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血病

二、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三、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2、做好白血病檢查

白血病

白血病特點是骨髓及其它造血組織中有大量無核細胞無限制地增生,並進入外周血液,將正常血細胞的核心明顯吸附。該病居年輕人惡性疾病中的首位,原生性病毒可能是神經性負感組織增生,還有許多因素如食物的礦物放射性化、毒化(苯等)或藥物變異、遺傳素質等可能是致病的輔因子。

白血病早期症狀

白血病在發確診之前會表現出明顯的症狀:

1、貧血常常為白血病的首發症狀,主要表現為臉色蒼白,自覺虛弱乏力、多汗。不論在活動或是休息時,都覺得氣促、心跳加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加重。貧血越重往往提示白血病越嚴重。但需排除因其他原因如痔瘡、消化道出血、月經量過多等失血所引起的貧血,偏食等原因也會引起營養缺乏性貧血。

2、發熱,半數以上的患者以發熱為早期表現,可為38度以下的低熱.或39度甚至40度以上的高熱。多數為反覆不規則的發熱。發熱時往往有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或尿頻、尿急等泌尿道感染症狀.常造成誤診。此時如查一下患者的外周血,可見大量的異常細胞。要注意,最好不要隨意用退熱藥,如安乃近、百服嚀等,以免掩蓋了原來病情。

3、原因不明無痛性腫大

(1)大部分白血病患者有淺表淋巴結的腫大,以頜下、頸部、鎖骨上、腋下及腹股溝處多見,往往沒有明顯疼痛。

(2)一側性睪丸無痛性腫大。

(3)部分患者感到右上腹肝區、左上腹脾區不適和疼痛.體檢可發現肝脾腫大。胸骨下端有明顯的壓痛,這是大量白血病細胞浸潤骨髓的表現。

4、出血,白血病以出血為早期表現者近40%,出血可發生在全身各個部位,常見於皮膚不明原因的瘀斑,口腔、鼻腔、牙齦出血,月經過多等。視物模糊往往提示患者有眼底出血,劇烈的頭痛伴噁心、嘔吐往往提示患者有顱內出血。所以,出現上述情況時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早期診斷

一、急性白血病:

1.急性白血病發病急驟或緩慢,病情發展迅速。

2.進行性貧血,發熱,出血,肝、脾、淋巴結腫大,骨痛,尤其胸骨有壓痛。

3.白細胞計數常增高,有的多至300~500×109/L,也有部分少至0.2~0.5×109/L

4.血片中可有原始、幼稚細胞。

5.骨髓增生多明顯或極度活躍,也有少數增生活躍或低下者。一般原始細胞加早幼粒(或加幼稚細胞)>30%,其他系細胞受抑。

二、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1.發病緩,開始多無明顯自覺症狀。脾腫大明顯,常與白細胞數成正比。

2.周圍血中白細胞增高是本病主要特徵。診斷的一般在100~250×109/L,甚至可高達1000×109/L,個別在20×109/L時就被診斷。各階段中性粒細胞增多,以中幼粒和晚幼粒為主,原始粒+早幼粒常不超過10%。

三、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1.外周白細胞總數超過10×L09/L(1萬/mm3),成熟淋巴細胞占60%以上,持續增高在3個月以上(至少每月查1次白細胞),不除去其他引起淋巴細胞增多的疾病,如病毒感染,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結核等。

2.骨髓增生活躍:成熟淋巴細胞占40%以上。

3.淋巴結腫大在3個區域以上和(或)脾腫大。

4.組織學檢查(骨髓、淋巴結及其他部位活檢)顯示以成熟淋巴細胞為主的浸潤現象

確診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須有1、2條之一及其他任何1條,不排除淋巴肉瘤細胞白血病。

護理

1、心理護理

患者發病到確診,心理都比較複雜,主要表現為:恐俱、悲觀、焦慮、抑鬱、絕望等。加之白血病的基礎治療目前主要以化療為主,這些藥物會產生許多不良反應,使患者身心極度痛苦,焦慮、緊張、恐懼、絕望等情緒能使免疫系統的功能下降,促使癌細胞快速增殖,從而使病情惡化。相反,積極快樂的情緒能使機體免疫力增強,抑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和發展,有利於患者的康復。對恐懼、悲觀失望、懷疑和自我封閉者,要主動關心,是心理護理的重點。

2、飲食護理

白血病患者由於機體代謝亢進,需給以高熱量、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而易消化的飲食,以補充體內
熱量及各種營養物質的消耗。尤其是進行化療期間患者常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噁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應注意菜餚的色、香、味、型,以引起患者的食慾。

1、補充高蛋白飲食高蛋白白血病是血細胞發生了病理改變所致,這類病人機體內蛋白質的消耗量遠遠大於正常人,只有補充量多質優的蛋白質,才能維持各組織器官的功能。蛋白質另一功能是構成抗體,具有保護機體免受細菌和病毒的侵害,提高機體抵抗力的作用。所以,白血病患者應攝入高蛋白飲食,特別是多選用一些質量好、消化與吸收率高的動物性蛋白和豆類蛋白質,如禽蛋、乳類、魚蝦、瘦肉、動物血、動物內臟、豆腐、豆腐腦、豆腐乾、腐竹、豆漿等。以補充身體對蛋白質的需要。肝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重要的礦物質等。每100克肝臟含蛋白質21.3克,比瘦肉高35%,比雞蛋高30%。微量元素鐵、硒和銅等在動物肝臟中含量也較豐富。此外,肝臟還含有較多的核酸,它在預防癌症中起著潛在的作用。白血病患者日常飲食中經常吃些動物肝臟,是有極大益處的。

2、多進食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白血病亦稱“血癌”,臨床資料證明,白血病患者中約有70~90%的人體內有不同程度的維生素缺乏。國外醫學研究證明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與水果,能阻止癌細胞生成擴散。攝入大量維生素C,還能增強機體的局部基質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控制和治療癌症的目的。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有油菜、雪裡紅、西紅柿、小白萊、韭萊、薺萊、山楂、柑桔、鮮棗、獼猴、沙棘及檸檬等。維生素A可刺激機體免疫系統,調動機體抗癌的積極性、抵抗致病物侵入機體。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有胡蘿蔔、南瓜、蛋黃、動物肝臟、魚肝油、苜蓿、柿子以及菠菜等。

3、多攝入含鐵質豐富的食物。白血病的主要表現之一是貧血,所以在藥物治療的同時,鼓勵病人經常食用一些富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血、甲魚、豌豆、黑豆、綠色蔬菜、大棗、紅糖、黑木耳、芝麻醬、蛋黃等。近年來有人試用鵝血治療惡性腫瘤,取得了一定療效。白血病患者宜常食鵝血,鵝血的食用方法頗多,可根據自己的口味調劑食用。

4、少食多餐。白血病患者,尤其在化療過程中,消化系統往往會出現諸多反應如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此時可採取少食多餐的進食方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體積小、熱量高、營養豐富的食品,如糕點、朱古力、麵包、鵪鶉蛋、魚鬆、酸牛奶、獼猴桃、鮮蔬汁等。

5、根據病情對症調理飲食。病人如有食納不佳、消化不良時,可供給半流質或軟飯,如二米粥、肝沫粥、蒸蛋羹、優酪乳、豆腐腦、小籠包子等,同時可佐以山楂、蘿蔔等消導性食物。

由於長期的白血病治療,體質都比較虛弱,膳食結構要合理,以保證營養攝入在這時顯得格外的重要。選擇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素及低脂飲食,在治療期間,還要做到有節制的飲食,遵守基本的飲食禁忌。

早期預防

1、避免接觸化學物質有醫學實驗調查,發現很多化學物質均能夠導致白血病的發生,如合成橡膠、塑膠等製作過程散發的有毒物質,因此相關人員做好職業防護及監測工作。

2、做好白血病檢查對白血病高危人群應做好定期普查工作,如兒童和青壯年人去。一定要特別注意白血病警號及早期症狀,如有發現身體異常情況,應及時送往醫院檢查就診。

3、避免射線有臨床試驗證明,射線也是誘發白血病的重要病因。因此,對從事放射工作的人員需做好個人防護。

4、預防病毒入侵病毒是目前人們公認的白血病的主要病因,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防治各種感染的工作,尤其是病毒感染。

5、慎重使用某些藥物在選用化學藥物時,尤其是在選擇氯黴素、保泰松、某些抗病毒藥物、某些抗腫瘤藥物及免疫抑制劑等,一定要謹慎選擇,在醫生指導下方可使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