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張胆

明目張胆

唐高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後,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後來升為監察御史。有一次,他發現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遷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他。因為證據明確,朝廷不好意思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

基本信息

明目張胆

( míng mù zhāng dǎn )
解 釋 明目:睜開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形容有膽識,伸張正義而無所畏懼。後形容公開放肆地幹壞事。
出 處 《晉書·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胆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 例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日本人圖謀侵略中國的野心一天一天地~起來了。”
近義詞 明火執杖
反義詞 鬼鬼祟祟

成語

基本信息

【注音】míngmùzhāngdǎn
【出處】今日之事,明目張胆,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晉書·王敦傳》
【解釋】明目:睜亮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原指有膽識,敢做敢為。後形容公開放肆地幹壞事。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肆無忌憚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明火執杖、堂而皇之
【相反詞】鬼鬼祟祟
【押韻詞】鷹化為鳩,猶憎其眼、多愁善感、才蔽識淺、左躲右閃、羊歧忘返、三眼一板、鞋弓襪淺、以眼還眼、樂而忘返、偎慵墮懶、......
【歇後語】大白天打劫;提著燈籠行竊

成語典故

唐高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後,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後來升為監察御史。有一次,他發現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遷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他。因為證據明確,朝廷不好意思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

過了一段時間,褚遂良又被重用,恢復了中書令的官職。褚遂良便找了理由報復韋思謙,把他貶到外省,當一名縣官。有人替韋思謙打抱不平,暗中去慰問韋思謙,他仍然不改初衷,慷慨激昂的說:“我是一個正直的人,遇見不合理的事情,當然不肯放過,哪裡有時間考慮個人得失呢?大丈夫應該有話就說,明目張胆而不畏強權,致力報效國家,怎么可以庸庸碌碌,只顧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成語示例

1.今日之事,明目張胆,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矣。 《晉書·王敦傳》
2.近日京師奔競之風,是明目張胆,冠冕堂皇做的。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一百三
3.《宋史·胡宏傳》:“臣下僭逆;有明目張胆顯為負逆者。”
成語辨析
【正音】張;不能讀作“zhànɡ”。
【辨形】張;不能寫作“仗”。
【辨義】明火執仗和“明目張胆”;都形容毫無顧忌地公開做壞事。但明火執仗偏重在“十分公開;毫不隱蔽”;“明目張胆”偏重“非常大膽;肆無忌憚。”
近義詞:明火執仗所行無忌堂堂皇皇行所無忌肆無忌憚

歌曲

歌曲信息

歌手:何韻詩
作詞:黃偉文
作曲:張佳添@宇宙大爆炸
編曲:青山大樂隊
所屬專輯:《艷光四射》
發行時間:2005年

歌詞

等 終於到夜深才能收集上次你
留在飯店那紙巾夜更深
不敢送贈的吻
全憑我手中的偷拍照
營造著你那體溫
我如果想一世人和你過
平時就要企後幾寸
去幻想別要摸
若有 一天公開明目張胆地愛
我怕會讓你太意外我的愛
只願 縮到最小仿佛不存在
就算 我最愛你情願好好遮蓋
化作了密碼不公開
我一向都慣自言自語
沒別人愛
難道你發覺我志在
就會肯滿足這期待
如若我也有權愛
同樣我也有權愛不必被愛
揀 偏僻角落坐完全袒露就怕我
全部被你看清楚待你好
只不過是幫我
成為我愛演的一個我
其實未算太坎坷
暗裡進行更自在
不相戀誰會受害
但願盡情地種
誰說花需要開
若我 一天公開明目張胆地愛
我怕揭露了不精彩
拆穿了總盼望誰在意
蜜月難再
如若你發覺有我在
就結束暗戀的時代
無謂去博你憐愛
明白叫你太煩的不是愛
如若我也有權愛同樣我也有權揀
怎樣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