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蘿蔔

春蘿蔔

春蘿蔔是指在春季播種的蘿蔔,是一種重要的蔬菜,在中國有很大市場。菜農們在種植過程中要對品種選擇、播期安排、播種方法等有了解,才能收穫豐收。

基本信息

品種選擇

春蘿蔔 春蘿蔔

春蘿蔔一定要選擇冬性強、低溫生長快、品質好、抗病性強的品種,儘量降低早抽苔風險。適宜栽培的春蘿蔔品種有“白玉春”、“春白玉”、“春蘿蔔9646”和“長春大根”等。

播期安排

春蘿蔔應嚴格控制播種期,切不可過早播種,因在低溫條件下植株易出現先期抽薹的現象。一般情況下,應在地表土壤溫度達到10℃以上時播種。在實際生產中,可根據栽培設施及選用的品種靈活掌握。大棚栽培,一般可在1月下旬到2月上中旬播種,4月上旬開始採收;露地地膜覆蓋栽培,可在3月中下旬到4月上旬播種,5月中下旬至6月初採收;小拱棚加地膜覆蓋栽培的,播種期可提前到3月上中旬。

整地做畦

選擇沙壤地或沙地種植,播種前深翻地2-3次,翻耕深度不低於20厘米,最後一次翻地時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公斤和三元複合肥30公斤混勻後做底肥。一般按包溝1米作畦,其中畦面寬0.65米,畦面整成龜背形;畦溝寬、深0.35米,每30米畦長挖一條50厘米深的腰溝,圍溝深60-70厘米,三溝高標準配套,防止田間漬水。

播種方法

春蘿蔔一般採用精量穴播。每畦種兩行,株距15~18厘米,畝種7000株左右。每畝用稀薄人畜糞肥10擔或硫酸銨10公斤滴墾,畝用種量80克左右,每墾播1~2粒種子,蓋種土厚不超過2厘米。播後蓋好地膜做到不漏氣,確保提高地溫。種子出苗呈現雞毛葉時應及時破膜,用刀片在膜上劃一個十字形口子,讓幼苗露出膜外,然後用土壓實植株周圍地膜以利保溫。出苗後要保持土壤濕潤,遇乾旱應及時灌跑馬水,特別是在蘿蔔肉質根膨大期更不能缺水,但田溝內也不能有積水,防止根系生長不良引起植株死亡或肉質根腐爛。

田間管理

春蘿蔔 春蘿蔔

一般播種後4-5天就可出苗,出苗後要及時分期分批破膜引苗;第10天左右及時查苗補苗;2-3片真葉時間苗;“大破肚”時定苗。播後20天左右,蘿蔔開始破白,此時套用泥塊壓住薄膜破口處,防止薄膜被頂起。 播後30天進行第一次追肥,45天左右進行第二次追肥。追肥時每畝可用25公斤複合肥對成濃度為0.5%的液肥灌根,若土壤濕度較大時,可在距蘿蔔根部10厘米處穴施。

1、溫度管理:春蘿蔔生長適溫為12℃以上,溫度過低易通過低溫春化。生長前期以保溫為主,適當提高棚內溫度,促進蓮座葉生長,遇到強冷空氣需加蓋防寒物。生長後期氣溫回升,應及時通風降溫,白天保持20-25℃,夜溫15℃左右,可視天氣情況逐步揭除小棚膜、大棚裙膜,一般4月中旬以後即可撤除棚膜。

2、肥水管理:播種時一次澆足底水後儘量少澆水,畦面發白時可用小水串溝,澆水應在晴天中午進行,澆半溝水,澆後2小時即排乾,切忌頻繁補水和大水漫畦,多雨季節和地下水位高的地區要做好清溝排水。播後30天第一次追肥,45天左右進行第二次追肥,畝用25公斤複合肥兌成0.5%的液肥灌根(土壤濕度較大時,可在距蘿蔔根10厘米處穴施),收穫前一周停止肥水供應。

病蟲防治

病害發生情況與品種的抗性和連作有關,在選擇抗病品種的同時,要儘量避免與十字花科作物連作;保持田間乾爽,注重農業防治;發病初期選用對口農藥防治,如防毒礬類、可殺得等。蟲害重點防治蚜蟲、菜青蟲、小菜蛾、跳甲等,分別選用吡蟲啉類、菊酯類、生物農藥輪換噴殺。

適時採收

春蘿蔔可視市場行情適當提前或推後10天左右採收,當肉質根直徑達5厘米以上、重約0.5公斤時,即可分批收穫上市。採收時留蘿蔔櫻3-5厘米,可延長存放時間。遠距離運輸銷售時不要清洗。

營養特性

春蘿蔔是喜肥、需水、速生性蔬菜,以肉質根為食用產品。全生育期分為苗期、蓮座期和肉質根膨大期三個階段。春蘿蔔在苗期對養分的吸收量較小,進入蓮座期後,隨著生長量的逐漸增加,對養分的需求增多。在肉質根膨大期,春蘿蔔對氮、磷、鉀的吸收進入高峰期,這個時期對氮的吸收量約占總需求量的75%,磷的吸收量約占總需求量的90%,鉀的吸收量約占總需求量的85%。因此,在春蘿蔔肉質根膨大期保證供應充足的養分,對提高其產量和質量顯得尤為重要。

施肥技術

春蘿蔔的施肥要根據蘿蔔需肥規律、土壤養分狀況和肥料效應,按照有機肥與化肥相結合,氮、磷、鉀統籌兼顧,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的原則,實現平衡施肥,科學施肥。具體施肥方法如下:

施足基肥。春蘿蔔根系發達,宜選擇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灌溉條件良好的地塊。一般結合耕翻整地每畝施用腐熟有機肥3000~4000公斤,氮素化肥 20~30公斤,過磷酸鈣40~50公斤,硫酸鉀20公斤左右,或施用45%的硫酸鉀複合肥40~50公斤。具體施肥量可根據當地生產條件和產量水平靈活掌握。

合理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苗期一般不追肥。如果需要追肥可在2~3片真葉展開時進行,由於幼苗需要養分太少,追肥要求輕施。通常每畝追施尿素5公斤左右或高氮複合肥7~8公斤,兌水條施或穴施,施後覆土。春蘿蔔進入蓮座期時,應畝追施45%通用型複合肥15~25公斤。進入肉質根膨大期,應以追施鉀肥為主,每畝追施高鉀複合肥10~15公斤。此期,儘量少施氮素化肥,避免氮肥過多易形成苦味而影響品質。在生長中後期,可用0.3%的氯化鈣和0.2% 硼酸液葉面噴施2~3次,以防缺鈣、缺硼。同時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以提高產量和品質。收穫前半月噴施防薹增粗劑,防止抽薹和空心。

貯藏方法

貯藏的方法很多一般採用以下幾種方式:

(1)冷庫貯存:儲存溫度在-0.5°-0.5°之間,濕度在90%以上,可以存放5個月時間,便於管理和出庫,有問題隨時可以發現。

(2):挖溝貯藏,溝寬1米深1米,東西走向,長度可長可短,蘿蔔分層放入,深度不超過0.5米,表面蓋一層舊塑膠布,然後蓋土並用禾桿束留通氣孔,隨氣溫降低分次加土,覆太薄易受凍害,太厚易反熱,影響貯存品質,可貯至次年3月份。

(3)塑膠袋存儲:一般比較適合家庭用。

根據貯存蘿蔔的數量購置塑膠袋,要求不透氣,大小適中,以每袋裝10-25公斤為宜。把選好的蘿蔔放入塑膠袋內紮緊袋口,最好扎完一道後卷回來再扎一道,然後放在室內如廚房一角即可。食用時,取出要用的蘿蔔後,仍將塑膠袋紮好。在貯存過程中注意不要碰壞塑膠袋

蘿蔔糠心是一種由於營養物質供應不足而呈現出的飢餓衰老現象,特別是早播、生長快的大型蘿蔔更為嚴重。採用下述方法治療:用50-100百萬分萘乙酸、0.5%蔗糖和5百萬分硼砂的混合液處理,效果很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