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宗夔

易宗夔

原名易鼐,戊戌變法後改名易宗夔,字蔚儒,又字味腴。著有《新世說》和《湖海樓詩文集》。

基本信息

易宗夔生於同治十三年(1874)原名易鼐,戊戌變法後改名易宗夔,字蔚儒,又字味腴。湖南湘潭人。早年與譚嗣同等創立南學會。戊戌變法期間,任《湘學報》史學編輯。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赴日本留學,未幾返國。1909冬,被選為資政院議員。1912年任法典編纂會纂修。民國成立後,任中國國民黨政事部幹事。1913年被選為眾議院議員,鏇被選為憲法起草委員。國會解散(1914)後,攜眷回湘,經營實業。1916年第一次恢復國會時,仍任眾議院議員。1922年第二次恢復國會時,再任眾議院議員。1923年3月,任北京政府國務院法制局局長。1924年5月免職。1925年病逝,享年51歲。

著作:

易宗夔 易宗夔

著有《新世說》和《湖海樓詩文集》,《湖海樓詩文集》是他個人詩詞文章的結集,未正式出版,目前國內頗難尋覓到其原始珍本。

辛亥百年人物(一)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