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袁喬傳

蜀雖險固,方胡為弱,將欲除之,先從易者。 何者?胡聞萬里征伐,以為內有重備,必不敢動。 今分為兩軍,軍力不一,萬一偏敗,則大事去矣。

原文

袁喬字彥叔,初拜佐著作郎。輔國將軍桓溫請為司馬,不就,拜尚書郎,桓溫鎮京口,復引為司馬,領廣陵相。
桓溫謀伐蜀,眾以為不可。喬勸溫曰:“夫經略大事,故非常情所具。智者了於胸心,然後舉無遺算耳。今天下之難,二寇而已。蜀雖險固,方胡為弱,將欲除之,先從易者。今溯流萬里,經歷天險,彼或有備,不必可克。然蜀人自以斗絕一方,恃其完固,不修攻戰之具,若以精卒一萬,輕軍速進,此彼聞之,我已入其險要,李勢君臣不過自力一戰,擒之必矣。論者恐大軍既西,胡必窺,此又似是而非。何者?胡聞萬里征伐,以為內有重備,必不敢動。縱復越逸江渚,諸軍足以守境,此無憂矣。蜀土富實,號稱天府,昔諸葛武侯欲以抗衡中國,今誠不能為害,然勢據上流,易為寇盜。若襲而取之者,有其人眾,此國之大利也。”溫從之。使喬領二千人為軍鋒。師次彭模,去賊已近。議者欲兩道並進,以分賊勢。喬曰:“今深入萬里,置之死地,士無反顧之心,所謂人自為戰者也。今分為兩軍,軍力不一,萬一偏敗,則大事去矣。不如全軍而進,棄去釜甑,齎三日糧,勝可必矣。”溫以為然,即一時俱進。去成都十里,與賊大戰,前鋒失利,喬軍亦退,矢及馬道,左右失色。喬因麾而進,聲氣愈厲,遂大破之,長驅至成都。李勢既降,勢將鄧定、隗文以其屬反,眾各萬餘。溫自擊定,喬擊文,破之。進號龍驤將軍,封湘西伯。尋卒,年三十六,溫甚掉惜之

譯文

當時桓溫討伐蜀,眾人都認為不可,袁喬勸桓溫說:“謀劃大事,本來就不能按常情考慮,智者胸中有數,然後行事沒有漏算。現今天下的禍患,只在二寇。蜀地雖然險固,比起胡人還是要弱,想要除去寇賊,先從容易的下手。如果逆流萬里而上,經歷天險,他們可能有所防備,不一定能取勝。然而蜀人自以為居於偏遠之地,仗著地勢險固,不整治攻戰的裝備,如果用一萬精兵,輕裝急進,等到他們得到訊息時,我軍已進入他的險要之地,李勢君臣不過盡力一戰,必然被我擒獲。議論者擔心我大軍西進後,胡人必然窺測,這種看法又似是而非。為什麼呢?胡人聽說我軍萬里征戰,以為內 地有重兵防備,必然不敢動。.縱使胡寇又突越江岸,諸軍也足以守衛國境,逭不足為慮。蜀地富足,號稱天府,從前諸葛武侯想據此抗衡中原。現在確實不能為害,但是李勢據守上游,容易成為寇盜。如果襲取蜀地,擁有該地人眾,這是國家的大利。”桓溫聽從了他的意見,派袁喬以江夏相的身份率兩千人為前鋒。進軍到彭模,離賊軍很近了,議論者提出兩路並進,以分散賊勢。袁喬說:“現在我軍深入敵後萬里,處於死地,士卒沒有反顧之心,造就是所謂人自為戰。如果軍分兩路,兵力不一,萬一一路失敗,大事就完了。不如全軍合力而進,丟掉釜甑,帶三天的乾糧,必然能取勝。”桓溫認為說得對,全軍就同時合進。離成都十里,與賊軍大戰,前鋒失利了,袁蠶所部也後退,敵箭已射到馬頭來了,左右之人都驚慌失色。袁喬就揮軍而進,聲勢更加猛烈,於是大破賊軍,長驅而入成都。李勢投降後,手下將領鄧定、隗文率部反叛,各有萬餘人。桓溫自己攻打鄧定,直蠢攻打隗文,擊敗了他們。進號為龍驤將軍,封湘西伯。不久後去世,死時三十六歲,桓溫非常悲痛惋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