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鬼祟祟

鬼鬼祟祟

guǐ guǐ suì suì形容行動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或者另懷鬼胎,暗中使用詭計。反義詞:光明正大( 注釋: 原指明白不偏邪。現多指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明目張胆( 注釋: 明目:睜亮眼睛;張膽:放開膽量。原指有膽識,敢做敢為。後形容公開放肆地幹壞事。 )光明磊落( 注釋: 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懷坦白,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 注釋: 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

基本信息

成語釋義

鬼鬼祟祟鬼鬼祟祟
●祟:鬼怪所造成的災禍。

●鬼祟:鬼怪作祟,作弄。

出處來源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別叫我替你們害臊了!你們鬼鬼祟祟乾的那些事,也瞞不過我去。”

用法介紹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相關示例

茅盾《子夜》:

“而且為什麼李玉亭又是那么~,好像要避過了王和甫?”

一個人處事如果光明磊落的,而不~!就不會怕半夜鬼魂(冤)魂來敲門了!!

他們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接下手,真要令我笑死。——《狂人日記》

成語故事

晴雯得了傷寒,頭痛腦熱,寶玉讓她躺在房內不要聲張,就叫人偷偷去請大夫為她診治。老婆子給晴雯煎藥。寶玉待晴雯服完藥後,就去給賈母、王夫人去請安,見兩個小丫頭在鬼鬼祟祟地議論什麼,寶玉也不計較那些。

延展閱讀

【釋義】迷信的人指鬼怪;或指鬼怪害人。形容行為偷偷摸摸;不光明正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