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廣播(NHK)交響樂團

日本廣播(NHK)交響樂團

日本廣播交響樂團是日本音樂表演團體。成立於1926年10月5日,原稱新交響樂團,後稱日本交響樂團,1951年改稱現名。樂團演出頻繁,經常在廣播、電視和音樂廳中露面。該團平均每年演出140多場,其中有定期音樂會60場,聽眾30萬人次,演奏曲目範圍廣泛,聽眾數量多。樂隊弦樂突出,合奏效果好。在演出中,樂團在世界著名指揮家夏爾·迪特瓦的指揮下演奏了中國女作曲家陳怡的《歌墟》、拉赫馬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第三號d小調》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音樂《彼得魯什卡》等曲目。

概述

日本廣播交響樂團是日本音樂表演團體。成立於1926 年10月5日,原稱新交響樂團,後稱日本交響樂團,1951年改稱現名。樂團演出頻繁,經常在廣播、電視和音樂廳中露面。該團平均每年演出140多場,其中有定期音樂會60場,聽眾30萬人次,演奏曲目範圍廣泛,聽眾數量多。樂隊弦樂突出,合奏效果好。在演出中,樂團在世界著名指揮家夏爾·迪特瓦的指揮下演奏了中國女作曲家陳怡的《歌墟》、拉赫馬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第三號d小調》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音樂《彼得魯什卡》等曲目。日本廣播交響樂團

日本廣播交響樂團是日本音樂表演團體。成立於1926 年10月5日,原稱新交響樂團,後稱日本交響樂團,1951年改稱現名。樂團演出頻繁,經常在廣播電視和音樂廳中露面。該團平均每年演出140多場,其中有定期音樂會60場,聽眾30萬人次,演奏曲目範圍廣泛,聽眾數量多。樂隊弦樂突出,合奏效果好。1979年夏來中國演出。樂團不設常任指揮,由岩城宏之、森正、外山雄三任指揮。這個四管編制的樂團有128人。

樂團簡介

日本廣播(NHK)交響樂團日本廣播(NHK)交響樂團
這是1926年以近衛秀為中心而組建的樂團,當時稱作“新交響樂團”,次年開始舉辦定期演奏會。1935年,近衛擔任常任指揮,該團從此活躍於日本樂壇。後改稱日本交響樂團後,由高尚忠山田雄一任指揮。1951年隸屬於日本廣播協會(NHK),由此改稱日本廣播交響樂團。
日本廣播協會(NHK)交響樂團,是全日本最傑出的樂團,四管編制,全團人員共128名,每年平均演出140場左右(其中定期音樂會60場),聽眾達30萬人次。該團的弦樂部分特別突出,合奏效果也十分完美,其充實的演奏能力,堪與歐美的樂團相媲美。特別是在演奏日本現代作品時,該團最能發揮他們的實力。

樂團指揮

日本廣播(NHK)交響樂團阿詩肯納吉
鋼琴家兼指揮阿詩肯納吉將從2004年9月開始擔任東京NHK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NHK電視台10月29日宣布了這一訊息。

在3年的契約期限內,阿詩肯納吉每年指揮樂團演出7個星期,並進行一次國外巡演。在正式上任之前,阿詩肯納吉從2003年9月開始擔任樂團的藝術顧問。

現擔任NHK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是瑞士指揮家迪圖瓦,將在2004年卸任。

訪華演出

日本廣播(NHK)交響樂團日本廣播(NHK)交響樂團
1998年11月28日久負盛名的日本廣播協會交響樂團北京世紀劇院以精彩的演奏向中國音樂愛好者獻上了一份冬日的問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和1000多名首聽眾一起欣賞了演出。李嵐清在演出前會見率團來訪的日本廣播協會會長海老澤勝二時說,值此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20周年之際,江澤民主席正在日本進行國事訪問之時,海老澤會長率日本廣播協會交響樂團來華演出,將為中日兩國的文化交流、為中日友好譜寫
新的樂章。日本廣播協會同中國廣播電視界的良好合作為促進中日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動中日友好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演出中,樂團在世界著名指揮家夏爾·迪特瓦的指揮下演奏了中國女作曲家陳怡的《歌墟》、拉赫馬尼諾夫
《鋼琴協奏曲第三號d小調》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音樂《彼得魯什卡》等曲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