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重組

內容介紹

《時空重組:巴赫 新解(上冊)》講述巴赫的音樂體現了人類知性與天性的一致。天性為真性情的自然流淌:知性為大智慧的高妙構建。後世的作曲家(包括一切藝術家),真性情者尚眾。大智慧者卻寡。能如巴赫一般既有真性情又有大智慧,情感與理性,想像與控制,體驗與思索,二位一體,二極合一者,實在絕無僅有。數百年來的音樂家,無不從巴赫的天性與知性中汲取營養,獲得啟發。這也是巴赫音樂的永恆性所在,是他的思想在很長歷史階段中經久不衰,不斷為後來者提供思想啟示的根本原因。《時空重組:巴赫 新解(上冊)》寫作要旨,乃力圖通過對這部巨著的觀察、分析、體驗,諦聽巴赫音中心靈之性情,觀察巴赫樂內神靈之智慧,從而揭示巴赫之音之樂所深藏內蘊的感知靈性與宇宙構造的歷史性基因奧秘。
《時空重組:巴赫 新解(上冊)》研究的核心思想可以歸結為“時空重組”四字,音樂的組織構造,在於時間維與空間維的結合。從時間維衡量,音樂是個過程,在時間中展開,依存於時間的進行之中。無論古典的現代的,民間的專業的,音樂的時間維是不可避免的。

作品目錄

諦樂觀音時空重組——《約·塞·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新解》前言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一卷第1首)(WTC Ⅰ/1,BWV846) 前奏曲 賦格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二卷第1首)(WTC Ⅱ/1,BWV870) 前奏曲 賦格C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一卷第2首)(WTC Ⅰ/2,BwV 847) 前奏曲 賦格C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二卷第2首)(WTCⅡ/2,BWV 871) 前奏曲 賦格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一卷第3首)(WTC Ⅰ/3,BWV 848) 前奏曲 賦格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二卷第3首)(WTCⅡ/3,BWv 872) 前奏曲 賦格C#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一卷第4首)(WTCⅡ/4,Bwv 849) 前奏曲 賦格C#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二卷第4 )(WTC Ⅱ/4,BWV 873) 前奏曲 賦格D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一卷第5首)(WTC Ⅰ/5,BWV 850) 前奏曲 賦格D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二卷第5首)(WTCⅡ/5,BWV 874) 前奏曲 賦格D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一卷第6首)(WTC Ⅰ/6,BWv 851) 前奏曲 賦格D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二卷第6首)(WTC Ⅱ/6,BwV 875) 前奏曲 賦格E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一卷第7首)(WTC Ⅰ/7,BWV 852) 前奏曲 賦格E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二卷第7首)(WTC Ⅱ/7,BWV 876) 前奏曲 賦格F-D#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一卷第8首)(WTC Ⅰ/8,BWV 853) 前奏曲 賦格D#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二卷第8首)(WTC Ⅱ/8,BWV 877) 前奏曲 賦格E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一卷第9首)(WTC Ⅰ/9,BWV 854) 前奏曲 賦格E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二卷第9首)(WTC Ⅱ/9,BWv 878) 前奏曲 賦格E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一卷第10首)(WTC I/10,BWV 855) 前奏曲 賦格E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二卷第10首)(WTCⅡ/10,BWV 879) 前奏曲 賦格F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一卷第11首)(WTC I/11,BWV 856) 前奏曲 賦格F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二卷第11首)(WTCⅡ/11,BWV 880) 前奏曲 賦格F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一卷第12首)(WTC I/12,BWV 857) 前奏曲 賦格F小調前奏曲與賦格(第二卷第12首)(WTCⅡ/12,BWV 881) 前奏曲 賦格結語凡例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