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莞人

“新莞人”稱謂濃縮了一座城市對外來建設者的包容和人文關懷。在改革開放30年中,他們為東莞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血汗,他們曾被叫做盲流、民工、打工仔或是外來妹、外來工。隨著經濟的發展,執政能力的提高,東莞的決策層進一步解放思想,為上千萬外來工正名。2007年4月16日起,東莞上千萬外來工有了一個響亮的新稱謂——新莞人。很快這個新稱謂傳遍了東莞的大街小巷,並且得到了廣泛認可。

名稱由來

新莞人新莞人

2007年4月16日廣東東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經過三個多月的徵集意見和討論,東莞“外來工”新稱謂大討論取得滿意的結果。

“外來工”稱謂問題一直受到東莞上下的廣泛關注。部分政協委員提出“外來工”稱謂隱含了一定的歧視意義,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也不利於廣大外來人口與本地戶籍人口的融洽相處。

“外來工”的“外”字首先使本地人和外地人造成一種概念上的隔閡,這個稱謂不太好,提出要綜合徵集各方面意見,逐步改變“外來工”稱呼。市委宣傳部等有關部門迅速組織力量,通過電話訪問、網上調查、個人訪談和召開座談會等渠道,廣泛徵集社會各界人士對“外來工”稱謂的變更意見。市委宣傳部和社科聯組織召開“改變‘外來工’稱謂座談會”,廣泛徵集社科專家、基層社區代表、企業代表意見。 《東莞日報》東莞廣播電視台陽光網等市屬媒體及《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等駐莞媒體開展了“外來工”新稱謂的徵集活動。

通過各種形式,共收集到市內外社科專家、新聞媒體和企業員工意見1000多條。經過梳理和匯總,市委宣傳部最後確定46種備選稱謂提交市委、市政府討論,並提出了3種比較理想的新稱謂建議。4月16日,市委召開黨政領導班子聯席會議,對“外來工”新稱謂進行專題討論,最終確定“新莞人”為“外來工”的新稱謂。

流行概況

正名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新莞人為東莞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了青春與血汗。(資料圖片)新莞人為東莞經濟社會的發展貢獻了青春與血汗。(資料圖片)

1978年7月,港商到虎門開辦了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或許它也意味著,新莞人在東莞工作生活的時間已經接近三十年。
上世紀90年代,一部描述外來工在廣東打拚的電視劇《外來妹》紅遍了大江南北。誰會想到,在《外來妹》播出前的1990年,該劇的導演和編劇在虎門和打工者一起生活了幾個月,後來該劇又在東莞取景拍攝。一部《外來妹》,充分說明了當時的很多外來工,已經從最初的打工掙錢,走上了自覺自發的道路。他們希望在城市紮根,而不再是一個“外來工”。
“東莞的發展得益於三個特別重要的群體。外資和外來的管理人員、港商,東莞本地人,新莞人。”東莞改革開放報告文學《東方光芒》作者何建明說。30年中,新莞人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東莞,參與東莞從物質到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但在“關愛新莞人”這個提法正式提出之前,許多新莞人心中對東莞有著候鳥一般的複雜心情。
30年來,新莞人隨著東莞一起進步。“外來工”的“外”字,也已經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改名成為了必然。

一份提案加速歷史進程

沒有“新莞人”,就沒有後來的“關愛新莞人”。而提到“新莞人”,就不能不提到一個名字——房智平。2007年的我市“兩會”上,當時還是外來工身份的市政協委員房智平向市政協提交了一份名為《建議東莞市政府公文取消“外來工”這一稱謂》的提案,建議市政府在公文、政府會議上取消“外來工”這一稱謂。

1996年,大專畢業的房智平隻身來到東莞。憑藉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他成為了長安鎮某企業的宣傳員。原本認為大家到東莞只是為了打工賺錢的他,經歷過一件事情後,改變了原來的看法。“有一次工廠發洪水,我們宿舍所有的員工都自覺地背沙包去堵住工廠的門口,避免洪水進來,然後把貨物轉移到安全的地方,當時這些舉動全是自發的。”善良樸素的工友們感動了房智平,也讓他漸漸意識到,無論是政府還是工廠,都應該給予新莞人更多的關愛。
他和另外四位新莞人政協委員的這一願望,很快實現了。在2007年的我市“兩會”上,房智平等五位新莞人政協委員分別遞交了關於打擊黑診所、為外來工改名、廉租房、外來工子女教育等有關新莞人生活方面的提案。讓他們感動的是,他們的提案在2007年就都得到了落實,有的甚至成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之一。
《建議東莞市政府公文取消“外來工”這一稱謂》的提案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隨後,東莞市委宣傳部通過電話訪問、網上調查、個人訪談和召開座談會等渠道,徵集社會各界人士對“外來工”稱謂的變更意見。
“我比較喜歡‘新莞人’這個詞,親切。”吳尚是一位家裝設計師,他說,“新莞人”的稱謂讓他覺得很溫暖。2007年4月16日,我市決策層從廣泛徵集上來的“新市民”、“新東莞人”、“來莞建設者”中確定了“新莞人”這個稱謂。
從更名,到提出“關愛新莞人”,這在東莞城市30年的發展中意味著什麼?市委黨校副教授、文化教研室主任劉建中認為,作為一個城市在現代化的高標準建設中,必須要大氣,如“海納百川,厚德務實”,善待方方面面的人。

新稱謂體現城市關愛

早在“新莞人”的稱謂正式出爐之前,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庚就曾在不同場合公開表示,東莞的外來員工數量超過1000萬,是東莞一個重要的社會群體,為東莞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表示,改稱謂僅僅是個新的開始,東莞正從政治上、經濟上、工作上、生活上各方面關心外來員工,將通過建廉租房、放寬入戶政策、擴大社保覆蓋面、解決子女入學等辦法,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
隨著“新莞人”稱謂的正式提出,接下來,東莞關愛新莞人的城市暖流延綿不絕。東莞市提出了為新莞人重點做好十件事——用“新莞人”代替“外來工”的稱謂;成立新莞人服務局;保障同工同薪保護新莞人權益;建設新莞人廉租公寓;每年建十所新莞人子女學校;實施新莞人培訓工程;鼓勵新莞人參與東莞事務管理,在人大和政協中有新莞人代表,在新莞人中公選團委副書記;吸引企業人才入戶東莞;事業單位聘用人員戶籍準入;新建博士創業園,吸納更多優秀人才來東莞創業。這些舉措主要是為了讓新莞人儘快融入東莞。
2008年11月6日,新莞人服務管理局正式掛牌成立,千萬新莞人找到了“娘家”。新莞人管理局局長倫錦洪說:“新莞人以後有困難可以來找我們。”該局還將研究推出新莞人服務卡,不斷增加在社保、勞動、就業、子女入學、醫療等方面的相關優惠服務。一位參加“新莞人服務日”的新莞人感慨地說:“終於找到地方了。”
“新莞人”這樣一個名字的改變,不僅僅單純的是稱謂的改變,更多的是市委市政府進一步關注來莞建設者的信號。
如今,在東莞這個充滿實力、魅力、活力的現代化製造業名城,眾多新莞人創造著夢想,實現著夢想。

改名意義

“新莞人”包括不同領域不同性質不同層次的外來勞動者和建設者。“新莞人”的稱謂比較親切,也比較雅致,包容性強、涵蓋面廣,有利於消除本地人與外地人的隔閡,增強相互之間的理解與信任,有利於增強來莞員工對東莞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改名為“新莞人”體現了“海納百川、厚德務實”的東莞城市精神,是實施“新東莞人工程”重要舉措。

“新莞人”作為東莞一個重要的社會群體,為東莞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目前,市委、市政府正從政治上、經濟上、工作上、生活上各方面關心外來群體,採取有力政策措施,通過建廉租房、放寬入戶政策、擴大社保覆蓋面,解決子女入學等辦法,切實解決這一社會群體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優惠政策

有金融服務卡

東城世博廣場,多個部門聯合接受新莞人諮詢東城世博廣場,多個部門聯合接受新莞人諮詢

2009年11月月8日,新莞人服務管理局組織協調21個部門在東城世博廣場設點舉行“新莞人服務日”活動,現場為新莞人解答問題。
對新莞人普遍關注的新莞人服務卡,新莞人服務管理局副局長王國雄透露,本周四東城、南城等5個鎮街將試點發放新莞人金融服務卡。此卡外觀和普通銀行卡無異,但在功能方面不僅有小額支付、電子錢包等功能,還包含持卡人計生、勞動社保等信息,新莞人憑此卡可享受相應的公共服務。
首次辦理由工廠免費申報
早在去年新莞人服務管理局成立之初,就有發放新莞人服務卡的構想,這次推出的新莞人金融服務卡被王國雄稱為是新莞人服務卡的探索,本月將在東城、南城、厚街、中堂和高埗5鎮街試點。
王國雄介紹,經過調研發現,對新莞人提供新型的金融服務有迫切性,“他們到銀行存取、匯款的金額一般都比較小,但往往排隊要花很長時間。”王國雄表示,金融服務卡具有基本的銀行卡的功能。金融機構將在社區和大型工廠內設定“樂民終端”,使用者利用該卡可進行手機充值、工資查詢、消費、小額支付等,十分便利。
但區別於普通銀行卡的是,該卡還承載了各類公共服務的信息,目前已納入的包括計生、勞動和社保信息。
那么,新莞人如何獲得金融服務卡呢?王國雄表示,將由工廠為新莞人員工集體申報,首次辦卡免除費用。
3月不用將中斷但可再激活
新莞人服務卡將有“暫停”的功能,據了解,新莞人在3個時間內沒有使用該服務卡,服務卡功能將會自動暫時中斷。
如果再次回到東莞,只要提供有關資料,經過核實後,就可以再度激活服務卡。“居住時間的計算,激活卡後仍可以累計。”
服務卡是暫住證的輔助
新莞人金融服務卡與公安部門的暫住證又有何關係?王國雄表示,服務卡是暫住證的輔助,可以彌補暫住證服務功能不足的狀況。
比如在計算新莞人居住時間時,如果新莞人暫時未辦暫住證,但已辦理了服務卡,那么此後在計算在莞居住時間時,服務卡的信息將有望與暫住證政策對接,以服務卡顯示的居住時間為準。“這將為今後的子女入學和入戶提供證明。”王國雄稱。
活動現場
32鎮街昨同時舉行“新莞人服務日”活動
消防知識小遊戲受歡迎
在昨天的活動現場,最受歡迎的是消防知識小遊戲,不少新莞人都帶著孩子興致勃勃地前來參與。
市公安消防局的宣傳車就像一個小型遊樂場,車內既有類似於電腦“過關”遊戲的消防常識小問答,又有模擬119火警報警演示打分,還有電器起火的真實演示。最有趣的是車廂內的“撲救體驗”,體驗者選擇火災的場所後,投影機上就出現真實的火災場面,體驗者這時要選擇恰當的滅火器,真實地使用,噴向投影牆上的火。
一位體驗者選擇了廚房火災,在消防員的指導下,他用二氧化碳滅火器噴向廚房的火源,成功把火撲滅。消防員們一邊向市民介紹對付家具、電器、油類、娛樂場所等火災應該用哪個種類滅火器的知識,一邊呼籲旁邊的市民參與。
一旁的充氣帳篷也人氣十足。消防員模擬KTV著火的場景,只見帳篷內一片漆黑,還有逼真的無毒煙霧。“大家彎腰低身,捂住口鼻,按安全通道的指導標牌有序撤出……”在消防員的指導下,市民都“安全逃出火災現場”。
除了消防知識小遊戲之外,勞動、社會保障、公安、教育、計生等部門的諮詢台前也有不少新莞人前來諮詢。
2009年11月月8日上午9時~12時32個鎮街均組織了類似諮詢活動。王國雄表示,“新莞人服務日”活動要逐漸“常態化”,“以後希望能一個季度做一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