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扎什倫布寺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

扎什倫布寺是中國藏傳佛教的格魯派寺院,位於西藏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

基本信息

概述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 坐落日喀則城西尼瑪山東尾的扎什倫布寺(簡稱扎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在西藏的四大寺院之一。據記載,扎寺為黃教始祖喀巴的弟子一世達賴根敦珠巴主持興建。到四世班禪羅桑曲吉擔任扎寺赤巴(住持)時,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從此,扎什倫布寺成了歷代班禪的駐錫地。扎什倫布寺藏語意為“吉祥須彌”。1961年3月4日,扎寺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詳細

 扎寺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周圍築有宮牆,宮牆沿山勢迤邐蜿蜒,周長3000多米。寺內有經堂57間,房屋3600餘間。整個寺院依山坡而築,背附高山,座北向陽,殿宇依次遞接,疏密均衡,和諧對稱。金頂紅牆的高大主建築群更為雄偉、渾厚、壯觀。遠處眺望,樓台醒目,殿堂疊聳,金碧輝煌,巨觀而壯美。進寺觀看,香爐紫煙升騰,供檯燈火閃爍,眾佛尊容各異,形態十分逼真。大殿里,僧侶誦經井然;佛像前,信徒頂禮膜拜。500多年來它強烈地吸引著國內外佛教信徒、遊人在這裡朝拜、觀瞻。
大經堂,即錯欽大殿,是扎寺最早的建築,歷時12年建成。大經堂前,有個600多平方米的講經場,這個場地是班禪對全寺僧人講經及僧人辯經的場所。講經場四壁,有石鑿而成穴居於洞壁的佛教祖師、四大天王、十八羅漢和形態各異的1000尊佛像。北牆正中,繪有黃教祖師宗喀巴等尊者形象和80位佛教高僧及各種飛天仙女、菩薩。大經堂內,48根朱漆大柱遙相挺立,承托殿頂,殿堂正中有班禪的寶座。大殿左側,是公元1461年,在阿里古格王覺吾扎蚌資助下擴建的大佛堂,當中塑造了一尊高11米的彌勒佛像,佛像面部形態慈善和藹,端莊嫻靜,由尼泊爾工匠與藏族工匠共同完成。大殿堂右側,是度母佛堂,裡面安放著高2米的白度母銅像,兩旁是泥塑的綠度母像。經堂裡面用喜馬拉雅山麓的片岩鋪成,整個環境瀰漫著一種修行煉法的濃厚氣氛。
甲納拉康佛堂。甲納拉康,意為“漢佛堂”,是西藏其它寺院不曾多見的佛堂。佛堂內珍藏著歷代皇帝贈送班禪的永樂古瓷、金銀酒盞、茶碗碟盤、玉石器皿、紡織品類等諸多禮品。最早有唐代的九尊青銅佛像,相傳是文成公主帶進藏的。晚些的有元朝時期的一尊騎在野豬上面的赤身女度母銅像,還有清朝皇帝賜給班禪的一枚重16.5斤、上鐫漢、蒙、藏三種文字的金印。此外,還有寶石佛珠、封誥敕書、經卷等。
漢佛堂偏殿,有一清朝駐藏大臣與班禪的會晤堂。正殿,掛著清朝乾隆皇帝身著袈裟、手端法輪的大幅畫像,像下立有道光皇帝的牌位,上寫有“道光皇帝萬歲萬歲萬萬歲”文字。每逢皇上下詔,班禪接旨受封后要在皇帝牌位前叩首謝恩。漢佛堂內的文物,不言而喻地證明了西藏地方與歷代中央朝廷的隸屬關係。
強巴佛殿,在扎什倫布寺西側,內有強巴銅佛像一尊,最為引人注目。大殿建於1914年,由九世班禪曲吉尼瑪主持修建。殿高30米,建築面積862平方米。佛殿全為石壘砌,接縫密實,莊嚴肅穆。整個佛殿分四大階梯狀,層層收攏高出。每層頂角各臥雄獅一尊。上部殿檐系綴銅鈴,殿堂以銅柱金頂裝飾,氣勢雄偉壯闊。強巴佛跏趺在高達3.8米的蓮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俯瞰著寺宇。佛像高26.2米,肩寬11.5米,腳板長4.2米,手長3.2米,中指周長1.2米,耳長2.8米,是巨型雕塑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銅塑佛像。鑄造這尊佛像,由110個工匠花費4年時間完成,共耗黃金6700兩、黃銅23萬多斤。佛像眉宇間白毫鑲飾的大小鑽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有1400多顆,其它珍貴裝飾為數更多。
靈塔祀殿。扎寺的靈塔是歷代班禪的法身塔。扎寺里修建的班禪靈塔共有8座,“文革”中,五至九世班禪靈塔祀殿被毀。1985-1989年,十世班禪大師為五至九世班禪重新修建了一座合葬靈塔祀殿,取名“扎什南捷”(吉祥天國)。四世班禪的靈塔,七十年代重建在原五世班禪的靈殿里。一至三世班禪的靈塔祀殿不在扎寺,一世班禪曾任甘丹寺第三任赤巴(住持),圓寂後靈塔修建在甘丹寺。二、三世班禪生前任恩貢寺(今日喀則江當鄉)赤巴,圓寂後其靈塔均修建在恩貢寺。
四世班禪羅桑曲吉(1567-1662)的靈塔十分豪華,這要歸功於他對扎什倫布寺的重大貢獻。扎寺初建成時,當時只有大經堂下面一層,規模不大,僧人也不算多。四世班禪時,大經堂擴建到三層,並修築了其它經堂,這也是扎寺最大的一次擴建,它對於弘揚佛法、傳教授義、擴大扎寺影響起了積極作用。後來,經過歷代班禪的擴建,才形成了今天這樣的規模。四世班禪活了94歲。由於他對扎寺的突出貢獻,僧徒們為紀念他,用4年零130天,於公元1666年建成這座豪華的靈塔殿堂,靈塔高11米,花費黃金2700餘兩,白銀3.3萬兩,銅7.8萬斤,綢緞9000餘尺,此外,還有珊瑚、珍珠、瑪瑙、松耳石等共7000多顆,色彩繽紛,榮耀華貴。
五至九世班禪合葬靈塔祀殿扎什南捷,從開工到1989年1月22日舉行開光大典,歷時三年零八個月,總建築面積1933平方米,高33.17米,其中靈塔高11.52米。塔身鎏金以銀皮包裹,遍鑲珠寶,雕飾華美,造型莊嚴,塔內裝藏也非常考究,數目繁多。五至九世班禪遺骨,分裝在5個檀香木匣內,安放在靈塔的寶瓶里。靈塔正中安放著九世班禪曲吉尼瑪的銅像。大殿四周牆壁繪有藏傳佛教各教派著名高僧業績的壁畫。
釋頌南捷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大師的靈塔祀殿。大師生前是著名國務活動家、偉大的愛國者,中國共產黨的忠誠朋友,中國藏傳佛教的傑出領袖,中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1989年1月28日,在日喀則圓寂。為了表達黨和國家及人民民眾對班禪大師的緬懷之情,在大師圓寂後的第三天,黨中央國務院就決定在扎什倫布寺修建大師遺體靈塔祀殿,供人們瞻仰朝拜。
經多方實地勘察、論證和設計,1990年9月20日舉行了靈塔開工奠基。為建好靈塔祀殿,國家撥出6424萬元,黃金614公斤,白銀275公斤。在工程進行中,社會各界人士和民眾也積極支持靈塔祀殿修建工作,參加義務勞動,自願捐款捐物。歷經三年時間,1993年9月4日,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大師靈塔祀殿開光盛典在扎什倫布寺隆重舉行。
如今,展現在世人面前的釋頌南捷大殿,總建築面積為1933平方米,高35.25米。整個建築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築風格為主,吸收了唐、清建築藝術特色和佛教靈塔建築形式,祀殿由紫紅色和棕色兩大建築部分組成,殿頂覆蓋金頂。靈塔金塔面積為253平方米,塔高11.55米,塔身以金皮包裹,遍鑲珠寶,共安放寶石袋818個,共24種珠寶6794個。
塔內裝藏也十分豐富,按照宗教儀軌,整個靈塔內裝藏分為上中下三層。下層裝有青稞、小麥、大米、茶葉、鹽、鹼、各種乾果和糖類、檀香木、各種藥材、各種綢緞、金雕的馬鞍、犀牛角、銀寶、珠寶、大師袈裟和藏裝。中層裝有大藏經和格魯派三大祖師的經典著作及歷代班禪的經典著作、歷代班禪經師的著作、貝葉經、金汁書寫的佛經等。在塔的上層裝有佛經和佛像。十世班禪大師的法體完好地安放在眾生福田的中央,周圍放置了各種宗教用品,如袈裟、唐卡、佛像、經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