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長崎

日本長崎

長崎縣位於日本最南端,九州島最西部,由半島、海岬、海灣、湖岔構成,海域面積約是陸地面積的25倍,地形複雜,氣候宜人,是一個風光明媚的海洋之縣,是日本著名的觀光旅遊勝地。交通發達,鐵路已實現電氣化,高速公路與全日本聯網,共有6個機場,是日本對外交流、對外開放的門戶,為國際貿易港口城市。該縣積極發展經濟作物,建成了蔬菜、肉牛等經濟作物生產基地,是日本枇杷和橘子的主要產區;漁業資源豐富,捕獲的天然魚類品種之多之全,堪稱日本第一位;造船業為支柱產業,是日本的造船業基地。長崎市是第二個受核子彈破壞的城市。

基本信息

地理信息

地理位置

長崎縣日本九州島西北部,靠近朝鮮半島和中國大陸,距中國上海市800公里,韓國釜山市49.5公里,是日本距離亞洲大陸最近的地方。

氣候特徵

長崎縣氣候屬典型的海洋性氣候,溫暖多雨,冬暖夏涼,年平均氣溫為18,0℃,年降水量1,464毫米。除了山嶽地帶以外,大部分地區都為溫暖多雨的海洋性氣候。

地形地貌

長崎縣地形複雜,平地少,丘陵多,多山脈,地勢多起伏,由半島、海角、海灣及入海口組成。海岸線複雜,島嶼數量為全日本第一位;海岸線長達4203公里,僅次於北海道,居全日本第2位。

土地面積

長崎縣三面環海,伸出島原半島、長崎半島、西彼杵半島、北松浦半島四個半島,還包括對馬島、壹岐島、五島列島等海島。縣內包括無人島在內,有大、小島嶼596個,幾乎占了全縣面積的一半。陸地面積為4,104.90平方公里,海洋面積約為其25倍,約107,000平方公里。縣域東西213公里,南北307公里,與九州本土的寬廣大致相同。

行政轄區

長崎市(ながさきし)、佐世保市(させぼし)、島原市(しまばらし)、諫早市(いさはやし)、大村市(おおむらし)、平戶市(ひらどし)、松浦市(まつうらし)、對馬市(つしまし)、壹岐市(いきし)、五島市(ごとうし)、西海市(さいかいし)、雲仙市(うんぜんし)、南島原市(みなみしまばらし)。

郡、町

西彼杵郡(にしそのぎぐん):長與町(ながよちょう)、時津町(とぎつちょう)。

東彼杵郡(ひがしそのぎぐん):東彼杵町(ひがしそのぎちょう)、川棚町(かわたなちょう)、波佐見町(はさみちょう)。

北松浦郡(きたまつうらぐん):小值賀町(おぢかちょう)、佐佐町(さざちょう)。

南松浦郡(みなみまつうらぐん):新上五島町(しんかみごとうちょう)。

歷代知事

日本長崎縣歷任知事
代次知事姓名任職時間當選屆數
1杉山宗次郎1947年4月16日——1951年5月5日1屆
2西岡竹次郎1951年5月6日——1958年1月14日2屆
3佐藤勝也1958年3月2日——1970年3月1日3屆
4久,保勘,一1970年3月2日——1982年3月1日3屆
5高田勇1982年3月2日——1998年3月1日4屆
6金子原二郎1998年3月2日——2010年3月1日3屆
7中村法道2010年3月2日起1屆

長崎歷史

在日本江戶時代(公元1603年~1867年),這裡是幕府政府的直轄地和大村、平戶、島原等各諸侯的領地。自古以來,這裡就是日本的對外門戶,與我國及荷蘭、葡萄牙等國交往頻繁。早在我國隋、唐時期,日本的遣隋使、遣唐使和學僧中的不少人就是從長崎起航到中國的。到宋、明和清朝時期,我國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大批商人到日本經商。據史料記載,最多時曾達萬人左右。他們在長崎的平戶、福江等地創建唐人町,成為中國人集中居住的地方。隨之,中國和西洋文化也經過長崎傳入日本,特別是中國文化給日本以深遠的影響。現在長崎人的一些風俗習慣、飲食文化及節日慶典等均源於我國。

過去長崎以日本的貿易港聞名,長崎港於1570年開港,隔年開始與葡萄牙及中國的商船往來,並開始建設城鎮。1616年起,江戶政府開始限制來自歐洲的船隻只能於平戶及長崎進行貿易;1635年起更限定貿易只能在長崎港進行,並建設出島作為限制葡萄牙人的居住場所,1641年荷蘭商館也遷移至出島,江戶政府的鎖國的措施至此已經完成,在之後的近兩百年間,長崎成為日本唯一的國際貿易港。

1636年葡萄牙人被禁止至日本貿易,因此只剩下中國及荷蘭商船得以在長崎從事貿易;由於來自中國的商船數量逐漸增加,在1688年有多達194艘船隻在中國,因此在長崎另建立了唐人屋敷專供中國人居住。直到1803年開始,陸續有來自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國家的船隻進入長崎要求通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5年8月9日,美國轟炸機在此投下了核子彈,使長崎成為全球第二個受核子彈轟炸的城市,除了對市區的嚴重破壞,也造成七萬多人死亡。此次轟炸,也迫使日本向盟軍無條件投降,結束了戰爭。1955年8月,長崎為此建立和平記念像,以紀念此事。

交通狀況

空中交通

《國際航空》

上海→長崎機場,1小時30分鐘,每周一、五(MU519);

首爾→長崎機場,1小時20分鐘, 每周三、五、日;

《國內航空》

東京羽田機場→長崎機場,約2小時;

大阪關西國際機場→長崎機場,約1小時20分鐘;

大阪伊丹機場→長崎機場,約1小時20分鐘;

神戶機場→長崎機場,約1小時10分鐘;

福岡→五島福江,約40分鐘;

福岡→對馬,35分鐘;

長崎→五島福江:30分鐘;

長崎→對馬:35分鐘;

長崎→壹歧:30分鐘;

陸上交通

機場交通

長崎機場→長崎站前,乘巴士43分鐘;

長崎機場→佐世保站前,乘巴士1小時26分鐘;

長崎機場→島原巴士中心,乘巴士1小時40分鐘;

鐵路

東京站→博多,乘新幹線(希望號)約5小時;

新大阪站→博多,乘新幹線(希望號)約2小時30分鐘;

博多→長崎,乘特急(海鷗號)約1小時50分鐘;

博多→佐世保,乘特急(綠色號)約1小時50分鐘;

博多→豪斯登堡,乘特急(豪斯登堡號)約1小時45分鐘;

長崎站→佐世保站,快速,約1小時45分鐘;

諫早站→島原站,島原鐵道,約1小時5分鐘;

佐世保站→田平平戶口站,松浦鐵道,約1小時20分鐘;

巴士

博多站前→長崎站前,巴士,約2小時30分鐘;

博多站前→佐世保站前,巴士,約2小時5分鐘;

長崎站前→佐世保站前,巴士,約1小時25分鐘;

長崎站前→雲仙,巴士, 1小時40分鐘

公路

長崎→福岡,駕車,約2小時;

長崎→北九州,駕車,約2小時30分鐘;

海上交通

長崎→五島福江,1小時25分鐘;

長崎→上五島(高速汽船),1小時40分鐘;

佐世保→上五島,1小時25分鐘。

經濟產業

長崎縣主要經濟產業為造船、機械、農林水產業,水產業、造船業、觀光業為支柱產業。該縣是日本現代工業著名的發源地,制定了“技術立縣”的目標,造船業是其基礎產業,擁有三菱長崎造船所、佐世保重工、大島造船所等大型以及相當數量的中小型造船廠。三菱重工長崎造船所擁有世界最大規模百萬噸級船塢。在發展其主幹產業造船業的同時,研究發展半導體、航空關聯產業等新領域,對外貿易在日本九州地區所占比例極低,出口產品主要是船舶的機械,進口的產品中石油、煤炭、純金屬礦占相當大的比例。農業、水產業也相當發達,森林覆蓋率為59.7%,約占全縣面積的50%,農業生產以水稻、蔬菜、果樹、園藝、畜產養殖等為主,主要經濟作物生產基地有島原半島的蔬菜和馬鈴薯基地、五島的養蠶基地、對馬的香菇生產基地以及壹岐和縣北部的肉牛基地等,建成了蔬菜、養蠶、香菇、肉牛等經濟作物生產基地,枇杷、馬鈴薯、橘子等產量居全日本前列,是日本枇杷和橘子的主要產區。水產業發達,有大小漁港290個,擁有高產的漁場、現代化的漁船和先進的捕撈方法,利用地理優勢發展沿海及遠洋漁業、養殖漁業、栽培漁業,海水產中竹莢魚、帶魚等產量為全國第一。海洋資源帶動了水產、養殖、加工、流通業的發展,水產量居日本第二位。

主要大學

國立:長崎大學;

公立:長崎縣立大學、長崎玉成短期大學(短大)、長崎女子短期大學(短大)、長崎短期大學(短大);

私立:活水女子大學、長崎衛斯理公會大學、長崎外國語大學、長崎國際大學(短大)、長崎純心大學、長崎綜合科學大學。

風景名勝

原爆紀念館

原爆紀念館位於長崎市,是為紀念1945年8月9日長崎遭受核子彈爆炸大災難而建起的紀念館,有許許多多受害資料、復原模型等。

和平公園

和平公園位於長崎市被核子彈爆炸中心地北側山坡上。和平祈禱像高9.7公尺,右手指天,象徵核子彈爆炸的威脅;左手水平伸出象徵永遠和平,輕輕閉上的雙眼象徵著為犧牲者祈求冥福。

大浦天主堂

大浦天主堂位於長崎市,是為供奉殉教的26聖人的教堂,是日本最古老的木造哥德式教堂,被定為日本國寶。

哥拉巴公園

哥拉巴公園位於長崎市,有日本最古老的木造洋館哥拉巴宅邸等9座洋館。據說若找到園內2處“心”形石頭,情侶一起碰觸就會帶來幸福。

新地中華街

新地中華街位於長崎市新地町,日本三大唐人街之一(另二個是橫濱中華街和神戶南京町),是日本最早的中華街,東西南北4個入口都有朱紅色的中式牌樓。街上有各式各樣的中國雜貨店,有長崎名產什錦湯麵等。“長崎新地中華街”匾額由王震題寫。

眼鏡橋

眼鏡橋位於長崎市,是1634年從中國來日本興福寺當主持的如定禪師修建的雙孔石拱橋,是日本最古老綿石拱橋,已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物。眼鏡橋跨於中島川上,因為形似眼鏡而得名。

荷蘭坡

荷蘭坡位於長崎市東三手町,是外國人居留地故址,山坡上的洋館日石壁上纏繞著青藤。荷蘭坡並非都是荷蘭人居住,以前在長崎,凡是西洋人都被叫做荷蘭人,他們居住的坡地自然就成了荷蘭坡。

稻佐山

稻佐山位於長崎市,是著名的觀景點。晴天之日,可以看到雲仙和五島列島,也是觀賞被譽為“1000萬美金夜景”的長崎夜色的地方。

崇福寺

崇福寺位於長崎市,與興福寺、聖福寺和福濟寺,被稱為長崎的“四大唐寺”。1629年(明朝末年),來自福州的華僑從老家請來僧人超然,並運來福州的木材,修建了崇福寺。保留著1682年鬧饑荒時寺院住持為貧民煮粥的大鍋。

興福寺

興福寺位於長崎市,是日本最早的唐寺,也稱“赤寺”、“南京寺”。1620年(明朝末年),來自中國的僧人真園所建,高僧隱元曾在此掛單。

孔子廟

孔子廟位於長崎市,始建於1893年,是長崎華僑繼“四大唐寺”之後,在清王朝駐長崎領事館的建議下,由各大鄉幫出資建造,是中國國外唯一一座由中國人建造的孔子廟。供奉有孔子塑像和四聖牌位,正殿前並列著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的大型石雕像,每座高1.8米左右,重2噸,是據李公鱗的畫譜塑造的。

豪斯登堡

豪斯登堡位於佐世保市,是荷蘭風情的主題公園。春天可以觀賞100萬株鬱金香的輝煌色彩,夏天可以在向日葵環繞的運河上盡情欣賞各種水上表演。秋冬季節,最令人嚮往的是夜晚的燈海。

九十九島

九十九島位於佐世保市,從佐世保到平戶的海面上,眾列著208座島嶼,是日本最西端的國立海洋公園,以日本第一的島嶼密度和沉降式海岸線之美而著稱。

西海度假村

西海度假村位於佐世保市,以西珍珠海為主,附設船舶館、水族館,有海上獨木舟和遊艇等娛樂項目。

鄭成功降生石

在鄭成功出生地的平戶川內浦千里之濱的海灘有兒誕石和遺蹟碑,附近還有鄭成功廟。每年鄭成功的誕辰日7月4日,舉行祭祀,許多台灣人也前往參加。

平戶城

平戶城別名“龜岡城”,位於島原市,是舊平戶藩主松浦家第26代建築的。在天守閣上,可以俯視平戶港、平戶大橋和市內街道。

武家屋敷

武家屋敷位於島原市,是江戶時代下級武士的住屋,面積有500多平方米,外圍有石牆。道路中間的泉水流經山本邸、逐邸、島田邸等。

雲仙溫泉

雲仙溫泉位於雲仙市,是長崎縣最有名的溫泉。有30個“地獄”,它們不斷地從岩縫裡冒出水蒸汽和岩漿。還有,用地獄蒸汽煮的溫泉蛋。從縣營巴士雲仙站徒步約5分鐘即可到達。

小浜溫泉

小浜溫泉是中國醫生陳明德發現的,對肩膀酸痛、神經痛、婦女病等具有不錯的療效。從小浜巴士總站徒步約3分鐘即可到達。

島原溫泉

島原溫泉位於島原市,溫泉具有無色透明的特點,含鈉、鈣,對於治療神經痛、風濕、外傷等有不錯的效果。

平戶溫泉

平戶溫泉位於平戶市,泉水屬於含鈉的鹽溫泉,對於治療神經痛、筋肉痛、寒冷體質效果不錯。在平戶市內的飯店內可以享受觀海的露天溫泉。

女神大橋

女神大橋以最短距離連線被長崎港分割長崎南部和西部的全長1289米,主橋長880米,是日本國內第六長的斜拉橋。橋桁的橫樑至海面距離高達65米,堪稱日本國內斜拉橋之最。女神大橋,以它優雅的展翼之姿贏得了“維納斯之翼”的愛稱,成為長崎的新的陸上標誌。

長崎夜景

2012年10月5日,長崎、香港、摩納哥、獲得世界新三大夜景。以被稱“鶴港”之稱的長崎港為中心,是被群山環抱的長崎其實是一片盆地。正是因為從海岸到丘陵部海拔急劇升高,所以才擁有很多能觀賞奇特到變化萬千之夜景的景點。主要夜景景點為稻佐山、鍋冠山、風頭山、長崎水邊森林公園、哥拉巴天道、立山公園、女神大橋等。

節日慶典

長崎燈會

長崎燈會源自長崎華僑,在中華街裝飾花燈以慶祝中國的傳統春節。 長崎市政府為了光大長崎獨有的中國文化,增進市民與華僑之間的感情,自1994年開始與長崎華僑共同舉辦燈會。該活動已成為九州地區冬季規模最大的慶典活動。活動期間街道會點起1萬2千個只燈籠,還會有中國雜技和祥獅伏瑞、皇帝閱兵、媽祖遊行等節目。

風箏大會

風箏大會舉行時間為4月至5月。中國風箏約在元代傳至中近東,16世紀傳入歐洲。明代,日本也興起放風箏的習俗。1736年至1795年(清乾隆年間),日本長崎地區在端午節還舉辦風箏大賽會。

賽龍舟大會

賽龍舟大會時間為7月最後一周周末。賽龍舟自1977年開始舉辦,最早始於1655年,以祈求海上商船的安全。龍舟大會除長崎縣內幾十個隊伍外,還有來自熊本縣、鳥取縣等縣外隊伍參賽,故被稱為全日本賽龍舟大會。

長崎港口節

長崎港口節舉行時間為7月最後一周周末,是長崎市的夏日祭典,以長崎港大波止碼頭為中心舉辦體育競賽等活動。

大村越夏節

大村越夏節舉行時間為8月上旬。

西海美國狂歡節

西海美國狂歡節舉行時間為8月份第一個周末。

對馬阿里郎節

對馬阿里郎節舉行時間為8月份第一個周末。1607年,一個李氏王朝的朝鮮通信使從朝鮮半島來到對馬,為了紀念此事,而舉辦了“阿里郎節”。

流送聖靈節

流送聖靈節又名送神節,把逝去的人的亡靈放在船上,送往極樂世界,是一個宗教民俗色彩濃重的節日。節日時間為8月15日。

中國盂蘭盆會

中國盂蘭盆會舉行時間為8月下旬。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的華僑匯聚思案橋附近的崇福寺,舉行追悼先靈的中國式盂蘭盆會。

孔子祭祀

孔子祭祀,時間為9月最後一個星期六。孔子廟每逢孔子誕辰紀念日,都按照古時儀式,穿上中國傳統服裝舉行隆重的祭奠孔子的活動。

長崎宮日節

長崎宮日節(長崎九日節),是長崎最有名的節日,是諏訪神社的秋祭盛會,有傳統舞隊、花車遊行,及20米長的中國舞龍等活動。各個町每隔七年輪流主辦一次。節日時間為10月7、8、9日。

特色產品

桌袱料理

桌袱料理集日本、中國、荷蘭三國菜餚之精華,是長崎獨一無二的具有國際特色的鄉土菜。桌袱是中國式飯桌,即八仙桌。料理師在佛門素食內採用了當地產的水產肉類,便創立了桌袱料理。不少菜品受中國菜的影響所形成的。

什錦湯麵

什錦湯麵(雜燴湯麵)是長崎著名的料理,傳說是19世紀末由住在長崎的中國福州人始創的長崎有名的麵食。以長崎獨特的手法,將略粗的面煮好後,放入有中國風味的湯中,加入用豬油炒的豬肉、蝦、烏賊、貝類、魚糕、豆芽、捲心菜等。然後把面盛入盤子,再把用澱粉調製的配料澆在上面。

佐世保漢堡

長崎漢堡包製作方法來自於美國海軍基地佐世保基地,比較有名的是元祖漢堡包店。

比目魚料理

平戶市的比目魚捕獲量號稱日本第一。1至4月,可以品嘗到平戶的大比目魚。

溫泉煎餅

溫泉煎餅是雲仙市的特產,用溫泉水和麵粉、雞蛋、糖製成的味道單純的點心。薄脆的口感,微微的甜味是其特徵。

長崎酒

長崎縣擁有造酒必要的優良環境與水及優質原材料,延續了古老釀酒秘決,採用古老酒窖。以豐富的大自然培育養出的米和清涼泉水,採用杜氏工匠的傳統技術,造出的 清酒醇香可口。還有燒酒,是用單式蒸餾機製造的純正燒酒,以麥、米、白薯為原料,風味獨特,口感良好。其中壹歧燒酒,被稱為世界名產,其特點是以米和麥為 原料,有風味獨特,香甜適宜。

島原手拉素麵

素麵的製造技術是由中國傳入,後經日本獨特技術再開發製作。在溫暖氣候中,使用優質小麥粉和長崎縣的雲仙山麓流出最好的清涼泉水,製作開始到結束需要數十道工序。都採用手工操作,巧用絕技,創造了島原產的名牌素麵,面細筋道可口、風味絕佳。

平成長崎表物

17世紀末,長崎港作為國內外的物流據點繁榮一時。魚翅、乾鮑魚等水產品被裝入“表(草袋)”出口中國及其他國家,非常受歡迎。因裝在“表(草袋)”而稱為“長崎表物”。使用新鮮的魚貝類,在清潔乾淨的廠房加工,特別是規定了嚴格的添加劑管理標準,質量安全放心。商品中有熟食品和醃乾等多類品種。

三川內陶瓷

三川內陶瓷被定為日本國家的傳統工藝品,纖細優美,製作始終描繪了唐朝兒童的唐子畫和透雕技法等,屬高檔陶瓷器。

波佐見陶瓷

波佐見陶瓷被定為日本國家的傳統工藝品,是在白瓷上染上協調的藍色圖樣,此陶瓷一直以百姓的日用食器為中心,物美價廉。

對外交流

友好城市

序號長崎縣團體友好城市友好城市所在國結好年份
1長崎縣福建省中國1982.10.16
2長崎縣上海市中國1996.10.14
3長崎縣西蘭省荷蘭2000.10.26
4長崎縣湖北省中國2011,10
5長崎市聖保羅,(,明尼蘇達州,)美國1955.12.07
6長崎市桑托斯,(,聖保羅州,)巴西1972.07.06
7長崎市波爾圖葡萄牙1978.05.26
8長崎市米德爾堡,(,澤蘭省,)荷蘭1978.10.17
9長崎市福州市(福建省)中國1980.10.20
10長崎市沃厄爾河畔(下,諾曼第,)法國1978.05.28
11佐世保市阿爾伯克基,(新墨西哥州)美國1966.11.01
12佐世保市廈門,(福建省)中國1983.10.28
13佐世保市科夫斯港(,新南威爾斯州,)澳大利亞1988.06.06
14諫早市雅典,(,田納西,洲)美國1986.04.25
15諫早市漳州,(福建省)中國1991.04.15
16諫早市平江區,(江蘇省)中國1996.11.18
17大村市閔行區,(上海市)中國1993.12.03
18大村市辛特拉葡萄牙1997.08.21
19平戶市南安市,(福建省)中國1995.10.20
20松浦市麥凱,(,昆士蘭州,)澳大利亞1989.07.22
21松浦市前杭愛蒙古1991.07.27
22對馬市影島區,(釜山)韓國2005.11.16
23對馬市關島,(關島準州)美國1977.02.21
24西海市鮑文澳大利亞2002.10.07
25雲仙市班夫,(艾伯特省)加拿大1976.05.19
26雲仙市求禮郡,(,全羅南道,)韓國2007.05.18
27南島原市福州市,羅源縣,(福建省)中國1997.11.06
28長與町哈特福德,縣(,康乃狄克州,)美國1997.05.19
29長與町南匯區,(上海市)中國2002.03.26
30波佐見町馬烏阿,(聖保羅州)巴西1988.04.02
31佐世保,港聖地亞哥,港(,加利福尼亞州,)美國1982.10.19

與中國的交流

交流歷史:

經過長崎海域的壹岐島、對馬島、五島群島的過渡,派遣隋使、遣唐使的往來。朱印船貿易和鎖國時代中國人的居住地,都象徵著自古以來長崎在日本與中國的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長崎具有一種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化交融在一起的獨特文化,在風俗習慣、飲食、寺院、石橋等各方面都能體現出中國文化的特色。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20世紀70年代日中關係正常化以來後,中國在長崎市開設了總領事館。長崎縣也在上海市設立了上海事務所,積極發展長崎與中國的交流。

上海至長崎定期航線的開通,作為長崎與上海之間的空中橋樑,也在互相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交流年曆表:

607年(推古15年),遣隋使經過壹岐島、對馬島第一次到達隋朝。

1634年(寬永11年),中國的僧人在長崎建造了眼鏡橋。

1689年(元祿2年),完成在長崎的中國人居駐地。

1702年(元祿15年),完成在長崎新地的貿易倉庫。

1923年(大正12年)至1943年,長崎與上海之間的定期海運航班的通航。

1972年(昭和47年),日中關係正常以後,第一回長崎縣友好訪中使節團訪問中國。

1979年(昭和54年),長崎與上海之間的定期空運航班的通航。

1982年(昭和57年),長崎縣與福建省締結友好縣省關係。

1985年(昭和60年),中國駐長崎總領事館開館。

1991年(平成3年),成立長崎縣貿易協會上海事務所。

1996年(平成8年),長崎縣與上海市締結友好關係。

1999年(平成11年),中國全國政治協商會議李瑞環主席訪問長崎。

2006年(平成18年),為紀念長崎縣與上海市友好交流關係締結10周年,友好代表團訪問中國。

2007年(平成19年),為紀念長崎縣與上海市友好交流關係締結11周年,友好代表團訪問中國。

2008年(平成20年),日本自治體首次在北京召開“日本長崎展”,知事受到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會見。

2009年(平成21年),在上海・東方綠舟開設“長崎・上海友好館”

2009年(平成21年),知事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慶典

2009年(平成21年),長崎~上海定期航空路線開航30周年、派遣長崎縣訪華團

2010年(平成2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長崎總領事館開設25周年

2010年(平成22年),習近平副主席會見知事

“2011年(平成23年),長崎縣與上海市建立友好關係15周年、在湖北省武漢市“辛亥革命博物館”“中山艦博物館””

2011年(平成23年),長崎縣與上海市建立友好關係15周年、在湖北省武漢市“辛亥革命博物館”“中山艦博物館”以“辛亥革命與長崎”“中山艦與長崎”為主題設定長崎縣專欄、長崎縣與湖北省達成“長崎縣湖北省友好交流項目協定書”

2012年(平成24年),“長崎~上海航路”正式通航(現在休航中)

2012年(平成24年),長崎縣?福建省友好結盟30周年

2013年(平成25年),長崎縣日中親善協定會成立40周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