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千古的戰爭括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由此揭開了""楚漢 公元前206年,劉邦手下的大將軍韓信用“明修棧道,暗渡 倉小道入秦川,渡渭河於陳倉古渡口,倒攻大散關。"

詞語注音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
〖解釋〗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出處〗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

經典典故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典故
秦王朝“二世而亡”之後,中國發生了項羽劉邦之間的 “楚漢相爭”。寶雞作為歷來的“兵家必爭之地”,上演了~幕名倍 千古的戰爭括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由此揭開了"楚漢 相爭”的序幕。
項羽和劉邦曾在反秦戰爭中約定,先攻入鹹陽者為王。公元 前207年,劉邦先人鹹陽,但懾於項羽人多勢眾,只好封存秦的 府庫,退出鹹陽,駐兵灞上。項羽人鹹陽後,放火燒掉阿房宮,自 封“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又分別封降將章邯、司馬欣、董 翳為雍王、塞王、翟王,稱為三秦,統治關中,以御劉邦入秦。劉 邦人漢中時,採用著名謀士張良的建議,燒毀了棧道。
“棧道”是從關中翻越秦嶺,南通漢中、巴蜀的古代交通要道, 由秦嶺古道、褒斜道、連雲棧道組成。全長250公里,架於懸崖 絕壁和泥沼之地。“陳倉”是寶雞的古名,這裡特指渭河北岸的陳 倉古渡口。棧道在關中的出口斜谷關距陳倉古渡相距約70公里。
公元前206年,劉邦手下的大將軍韓信用“明修棧道,暗渡 陳倉”之策開始軍事行動,韓信先派樊噲、周勃率兵一萬佯修已 被劉邦進漢中時燒毀的棧道,擺出要從褒斜道出兵的架勢,章邯 聞訊立即加強斜谷防禦。韓信卻率大軍西出勉縣轉折北上,順陳 倉小道入秦川,渡渭河於陳倉古渡口,倒攻大散關。章邯急忙率 軍趕到陳倉城,與韓信激戰。此時,明修棧道的樊噲、周勃也出 斜谷,與韓信會師。章邯兵敗自殺,司馬欣、董翳先後投降,劉 邦遂定三秦。從此,關中成了劉邦打敗項羽,統一天下的基地。
如今,寶雞東十里處的陳倉峪,傳說為韓信渡渭河後的藏兵之處。附近有韓信“馬刨泉”和“點將台”遺蹟。這一帶出土的秦漢兵器甚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