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是在明治維新期間開辦的一所主要教授軍事課程,並且注重向學生灌輸“效忠天皇”的封建忠君思想和為了“大日本帝國”不惜肝腦塗地的軍國主義思想的軍官學校。1945年日本投降後,陸軍士官學校受到《和平憲法》的規定被撤銷,撤銷前共開辦61期,培養軍官36900名。日本二戰戰敗前,陸軍士官學校和海軍兵學校、東京第一高等學校(東京帝國大學的預科學校,畢業後可直升東京帝國大學)被稱為日本國培養高級軍官的三大名校。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簡稱“陸士”,是在明治維新期間開辦的,前身是1868年8月開辦的京都軍校。該學校主要教授軍事課程,並且注重向學生灌輸“效忠天皇”的封建忠君思想和為了“大日本帝國”不惜肝腦塗地的軍國主義思想,以非常殘忍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武士道精神。 該學校的畢業生是日本近代軍隊的骨幹,近代日本四處發動的侵略戰爭中的陸軍軍官無論將軍還是少尉,幾乎都曾在這裡學習過。

詳細介紹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校址,其前身為創建於1868年的京都兵學校,次年遷往大阪,稱大阪兵學寮。1871年遷往東京,稱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東京兵學寮。1873年海軍兵學寮成立後,改稱陸軍兵學寮。1874年,根據《陸軍士官學校條例》正式建立陸軍士官學校,首任校長為曾我祐準,由陸軍卿直接領導。該校的招生對象、專業設定和學制幾經改革。1875年,第一期學員入學,招生對象為國中畢業生,學制3年,下設步、騎、炮、工4個專業,至1887年共招收11期,培養軍官1285名。1889年,該校進行教學改革,實行士官候補生制度,招生對象改為高中畢業生,至1945年共招收61期,培養軍官36900名。1896年增設後勤專業。1898年,日本陸軍設立教育總監部,學校轉屬教育總監領導。1917年起擴大招生對象,除招收高中畢業生外,還從部隊招收經考試合格的軍士入學。1920年分設預科和本科,學制延長,預科兩年,本科1年10個月,中間需在部隊服役半年。1924年增設航空專業。1937年,預科和本科分別成立分校,本科分校遷往神奈川縣相模原。1938年在埼玉縣豐岡設立航空分校。1941年,預科分校遷往埼玉縣朝霞。為提高軍官的合成軍隊指揮能力,學員入學後不再分專業,進行各兵種專業課程兼顧的綜合訓練。1945年日本投降後,陸軍士官學校被撤銷。該校重視軍國主義精神教育,強調提高學員的文化水平和戰術素養,為日本發動侵略戰爭培養了大批高級將領,其中6人曾擔任內閣首相。

招生制度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士官學校
該校招生關於年齡的制度:X年 9月 地方幼年學校入校 X+3年 8月 地方幼年學校卒業 9月 中央幼年學校入校 X+5年 5月 中央幼年學校卒業 6月 隊付 12月 士官學校入校 年齢月 A B 月 年齢 13 4 中學入學 中學入學 4 13 14 9 地方幼年學校入校 17 8 地方幼年學校卒 17 9 中央幼年學校入校 中學卒業 3 18 陸士合格 8 18 隊付開始 12 18 19 中央幼年學校卒業 19 6 隊付開始 19 12 陸士入校 陸士入校 12 19 21 5 陸士卒業 陸士卒業 5 21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雖然培養的大部分都是戰犯,但是其教學嚴謹科學,並非人人都可以順利畢業,其軍事教育普及在各個方面,教授的課程繁多而且複雜,想要畢業,首先要通過的課程: 戦術學 戦史 軍制學 兵器學 射撃學 航空學 築城學 交通學 測図學 馬學 衛生學 教育學 軍隊教育 一般教育 外國語

歷年畢業生

陸軍士官學校期別卒業者數及輩出大將數:9期(明治30年(1897年)11月29日卒業、明治31年(1898年)6月27日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任官、650名) 大將:阿部信行・真崎甚三郎・本庄繁・松井石根・荒木貞夫(陸相)・林仙之 中將:坂部十寸穂 12期(明治33年(1900年)11月21日卒業、明治34年(1901年)6月25日任官、655名) 元帥:杉山元(陸相)・畑俊六(陸相) ;大將:小磯國昭 ;中將:二宮治重・香椎浩平・秦真次・柳川平助・郷田兼安・稲垣考照; 少將:瀧原三郎・古賀徹治・二宮久二 ;大佐:梅沢銀造; 中佐:外山栄 ;大尉:青柳勝敏

此外在當時由於受到"政治學西洋,軍事學東洋"的影響,很多的中國軍政界要員先後都在此校就學。比如:蔡鍔,孫傳芳,閻錫山,尹昌衡,蔣作賓,何應欽,湯恩伯,朱紹良,程潛,孫元良等。

歷任校長

曽我祐準:明治7年10月22日
大山巌:明治11年12月14日
谷干城:明治13年4月29日
小澤武雄:明治14年10月27日
三浦梧樓:明治15年2月6日
小澤武雄:明治18年5月21日
曽我祐準:明治18年7月26日
滋野清彥:明治19年9月30日
寺內正毅:明治20年6月6日(代理。以中佐軍階任官)
寺內正毅:明治20年11月16日(同日以大佐進級)
大久保春野:明治24年6月15日
波多野毅:明治25年11月24日
安東貞美:明治29年9月28日
中村雄次郎:明治30年9月28日
寺內正毅:明治31年2月18日(公務經辦)
高木作藏:明治31年12月23日
南部辰丙:明治38年6月7日
野口坤之:明治44年9月6日
橋本勝太郎:大正元年11月27日
與倉喜平:大正4年2月15日
白川義則:大正8年1月15日
鈴木孝雄:大正10年3月11日
津野一輔:大正10年8月15日
南次郎:大正12年10月10日
宮地久壽馬:大正13年8月20日
真崎甚三郎:大正15年3月2日
林仙之:昭和2年8月26日
坂本政右衛門:昭和4年8月1日
瀬川章友:昭和6年8月1日
稻垣孝照:昭和7年5月23日
末松茂治:昭和9年3月5日
山田乙三:昭和10年12月1日
筱冢義男:昭和12年3月1日
山室宗武:昭和13年6月18日
土肥原賢二:昭和15年10月28日(軍事參議官兼任)
筱冢義男:昭和16年6月20日(軍事參議官兼任)
牛島滿:昭和17年4月1日
山室宗武:昭和19年8月8日
北野憲造:昭和20年3月19日

中國學生

近代中國軍事人才的最主要來源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即留日士官生,保定軍校生,黃埔軍校生,此外還有一些地方講武堂畢業生。其中以留日士官生髮端最早,時間也較長,從1898年第一批留日士官生赴日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前後計有二十九期、一千六百餘人。雖然留日士官生的總體數量不及保定和黃埔學生,但是其歷史作用卻不容忽視。作為一個最早接受近代軍事教育的群體,留日士官在清末至民國初年的中國軍隊近代化過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使中國軍隊不僅從裝備上,而且從編制、訓練、體制和思想上從中世紀走向了近代。不論是著名的保定軍校還是更加著名的黃埔軍校,在其創建者中,我們都不難看到留日士官生的影子,而那些地方講武堂的創辦更離不開士官生的參與。雖然,留日生的主要活動時間是清末到民初,但是直到抗戰乃至三年內戰的戰場上,我們仍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中國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始於明治33年(1900年),第一期入校是明治33年12月,明治34年11月畢業(類同於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第13期),至1931年止,先後有22期。有意思的是,清皇朝所資助的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留學生,最終卻成了清皇朝的掘墓者。而這些留學生,也是其後中國數十年軍閥混戰時期的骨幹,同學、校友紛紛兵戈相向,但隨著黃埔軍校生的興起,日本士官學校留學生們漸漸淡出了中國歷史舞台。
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時間跨度大,又歷經清末、北洋和國民政府三個時期,士官生所遺留的資料遠較保定和黃埔要少得多。近年來,一些有關留日士官生的論文和網路資料開始流傳,筆者對其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補充,提供給廣大軍史愛好者,作為一個參考的工具。由於掌握史料的有限和個人的水平,這個名單仍然很不完整,有待廣大軍史愛好者來一起補全。
1900.12~1901.11
中國留日士官生,從別於1898年冬和1899年春到達日本,進入振武學校補習文化課和日語。1900年7月,45名中國留學生從振武學校畢業,之後根據所選之科目分別進入日本近衛步兵第四聯隊、日本近衛野戰炮兵聯隊、日本近衛騎兵聯隊、日本近衛工兵聯隊實習,經過半年的入伍期後,40人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十三期學習,1人在學習期間病逝外,其餘39人畢業。

步科

蔣方震浙江海寧1882-1938代表作《國防論》《歐洲文藝復興史》追授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蔡鍔湖南寶慶1882-1916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
愛新覺羅·良弼四川成都1877-1912禁衛軍訓練大臣、清末立憲派大臣、宗社黨首領
張孝準長沙縣沙坪鄉1881-1925湖南軍事廳廳長
陳其采浙江湖州1879~1954國民政府主計長(陳其美之弟,陳果夫、立夫之叔)
吳錫永浙江湖州1881~?清廣東兵備總辦,抗日戰爭爆發後投降日偽,任汪偽華北政務委員會財政總署署長
韋汝驄廣東廣州1878~1944清黃埔武備學堂學兵指揮官,後曾任廣州市警察局警察長。
張顯仁湖南長沙均不詳
吳茂節安徽休寧1877~1960清江蘇兵備處總辦
易甲鷳湖南長沙?~?清末任標統
吳元澤湖北保康1874~1945清廣西講武堂監督、湖北將弁學堂堂長、北洋中將
劉賡雲湖北漢陽均不詳
鐵忠滿洲鑲白旗1873~1938湖北兵備處總辦,總統府統率辦事處參議行走(荊州旗人)
杜淮川安徽合肥?~?南京臨時正府陸軍第二師師長
張朝基上海1878~?清黃埔武備學堂總辦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蕭星恆湖南善化?~?清第二十一鎮統制
舒厚德上海1881~?辛亥浙江第一師二旅旅長,後曾任國民政府參軍處參軍
張鴻逵北京1882~?北洋陸軍大學校長
蔣雁行直隸河間1875~1941北洋陸軍總長
李澤均北京均不詳
陶嶝孝上海?~?南京臨時政府十師四十團團長
高曾會天津均不詳
吳紹麟湖南長沙?~?北洋陸軍部軍學司司長
吳祖蔭湖北武昌均不詳
李士銳天津?~?清駐日留學生監督、北洋將軍府將軍
段蘭芳湖南長沙均不詳

騎科

王廷楨天津1876~1940北洋第十六師師長
吳祿貞湖北雲夢1880~1911清第六鎮統制
華振基浙江湖州1879~?民初江南製造局協理
杜鍾岷貴州貴陽均不詳

炮科

盧靜遠湖北竹溪1874~1921清軍咨府二廳廳長
唐在禮上海1880~1965北洋參謀本部次長、上海文史館員
陸錦天津1879~1946北洋陸軍總長
張紹曾北京1879~1929北洋國務總理
李烈鈞江西武寧1882-1946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科第六期學習一年,任雲南講武堂教官,中國國民黨黨員,

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

許葆英浙江海寧1877~1957江蘇銀行總經理、上海文史館員(金融界名人)
單啟鵬安徽滁洲?~?清長沙武備學堂教習
劉邦驥湖北漢川1868~1930北洋北京高級警校校長
文華湖北荊州?~?清軍咨府軍咨官、待讀學士(疑為旗人)
萬廷獻湖北武昌1873~1943清陸軍部軍制司長、北洋中將

工兵科

章迪駿湖南長沙?~?清軍咨府軍咨官
賈賓卿天津?~?清第五鎮十協協統
鄧承拔湖北武昌?~?清第八鎮十六協協統、北洋工兵上校
顧藏廣東廣州1871~1926清四川武備學堂總教習
徐方謙湖北武昌均不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