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過敏

日光依據波長可分為不同的光譜區,具有生物學效應的光譜從短波紫外線到紅外線,而到達地面照射於人體的日光主要有中波紫外線,長波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中波紫外線只能達到表皮的基本層,過強的照射會引起表皮細胞的變性壞死,黑素細胞受紫外線照射後能產生過多的黑素,長波紫外線可深達真皮,引起膠原纖維嗜鹼性變性,造成光老化,紅外線在皮膚上主要產生熱效應。

摘要

日光引起的過敏皮膚病指日光照射於人體可引起皮膚的急性或慢性炎性變化,甚至激發皮膚的癌前期病變及誘發皮膚癌。

概述

日光依據波長可分為不同的光譜區,具有生物學效應的光譜從短波紫外線到紅外線,而到達地面照射於人體的日光主要有中波紫外線,長波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中波紫外線只能達到表皮的基本層,過強的照射會引起表皮細胞的變性壞死,黑素細胞受紫外線照射後能產生過多的黑素,長波紫外線可深達真皮,引起膠原纖維嗜鹼性變性,造成光老化,紅外線在皮膚上主要產生熱效應。

疾病類型

日光引起的皮膚病可分為:日曬傷,光毒反應,光變態反應等。日曬傷是日光暴曬後皮膚接受了超過耐受量的中波紫外線而引起的急性皮膚炎症。光毒反應是任何個體接受了超量日光照射或雖為常規照射量,但皮膚含過量能吸光的物質或其他光敏物質是皮膚表面出現的急性損傷性反應,長期反覆大量日曬也可引起光毒反應。

臨床症狀

光變態反應發生在少數過敏體質的人群中,當體記憶體在有的一定數量光敏物質時,經紫外線照射後形成光化合物,並與體內大分子結合形成完全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抗體或使淋巴細胞致敏,發生皮膚變態反應,潛伏期一般為數日,皮疹主要發生在日曬部位,可表現為日光性蕁麻疹,多形性日光疹,光變態反應性接觸性皮炎,光感性藥疹等。

檢查與鑑別

光毒性和光感性兩種反應臨床上有時不易區分,有時初起是光毒性反應,但繼之可產生光變態反應,或兩者同時存在。
治療
日光引起的皮膚病:
1、局部治療
(1)2.5%消炎痛溶液(純乙烯、醇丙二醇、二甲基乙醯胺,比例為19∶19∶12)外搽。
(2)大皰滲出液多時,可用2%~4%硼酸溶液;牛奶液(牛奶和水50∶5)或生理鹽水(一茶匙鹽溶於500~600ml水中)等溶液進行濕敷,每次15~20分鐘,一日2~3次,直到水交乾涸,大部分水皰可不必處理。
2、全身治療
(1)抗組織胺藥:用於刺癢性日曬傷,賽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撲爾敏4~8mg每日3次口服;息斯敏10mg每日一次口服。
(2)止痛藥:阿斯匹林1g每日3次口服;撲熱息痛0.25~0.5g每日3~4次口服。
(3)皮持類固醇激素:嚴重的曬傷可用強的松10mg每日3次口服,用2~3天,但要在曬傷後36小時後或更短時間內套用,有減輕紅腫熱痛的作用。
(4)脫敏治療:按病情適當服用歐敏克。
3、中醫藥治療中醫稱日曬作為了日曬瘡,治則以涼血清熱,除濕祛風,方劑可用涼血消風散加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