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教學

星座教學

2013年1月初,揚州大學開展的“十二星座教學”課在廣受學生歡迎的同時,卻引發爭議。這門因“星”施教的課將學生分為12個星座,根據流行的星座性格特點介紹打造不同內容的講座。但對於十二星座教學法的質疑聲卻不少,認為這種按星座設定授課內容的教學方式是因材施教、還是媚俗胡鬧。

簡介

出門看星運指數、考試穿幸運顏色、交友找速配星座……對於很多時下的年輕人而言
十二星座
星座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3年1月初,揚州大學開展的“十二星座教學”課在廣受學生歡迎的同時,卻引發爭議:這種按星座設定授課內容的教學方式是因材施教、還是媚俗胡鬧。

課程

“真沒想到,和全部都是與自己同一個星座的同學一起上課,心裡感覺莫名的高興。”揚州大學大一學生許雪婷說。而讓她莫名高興的這堂課,是該校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自2012年10月起新推出的“十二星座教學”課。
這門因“星”施教的課將學生分為12個星座,根據流行的星座性格特點介紹打造不同內容的講座。比如針對天蠍座思想深刻,眼光敏銳的特點,推出有關生物科學領域十大未解之謎的講座,參加者是清一色的天蠍座學生;針對金牛座人沉穩認真的性格特點,推出的則是有關基因工程實驗操作的課堂講解,來上課的學生也全部是金牛座。
十二星座
十二星座教學法負責人、該院科技創新協會會長許水余表示,之所以會以這種方式組織講座,因為如今大學必修課的逃課現象都很嚴重,“周末論壇”這種連選修課都不是的社科類講座就更加難以得到學生們的關注,費盡心血組織的活動參加者總是寥寥。“我是學生幹部也是90後的一員,知道如今這代大學生思想開放,更喜歡流行事物,因此老師們應該找到適合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許水余說。
課程一推出就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不少90後的年輕學子表示,不僅課程有意思很新鮮,還能認識同星座的朋友。“有人相信星座也有人不信,我也知道這種因‘星’施教的方式可能聽起來不那么科學。但首先,我們不是教星座的課,只是按照星座區分學生,教授的內容還是正常的社科學課程。而且事實證明,學生們很喜歡這樣的方式,來聽講座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課堂效果達到了,這才是關鍵!”許水余說。

爭議

雖然學生很喜歡,但對於十二星座教學法的質疑聲卻不少。很多人認為,星座這種東西自娛自樂還是可以的,但搬上課堂就不靠譜了。教育專家則認為,因材施教是科學的教學方法,但因“星”施教是否科學必須打上一個問號,因為如今,沒有科學研究能夠證明星座學具有科學性,以出生日期定義人的性格更是無稽之談。
南京大學學生王涵說,星座這種東西自己玩玩還是可以的,要搬上講台就感覺有點“忽悠”了。難道這也算是“因材施教”碼?學生家長李素英則認為,學校如果拿偽科學教育學生,只會造成不良意識的強化,這種噱頭還是不要的好。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專家殷飛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能有所得,還是可以嘗試的
十二星座
。但問題是這種嘗試,即對因材施教的探索,必須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否則就是譁眾取寵。這種不夠嚴謹的做法是值得反思的。”
教育心理學學者戈立說,從心理學角度看,年輕人對於星座的興趣其實是它們對於自己的興趣,是他們尋找自我、試圖確定自我同一性的一種嘗試,就像偶像崇拜一樣。這種特定時期的心理訴求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熱衷和迷信之間,往往只有一步之遙。作為大學這種機構,顯然不應當充當促使學生更加相信星座等偽科學的助推者。”
有關專家認為,填鴨式的教育,培養不出創造型人才;被迫性的學習,只能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並摧殘其身心健康。“因此,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對施教內容進行引申、拓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教授知識與學生互動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真正的‘寓教於樂’。從這一點看,中國高校的‘潮’課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人力資源管理師宋章瑋說。
但也有專家認為,高校畢竟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一門新課設定與否,不是外面流行什麼就開什麼課,還是必須經過嚴格縝密的論證,切忌心血來潮一哄而上。僅靠“拍腦袋”拍出來的“潮課”,即使開出來喧囂一時,流行風向一轉就會“死得很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