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長至

ㄓㄧˋ解釋指夏至。 《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長至。 ”《呂氏春秋·仲夏》:“是月也,日長至。

拼音

rìchángzhì

注音

ㄖㄧˋㄔㄤˊㄓㄧˋ

解釋

指夏至。《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 孔穎達 疏:“長至者,謂此月之時日長之至極,大史漏刻,夏至晝漏六十五刻,夜漏三十五刻,是日長至也。”《呂氏春秋·仲夏》:“是月也,日長至。” 高誘 註:“夏至之日,晝漏水上刻六十五,夜漏水上刻三十五,故曰長至。” 陳奇猷 校釋:“《仲冬》謂冬至為‘日短至’,明此夏至當可稱‘日長至’也……‘日長至’亦稱‘日至’。”《舊唐書·代宗紀》:“甲子,日長至,上御 含元殿 ,下制大赦天下,改 永泰 二年為 大曆 元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