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毅夫

於毅夫

於毅夫於1903年生於天津的一個地主家庭,祖籍吉林雙城辛家窩堡。少時讀私塾,1918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1922年考入北京平民大學,1924年轉入燕京大學,愛好文學寫作,曾參與創辦《燕大周刊》、參加編輯《京報副刊》和組織綠波社等工作。1933年春起參加中共地下情報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濟南、滄州等地,組建東北救亡總會山東分會,向東北軍將領宣傳走抗日救國的道路。1945年11月任嫩江省政府主席。1947年春任黑龍江省政府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共吉林省永吉縣委第一書記兼吉林市委書記、中共吉林省委書記處書記、吉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是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1982年病逝於長春,享年79歲。是新中國元勛級人物。

於毅夫

(1903-1982)原名於成澤,筆名洪波逸凡。吉林雙城辛家窩堡(今屬黑龍江肇東)人。

出生

地主家庭,其父早年追隨孫中山,曾被委任為黑龍江省宣撫使,後遭軍閥通緝,攜家遷居天津。少時讀私塾,1918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參加五四運動後的示威請願鬥爭。1922年考入北京平民大學,1924年轉入燕京大學,愛好文學寫作,曾參與創辦《燕大周刊》、參加編輯《京報副刊》和組織綠波社等工作。1925年參加北京聲援五卅運動的滬案後援會活動。1926年任燕京大學學生會主席,帶領同學參加三一八慘案的遊行示威,積極搶救受重傷的同學。同年秋大學畢業後,投筆從戎,參加北伐戰爭。後到鄭州任馮玉祥部國民聯軍前敵總指揮部政治部編輯股股長。大革命失敗後脫離部隊到北平,後任民國大學圖書館館長兼出版部總編輯,主編校刊。1928年秋隨東北軍回到東北,任黑龍江省立第一中學校長。同年冬組織反日的省護路後援會,被推為會長,曾赴南京請願。1930年秋到天津任市長張學銘的秘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不滿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憤而辭職遷居北平。1933年春起參加中共地下情報工作,不久利用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參事身份收集軍事政治情報,並先後參加復東會、四維學會的活動。1935年夏起在東北人民抗日會工作,主辦會刊《東北之光》。193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9月後曾赴西安向張學良面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同年12月在北平參與組織東北旅平各界抗日救國聯合會。1937年6月參與領導成立東北救亡總會,被選為常務委員兼宣傳部部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濟南滄州等地,組建東北救亡總會山東分會,向東北軍將領宣傳走抗日救國的道路。1938年秋率東北救亡總會遷往重慶,任中共東北救亡總會黨團書記兼《反攻》半月刊總編輯。1941年春轉移至香港,從事抗日統戰工作。1942年夏到上海從事地下工作。1943年3月進入華中解放區,先後任新華社華中分社總編輯、新四軍情報部副部長、聯絡部部長,參加敵後抗日游擊戰爭。抗戰勝利後任中共中央華中局調查研究室主任。1945年11月任嫩江省政府主席。1947年春任黑龍江省政府主席。參與領導黑龍江省土地改革和恢復發展工農業生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共吉林省永吉縣委第一書記兼吉林市委書記、中共吉林省委書記處書記、吉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是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1982年6月11日因病在長春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