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康:吃好每天3頓飯

於康:吃好每天3頓飯

營養專家於康為您解讀“吃”的秘密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1、營養專家於康為您解讀“吃的秘密”

2、不忽悠某一種食材的養生功效,不歪曲食物本身的科學常識,不誇大某一種食材的保健作用。簡而言之,綠豆沒有那么神,大蒜也沒有那么狠!

3、引領讀者從紛紛擾擾的養生雜談中回到大眾健康的根本:吃好每天三頓飯。

4、回歸食物的營養這一健康的最本源,吃好飯,吃對營養選對食材,遠離常見病。

5、《於康:吃好每天3頓飯》是第一本系統講述怎樣吃好每天三頓飯的書!

內容簡介

《於康:吃好每天3頓飯》為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於康教授扛鼎力作。

飯,人人都得吃,一輩子都在吃,但是,吃飯的智慧,卻未必人人都懂。

每日三餐,怎樣能吃對?

你還在被不正確的營養觀念忽悠嗎?

你擔心食品安全問題嗎?

你知道選對鹽就能讓血壓下降嗎?

你知道什麼該多吃、什麼該少吃嗎?

專家為你撥開吃的迷霧,針砭社會熱點,糾正營養觀念。大到營養科學,食品安全,常見慢性病,小到一茶一飯一種食材。悉心傳授營養知識,幫您掌握吃飯的智慧,教您怎樣吃最健康。

作者簡介

於康,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醫師、教授

北京電視台《養生堂》《身邊》欄目

中央電視台《健康之路》欄目

河北電視台《讀書》欄目特約專家

《中華臨床營養雜誌》副主編

衛生部營養標準委員會委員

中華預防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委員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健康管理及健康保險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多年來從事臨床營養支持、治療與學術研究工作,擅長營養風險篩查、營養評定以及糖尿病、腎臟病、痛風症,外科手術,妊娠糖尿病等各類疾病的營養治療和腸內營養支持。

先後獲得日本外科代謝和營養學會青年研究獎、中國營養學會腸外及腸內營養研究成果獎、北京協和醫院優秀論文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優秀教師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民健身活動優秀工作者獎、北京市東城區健康促進工作者獎等。

目錄

吃好每天三頓飯

吃得不當引燃全身疾病

營養的前提是安全

不偏食,身體才能真的好

到底什麼該多吃,什麼該少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要記牢

三頓飯,怎么吃

健康早餐的黃金法則

推薦種明星午餐食物

晚餐吃不好,疾病跟著跑

您吃對順序了嗎?

正確的上菜順序該怎樣

三頓飯里的營養素

能量=生命,不要命的人才不吃飯

沒有能量就沒有生命

三大供能營養素

能量不平衡,疾病纏上身

食物能量計算“三部曲”

鉀和鈉,鹽裡面的朋友和冤家

補鉀多吃菌類和綠葉菜

從高鹽變成低鹽,收縮壓就能下降毫米汞柱

口味重,讓你一年多長公斤

為什麼我們的油攝入量會高出這么多呢?

同樣的一勺油,我們可以有三種選擇

高價食用油營養未必高

橄欖油並非保健品

不喝水一定會生病

等到口渴再喝水就晚了

人一天該喝毫升水

飲水時間表

不要偏信概念水,涼白開水就是最好的日常飲料

維生素與維和部隊

維生素的鮮明 “個性”

為什麼要“補”維生素

維生素A:夜視力和角膜保護神

維生素D:強身壯骨有功效

維生素E:抗衰老明星

維生素C:解決睏倦疲勞、牙齦出血

維生素B與“腳氣病”

維生素B與“爛嘴角”

葉酸與貧血

食物中的營養彩虹

嘴巴也“好色”

紅色食物:抗衰老,保護心血管

黃色食物:含有維生素E和膳食纖維

黑色食物:含有抗氧化的好東西

藍色食物:強大的抗腫瘤功能

白色食物:提高免疫功能、預防潰瘍病和胃癌、保護心臟

膳食纖維為什麼被炒得這么熱

膳食纖維:人體的“清道夫”

可溶性膳食纖維降低餐後血糖,不可溶性膳食纖維防治便秘

礦物質,知多少

人體少不了礦物質

鈣:擔負著生命重要的生理功能

鐵:缺鐵可引起缺鐵性貧血

鋅:胎兒生長發育的“生命火花”

鉻:“葡萄糖耐量因子”

硒:保護心肌有奇效

食物是最好的美容品

皮膚乾燥可能是因為缺乏必需脂肪酸和維生素A

皮膚淤斑可能缺乏維生素K和維生素C

傷口遲遲不癒合可能缺乏蛋白質、鋅和維生素C

皮膚出現濕疹皮疹可能缺乏B族維生素

選對食材不生病

每天一餐應有一菌

名貴食材的平民替身

燕窩:豆腐、銀耳也能移花接木

海參:不如一天兩個雞蛋清

人參:常吃蘿蔔賽人參

鮑魚:可比一天~袋奶

魚翅不如豬腳

火龍果是不甜的高糖水果

牛奶招誰惹誰了

喝牛奶會致癌?

早餐奶不能代替早餐

舒化奶、有機奶、脫脂奶、高鈣奶都是啥

沒有添加任何成分的奶最好

骨湯補鈣不如牛奶

牛奶怎么喝?

喝牛奶有四忌

談肉色變該不該

肉類營養大調查

不吃肉容易缺乏維生素B

每天吃二兩肉

魚肉:讓好膽固醇升高,壞膽固醇降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鴨肉:單不飽和脂肪酸接近橄欖油

豬肉:含鐵量比其他肉類高

水果嚼疑天上味,一顆功效價千金

水果開胃嗎?

吃水果要講究三看五不可

水果什麼時候吃最好

美容奇果—草莓

蘋果: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

維生素C之王獼猴桃

蔬菜應該怎么吃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蔬菜購買不該看蟲眼

蔬菜放在冰櫃裡面也會損失維生素

蔬菜巧烹味尤長

日啖蔬菜斤,苗條健康十分

最好不要吃剩菜

抗癌明星話蘆筍

不老“仙丹”捲心菜

“餐桌上的降壓藥”—芹菜

韭菜美名“洗腸草”

小小番茄保護心臟

明目良品胡蘿蔔

低脂纖維“罐頭”—魔芋

蘿蔔熟,醫生哭

土豆與穀類混吃可提高蛋白質利用率

唯一含前列腺素A的洋蔥

怎么吃蒜最營養?

分級選零食,好吃也不胖

優選級零食:水果、堅果

條件級零食:朱古力和海苔

限制級零食:果凍、膨化食品、醃製食品、曲奇

不吃主食,大錯特錯

主食不能過於精細

大米:盤中粒粒皆辛苦

面:老年人最好吃發麵

粗糧雖好,亦有宜忌

宋美齡活到歲和燕麥有關係

豆類:最具有營養價值的是黃豆

玉米:國際抗癌協會公布的抗癌食品

薯類: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

主食的最佳替代品—紅薯

吃雞蛋會升高膽固醇嗎?

雞蛋是平民飲食第一位

柴雞蛋只是口感好

烏雞蛋和普通雞蛋差別不大

毛蛋裡面細菌多

特殊加工的雞蛋吃前最好蒸幾分鐘

紅皮雞蛋VS白皮雞蛋

巧手烹調,熱量食譜

烹調術語知多少?

如何讓烹調達到最佳效果?

選購質精味美的食物做原料

巧用小小調味品

每日三餐健康食譜~千卡

每日三餐健康食譜~千卡

每日三餐健康食譜~千卡

每日三餐健康食譜~千卡

每日三餐健康食譜~千卡

每日三餐健康食譜~千卡

前言

我們注定要和食物相伴一生

人這輩子從一出生開始,都要和食物打交道,如果以活到70歲的男性為主計算,那么一輩子吃下去的食物一共是50~60噸,也就是說一輛可以運2.5噸的卡車一共要運20~30車才能把你一輩子吃的食物運完。

人這一輩子要吃多少次飯呢?

平均算下來,人一輩子吃飯的次數是75000頓飯。男性平均有70歲壽命,而女性比男性還長10歲,女性要活到80歲,可能要吃8萬頓,還不包括消夜。食物被我們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吃掉,進入我們的身體,並且變成構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我們的身體就像是一個湖,上游是我們每天吃的東西,下游是每天死亡的細胞和代謝的廢物,如果上游的水源不好,每天流進大量的泥沙,還能維持湖泊的清澈和通暢么?

這么大的食物量流進人體這個湖泊當中,當然可能引起身體的變化。你在1小時以前吃下去的食物,就在你體內發生著作用。而你在2小時之後又要進食,新的作用又會產生。所以可以這么說,人就是人所吃的食物所塑造的結果。國外所說的“YOU ARE WHAT YOU EAT”,也就是說“你就是你吃的結果”,也就是說人就是人這一輩子吃下去的60噸食物所塑造出來的結果。

從極端一點的例子來講,一個70年都在吃素的人和一個70年都在吃肉的人相比,不僅是健康程度不一樣,他們連性格都會產生巨大的差別。現在科學已經發現食物可以改變性情。比如香蕉中含有5-羥色胺,可以引起人體快樂性興奮因子的增加,所以有些學者說香蕉是快樂食品。那么有些肉里可能含有一些性急、急躁等情緒的因子,這些都可能對情緒造成影響。

有人會說,我已經吃下去這么多食物了,現在還來得及嗎?當然來得及。營養的好處在於從任何的年齡段開始都來得及,當然越小越好。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每天接觸到大量關於生病了應該吃什麼,應該怎么吃,能不能吃一些昂貴的補品這類的問題,作為一名營養醫生,我深感人們對營養知識需求的迫切和一些營養誤區的貽害,人們往往在吃這件事上,特有主張又特沒主張,有主張在什麼地方呢?專吃貴的、好的、難找的、不常吃的;沒主張就是容易被誤導,輕易相信什麼靈丹妙藥、吃一種東西能解決所有問題這類的說法。不客氣地說,在中國,營養盲比文盲還要多。

如何健康地吃,營養地吃,吃出一個健康的身體而不是有病的身體?儘管有的人花了一輩子的時間也不見得能真正弄懂,或者真正做出改變,但是相信只要我們認真地學習,吃好每一口飯,積少成多就會產生質變。

但有些人因為過於關注自己的身體,弄得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這又進入了另一個誤區,營養不是讓大家變成苦行僧,例如糖尿病人,不能吃甜食,需要忌口,這使得愛吃甜食的人們十分痛苦。甚至在美國一度出現了一個教訓,糖尿病人們在食物上造反了與其不能吃冰激凌,不能吃朱古力,不如放開了,每天大魚大肉,盡情吃喝,寧肯少活十年,也要滿足口腹之慾。

後來專家們坐在一起檢討,為什麼費了這么大的勁,人們卻不聽呢?因為他們沒有觸及老百姓真正關心的話題。一個需要控制膽固醇的病人從四川打電話給專家,詢問自己能不能吃。專家讓他儘管吃,只要之後不再大盤大盤地吃肉,每天只吃那么一點點,病人的膽固醇並不會升高。如果當時他不讓病人吃,那么病人所產生的緊張焦慮的情緒,絕對比吃了那口肉而造成的危害要多。

所以,講營養並不是要給大家戴枷鎖,但是並不代表不會對大家提這些小小的要求:

一、不要在合上這本書之後就渾身輕鬆,覺得所有的營養問題都搞定了。這是不可能的,營養問題絕對不是可以速戰速決的,而是一場持久戰。就好像減肥,靠某種減肥藥在十天內掉了二十斤之後,就覺得自己減肥成功了。這是不可能的。這十天讓你掉的那二十斤只是水分,而不是脂肪。

二、走出一個怪圈。心明明知道油炸食品是不好的,但是當油炸食品放到面前時,就會寬慰自己,等下一頓飯再去平衡吧。如果你一直將希望寄托在下一餐的話,你是永遠不可能成功的。請在合上這本書之後,就立刻開始改變你的食譜吧。

三、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營養必需堅持,就像下面我們會提到的減肥。減肥最可怕的是反彈。許多減肥的朋友,在前兩個月時是十分努力的,可是到了第三個月就堅持不了而放棄了。這是十分可怕的,不僅體重立刻反彈,而且造成過去減去的重量,又加倍補償回來了。

大自然造就人,同時也生髮萬物,人和食物相處了幾百萬年,共同進化,共同生存,其中自然有很多不言而喻的道理,所以人不僅僅應該懂得食物的營養,更應該尊重其中蘊含的道理,一輩子都要善待食物,要跟食物打好交道。

於康

2011-11-1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