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

明代皇帝

明朝君主主要列出明朝(含南明)統治君主及追尊未實際統治的君主。明朝第一個皇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簡介,明朝開國皇帝。原名朱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暴政,龍鳳七年(1361年)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葬於明孝陵。明朝有16個皇帝。南明皇帝:朱由崧安宗簡皇帝弘待考、朱聿鍵紹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朱聿鐭文宗節皇帝紹武(1646年)紹武陵、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曆(1646年——1662年)永曆陵。

基本信息

明朝君主

廟號 諡號 年號 在位時間 陵號
明德祖 玄皇 帝(玄孫朱元璋追尊) 朱百六 - - 明祖陵
明懿祖 恆皇 帝(曾孫朱元璋 追尊) 朱四九 - - 明祖陵
明熙祖 裕皇帝(孫朱元璋追尊) 朱初一 - - 明祖陵
明仁祖 淳皇 帝(子朱元璋追尊) 朱世珍 - - 明皇陵
明太祖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洪武 1368年-1398年 明孝陵
明興宗 懿文太子 孝康皇帝(子朱允炆追尊) 1 朱標 - - 明東陵
明惠宗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2 朱允炆 建文 1398年-1402年 (失蹤)
明太宗 明成祖 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3 朱棣 永樂 1402年-1424年 明長陵
明仁宗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朱高熾 洪熙 1424年 明獻陵
明宣宗 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天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 朱瞻基 宣德 1424年-1435年 明景陵
明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朱祁鎮 正統 1435年-1449年 明裕陵
明代宗 郕戾王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4 朱祁鈺 景泰 1449年-1457年 景泰陵
明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朱祁鎮 天順 1457年-1464年 明裕陵
明憲宗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朱見深 成化 1464年-1487年 明茂陵
明孝宗 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祐樘 弘治 1487年-1505年 明泰陵
明武宗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正德 1505年-1521年 明康陵
明睿宗 興獻王 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 帝(子朱厚熜追尊) 5 朱祐杬 - - 明顯陵
明世宗 欽天侓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朱厚熜 嘉靖 1521年-1566年 明永陵
明穆宗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 朱載垕 隆慶 1566年-1572年 明昭陵
明神宗 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朱翊鈞 萬曆 1572年-1620年 明定陵
明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 朱常洛 泰昌 1620年 明慶陵
明熹宗 達天聞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哲皇帝 朱由校 天啟 1620年-1627年 明德陵
明思宗 明毅宗 明威宗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莊烈閔皇帝 6 朱由檢 崇禎 1627年-1644年 明思陵
- 獻愍太子(弘光帝追尊) 悼皇帝(魯王朱以海追尊) 7 朱慈烺 義興 1644年 -
註:
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
1、朱標為明太祖長子,皇太子,先於父皇去世,諡號懿文太子,其子朱允炆追尊廟號、諡號陵號朱允炆所上陵號已經無從查考),明成祖撤銷,復稱懿文太子,南明弘光元年恢復皇帝廟號、諡號,改陵號為東陵。
2、朱允炆為朱標長子,明太祖長孫,以皇太孫身份登基,年號建文,靖難之役中下落不明,無廟號、諡號,同年,明成祖取消建文年號,改稱“洪武三十五年”,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上廟號惠宗,諡號讓皇帝,清高宗朱標父子徹底平反,恢復皇帝尊號,改謚為恭閔惠皇帝。靖難之役中,駙馬梅殷(寧國公主之夫)在軍中為建文帝上廟號神宗,諡號孝愍皇帝,但並未真正使用。
3、原廟號為太宗,明世宗改廟號為成祖,原廟號不再使用。
4、奪門之變,太上皇朱祁鎮復辟,廢朱祁鈺為郕王,一個多月後去世,諡號“戾”,稱“郕戾王”,明憲宗追上諡號為恭仁康定景明成祖朱棣皇帝,崇禎十七年(1644年)七月,南明福王上廟號
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
為代宗,諡號景皇帝。
5、朱祐杬明憲宗與邵宸妃之子,明孝宗之異母弟,封為興王,諡號“獻”,稱“興獻王”。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駕崩,服喪中的興王世子朱厚熜即位,是為明世宗。明世宗為給生父母上尊號而與朝臣進行了長達三年半的“大禮議之爭”,最終在嘉靖三年(1524年)得以追尊生父為“本生父興獻帝”、“本生皇考恭穆獻皇帝”,王陵升格改建為皇陵,陵號“顯陵”,但神位不祔太廟,嘉靖十七年,再加廟號、諡號,改祔太廟。
6、清軍入關後,睿親王多爾袞為朱由檢上廟號為懷宗,後撤廟號,改謚莊烈閔皇帝。崇禎十七年六月,南明福王朱由崧上廟謚為思宗烈皇帝,後又改廟號為毅宗,唐王朱聿鍵上廟號為威宗。
7、朱慈烺為明思宗與周皇后之子,皇太子,1644年甲申國難時被李自成俘獲,封為宋王,李自成敗退時被送給吳三桂,吳三桂欲立其為帝,年號義興,實際“在位”不足一個月,清軍進入北京,吳三桂懇求多爾袞立其為明朝皇帝卻遭拒絕,攜其西逃,其後下落不明,一說為大順軍所殺,一說南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逃往金陵,卻被弘光帝硬說成假太子而被處死,但大多數史書認為該太子為假,史稱“南都太子案”。

南明君主

廟號 諡號 年號 在位時間 陵號
明恭宗 慕天敷道貞純肅哲修文顯武聖敬仁毅孝皇 帝 (子朱由崧追尊) 朱常洵 - - 明熙陵
明安宗 奉天遵道寬和靜穆修文布武溫恭仁孝簡皇帝 朱由崧 弘光 1644-1645 弘光陵
- 潞閔王(監國) 朱常淓 - 1645年7月 -
- 魯王(監國) 朱以海 - 1645-1655 魯王墓
明哲宗 惠皇帝(玄孫朱聿鍵追尊) 朱宇溫 - - 四帝陵
明純宗 順皇帝(曾孫朱聿鍵追尊) 朱宙栐 - - 四帝陵
明定宗 端皇帝(孫朱聿鍵追尊) 朱碩熿 - - 四帝陵
明裕宗 宣皇帝(子朱聿鍵追尊) 朱器墭 - - 四帝陵
明紹宗 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 朱聿鍵 隆武 1645-1646 隆武陵
明文宗 貞天應道昭崇德毅寧文宏武達仁閔孝節皇帝 朱聿鐭 紹武 1646 紹武君臣冢
- - 朱本鉉 定武 1646-1664 -
明敬宗 淮王(監國)2 朱常清 東武 1648-1649 淮王墓
明禮宗 體天昌道莊毅溫弘興文宣武仁智誠孝端皇 帝 (子朱由榔追尊) 朱常瀛 - - 明興陵
明昭宗 應天推道敏毅恭儉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 朱由榔 永曆 1646-1661 永曆衣冠冢
註:
1、此人是否存在至今存疑,一般認為是以訛傳訛之虛構人物,野史說此人為明朝的韓王,被李自成部將郝搖旗(郝永忠)擁立為帝,長期在中南、西南一帶與清軍周鏇,直到1664年才被剿滅,是南明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政權,但這種說法破綻太多,不足為信。
2、紹武帝死後,鄭成功並不知道永曆帝已經即位,便在南澳擁立淮王朱常清為監國,次年,永曆帝使者抵達台灣,宣讀詔書,朱常清主動辭去監國之位,同年去世,被鄭成功追尊為敬宗。
3、1661年,清軍攻入雲南,永曆帝流亡緬甸,被緬甸國王莽達收留,同年,吳三桂攻入緬甸,緬甸王弟莽白弒君篡位,發動“咒水之難”,將永曆帝的侍從和官員全部殺害,並將永曆帝及其家眷獻給吳三桂。次年,永曆帝、哀愍太子朱慈煊及眷屬25人在昆明篦子坡(今逼死坡)被吳三桂手下縊死,女眷則被押往京師,台灣的延平郡王鄭經為其尊上廟號、諡號。永曆年號在台灣一直被使用到1683年鄭克塽降清為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