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歜

昌歜,菖蒲根的醃製品,在許多詩人作品中出現過,古以饗他國之來使,以示優禮,端午節有食菖蒲菹與飲菖蒲酒之俗。

詞語信息

chāng chù ㄔㄤ ㄔㄨˋ

詞語解釋

(1).菖蒲根的醃製品。又稱昌菹。昌,通“ 菖 ”。古以饗他國之來使,以示優禮。
(2).菖蒲根的醃製品。又稱昌菹。昌,通“ 菖 ”。傳說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後以指前賢所嗜之物。 唐 韓愈 《送無本師歸范陽》詩:“來尋吾何能?無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記》:“既慕其名,亦覩其貌,蓋 仲尼 思 文王 ,則嗜昌歜。” 宋 蘇軾 《仁宗皇帝御飛白記》:“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貶以想見其所與之人。” 宋 陸游 《夜坐觀小兒作擬毛詩欣然有賦》:“即今見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醃製品。又稱昌菹。昌,通“ 菖 ”。端午節有食菖蒲菹與飲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兒童作端午貼門詩》之三:“黍筒小費名田課,昌歜多浮樂聖杯。” 清 宮鴻歷 《長安午日》詩:“彩結靈符聊辟鬼,盤堆昌歜故愁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