用中外第一手資料,參考稽證,提出自己的創見。他致力於中國近代史、現代史的研究,出版了大批專著、專論。他根據故宮檔案編著的《晚清宮廷實紀》、《清宮秘談》,揭露數百年來紫禁城中隱蹤秘事,很有史事價值。

他引用英國、日本外交檔案寫成《孫逸仙先生傳》,披露了大量國內書刊從未涉及的史料。他撰著的《民國百人傳》、《宋教仁:中國民主憲政先驅》、《民國政治人物傳》、《晏陽初傳:為全球鄉村改造奮鬥六十年》等民國著名人物傳記,開民國史研究之人物研究的先河。他研究歷史注重以史料為基礎,主編出版了一系列史料叢書,如《中國現代史料叢書》、《中國現代史叢刊》、《中國史學叢書》、《民國史料叢刊》、《鄉村建設史料彙編》,為史學界提供了豐富而有價值的史料長編。他發表的大量史學論文,已輯成《近代史事論叢》、《歷史與人物》等書刊出版發行。台北三民書局出版了其長篇自傳《三生有幸》。他的論文和著作也發行於祖國大陸,成為中國史學界研究民國史、民國人物的參考書。2007年9月21日,吳相湘先生在美國伊力諾州自由市逝世,享年95歲.

圖書目錄

前言

慈禧與慈安

光緒帝的讀書生活

天花與御醫

壬辰談往

癸巳談往

甲午述往

戊戌政變之國際背景

林則徐與禁菸節

魏源與《海國圖志》

祺祥故事主角肅順

胡林翼手扼乾坤

李鴻章的中堂脾氣

李鴻章與中俄密約

李鴻章擅入圓明園

翁同龢戊戌罷官原因

劉坤一“東南自保

張之洞的“附子”、“六君子湯”

劉銘傳與中國鐵路

郭嵩燾超人識見

譽滿中外的曾紀澤

景澄成仁取義

楊子通大義凜然

大刀王五

洪鈞與王之春

鮑超如雷如霆

武昌起義時清軍之行動

武昌舊太守梁鼎芬

清帝退位與出宮經過

書摘插圖

慈禧與慈安
關於慈安的死,各家筆記說法甚多,大多不可相信。但也有個別記述,被史家考證可信者多,值得研究。

香港台北近刊行以慈禧為主題的小說,有關慈禧與榮祿以及慈禧因羞愧而耽殺慈安的內容。

一般說來:關於慈禧與榮祿的“情史”,德齡女士所著的《御苑蘭馨記》中早有描述,應該是世人所熟知的了,但這一描述的荒謬可笑是不下於坊間一般小說的。至於慈禧耽殺慈安的傳說,各家筆記中的異聞甚多,大都不可相信,但光緒朝日講起居注官惲毓鼎所撰的《崇陵傳信錄》中的記述,卻很值得注意——《崇陵傳信錄》的內容,經各家考證有百分之六十左右是可信的,因此我們對其有關“慈安之死”也值得研究。

《傳信錄》有云:“光緒辛已(七年)三月十一日,孝貞太后崩,時慈禧病甚劇,慈安固健康無恙,凶信出,百官皆以為西聖也,既而知為東後,乃大驚詫。相傳兩太后一日聽政之暇,偶話鹹豐末舊事:慈安忽語慈禧日:我有一事,久思為妹言之,今請妹觀一物,在篋中取捲紙出,乃顯廟手敕顯廟手敕即鹹豐手詔。也,略謂葉赫氏祖制不得備椒房椒房指后妃,今既生皇子,異日母以子貴,自不能不尊為太后,惟朕實不能深信其人,此後如能安分守法則已,否則汝可出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慈安持示慈禧,且笑日:吾姊妹相處久,無間言,何必留此詔乎?立取火焚之。慈禧面發赤,雖申謝,意怏怏不自得,旋辭去。”——其下續記翌日慈禧遣人以毒餅進慈安,食之,即傳太醫,而鳳馭上升矣。又云: “或傳鹹豐時,肅順曾密疏請文宗鉤弋故事鉤弋指漢武帝妃子鈞弋夫人,故孝欽聽政,首取肅順,而摭拾跋扈罪狀,以成其獄。”——要確定這一說法是不是可信,首先要看鹹豐帝晚年是否“專寵懿貴妃”(當時稱謂如此,慈禧乃同治時所上尊號)。

就我在清宮各種檔冊中尋覓答案的結果,我所得的印象可以說:鹹豐帝生前,至少可說是晚年是並不專寵懿貴妃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