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代工程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中國的一項文化工程,是一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的科學研究項目,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系統工程。1995年秋,國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請在北京的部分學者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會上宋健提出並與大家討論建立夏商周斷代工程這一構想。

簡介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的科學研究項目,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系統工程。該工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九五計畫”中的一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該工程正式啟動於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通過國家驗收。

立項過程

1995年秋,國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請在北京的部分學者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會上宋健提出並與大家討論建立夏商周斷代工程這一構想。

1995年底國務院召開會議,成立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國家科委、自然科學基金會、科學院、社科院、國家教委(今教育部)、國家文物局、中國科協共七個單位的領導組成,會議聘請了歷史學家李學勤、碳-14專家仇士華、考古學家李伯謙、天文學家席澤宗作為工程的首席科學家。

1996年春,夏商周斷代工程組織了一個由不同學科的21位專家形成的專家組,並擬定了夏商周斷代工程可行性論證報告。可行性論證報告在1996年5月得到了通過。

1996年5月16日國務院召開了會議正式宣布夏商周斷代工程開始啟動。這一科研項目,涉及歷史學、考古學、天文學、科技測年等學科,共分9個課題,44個專題,直接參與的專家學者達200人。

研究方法

夏商周斷代工程對傳世的古代文獻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材料進行了蒐集、整理、鑑定和研究;對其中有關的天文現象和曆法記錄通過現代天文學給予計算從而推定其年代;同時對有典型意義的考古遺址和墓葬材料進行了整理和分期研究,並進行了必要的發掘,獲取樣品後進行碳-14測年。

結論與意義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斷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代約開始於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紂之年)定為公元前1046年。依據武王伐紂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確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來的年表和西周諸王年表。

夏商周斷代工程主筆李學勤篤信乾支日,其無年斷代學術理論有著龐大的論著體系支持,對中國歷史研究的影響巨大,西周及前是否存在乾支日的使用,尚沒有文獻和文物的支持。《夏商周年表》沒有乾支年的支持,疑點太多。與此針鋒相對格格不入的是,陳君儉發現先秦五千乾支年曆,至少周武王伐紂甲子年是明確,與尚書武成/青銅器一致。孰是孰非,爭鳴正在進行。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工作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給出了一個時間上的標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