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艾里

3、林業:三年完成了退耕還林面積8000畝,植桑1000畝。 4、農業機械:全鄉現有大中型拖拉機6台,小型拖拉機640台。 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初級國小5所,在校教師98人,在校學生59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1、鄉情概況

1、位置:新艾里蒙古族鄉位於大安市西北部,距大安市90公司,東與燒鍋鎮鄉相鄰,南與來福鄉相連,西與舍力鎮接壤,北隔洮兒河與鎮賚縣黑魚泡想望。
2、面積:全鄉總幅員面積12.5萬畝;其中耕地2.5萬畝,占總幅員面積20%;林地4.82萬畝占總幅員面積38.6%;草原2.2萬畝占17.6%;鹽鹼地1.25萬畝,占10%。
3、區劃:“新艾里”蒙語意為“新屯”。該鄉隸屬大安市管轄,1957年成立新艾里蒙古族鄉,59年會並大紅旗鄉人民公社(現燒鍋鎮鄉),1985年4月經省政府批准恢復新艾里蒙古族鄉;鄉管轄5個村、9個自然屯,鄉鎮府建立在富興村村支部所在地前崗子屯。
4、民族和人口:據2004年末統計全鄉人口5349人,其中少數民族1123人,占總人口21%,全鄉勞動力由1985年的1518人增加到目前的2140人。全鄉黨支部9個,黨員217名,農村黨員140名。
5、自然資源:境內多為山地、灘地、鹽鹼地;二分之一的耕地為河灘地,山地以林地為主,林地資源豐富,多為落葉喬木。自1989年以來,已在鹽鹼地上實施了小井種稻,開發水田240公頃。

2、經濟概述

1、農業: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種植結構,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作為結構調整的核心。以勾踐科學的糧經飼三元經濟結構為基礎出發點,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搞好農業結構適應性調整和戰略調整,重點開發了烤菸、芝麻、蘋果元蔥、長纖維大蕘子、桑園開發,穩定水稻面積,推廣綠豆、葵花和花生新產品。
2、牧業:該鄉有著發展牧業的悠久歷史;目前羊存欄為10500隻;牛、驢、馬大牲畜1000頭,白鵝出欄2.5萬隻,豬年出欄10000頭;肉食雞40戶,平均每戶年出欄1200隻,鄉牧業收入已占農業收入的半壁江山。
3、林業:三年完成了退耕還林面積8000畝,植桑1000畝。“三還一路一網”50條1500畝
4、農業機械:全鄉現有大中型拖拉機6台,小型拖拉機640台。水利設施有機電井178眼,水田及組合井500眼。

三、文教衛生

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初級國小5所,在校教師98人,在校學生59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衛生服務業發展良好,現衛生院一所,在院職工23人。

四、鄉鎮建設

強化村屯規劃建設,重點抓好環境整治和交通、電信的建設,鄉內現有農貿市場一處,4個村通油路,完成“村村通”水泥路7公里,有線電視150戶、程控電話1180門、屯屯吃上自來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