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之我與今日之我

內容介紹

中國社會變化並不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兩種單向流動的態勢所能單獨決定的,而是上層政治經濟與基層“地方性”反覆博弈互動的結果。在西方影響下的上層制度無疑對地方社會有決定性的改造作用,但這種作用的發生並不意味著地方社會完全採取被動的姿態,以無法抵抗的無奈形式加以盲從和接受。上層政治制度的形成有時也會在吸收地方傳統的意義上調整自己的策略,使之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歷史證明,中國近代許多歷史態勢的形成,都是上層與下層反覆拉鋸式博弈的結果。可我們的歷史研究往往只是從單向上理解中國社會的變化,而沒有把這種動態的複雜性納入自己的視野,甚至把對傳統“政治史”研究的不滿直接轉換成對下層的研究態度,而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如果沒有搞明白上層社會的政治運作,也同樣很難理解下層社會得以具有所謂“地方性”的緣由。這就是我想重提政治史研究的原因。

作者介紹

楊念群,1964年1月20日生於北京。198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88年畢業於同系,獲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著作有:《儒學地域化的近代形態——三大知識群體互動的比較研究》(1997)《楊念群自選集》(2000)《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2001)《空間·記憶·社會轉型——“新社會史”研究論文精選集》(主編,2001)《雪域求法記——一個漢人喇嘛的口述史》(2003)《新史學——多學科對話的圖景》(主編,2004)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