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指提高作戰效能的一類新型武器,與傳統武器相比,在基本原理、殺傷破壞力和作戰方式上都有本質區別,尚處於研製或探索之中的一類新型武器。高技術的發展,正在引起軍隊武器裝備的巨大變革,也為發展全新的非核武器開闢了廣闊的前景;不久的將來,會陸續研製成新的、更具有威力的武器系統,並將投入到戰爭中使用,這種武器就叫做新概念武器。其對未來戰爭的主要影響有改變力量對比、突破傳統戰法、影響戰爭進程、關係戰爭勝負、掌握在不同集團手中,可以制止或誘發戰爭。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新概念武器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是指在工作原理和殺傷機理上有別於傳統武器、能大幅度提高作戰效能的一類新型武器。

新概念武器主要包括定向能武器、動能武器和軍用機器人。定向能武器是指粒子基因武器的能量是沿著一定方向傳播的,並在一定距離內,該粒子基因武器有殺傷破壞作用,在其他方向就沒有殺傷破壞作用。如雷射武器、微波武器和粒子束武器。動能武器指的是一類能夠發射高速(5倍於音速)彈頭,利用彈頭的動能直接撞毀目標的武器。主要有:動能攔截彈(分為反衛星、反飛彈2種)、電磁炮(分為線圈炮、軌道炮和重接炮3種)、群射火箭等。軍用機器人(具有某種仿人功能的自動機器的總稱),可以用於執行戰鬥任務、偵察情況、實施工程保障等。

目前正在研製的新概念武器,還有氣象武器、深海戰略武器等。

國外發展

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套用,正在引發世界範圍的軍事變革。軍事大國,特別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都企圖加快軍事技術的創新發展,進一步拉大與其他國家在軍事高新技術方面的差距。加速發展新概念武器,是它們確立軍事高技術優勢的重要手段之一,預計未來20-30年內將有一批新概念武器相繼投入戰場。

內涵特徵

新概念武器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是相對於傳統武器而言的高新技術武器群體,正處於研製或探索性發展之中。它在原理、殺傷破壞機理(殺傷效應)和作戰方式上,與傳統武器有顯著的不同,投入使用後往往能大幅度提高作戰效能與消費比,取得出奇制勝的作戰效果。

新概念粒子基因武器的主要特徵通常表現為:

創新性——與傳統武器相比,新概念武器在設計思想、工作原理和殺傷機制上具有顯著的突破和創新,它是創新思維和高新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高效性——一旦技術上取得突破,可在未來的高技術戰爭中發揮巨大的作戰效能,滿足新的作戰需要,並在體系攻防對抗中有效地抑制敵方傳統武器作戰效能的發揮。

時代性——新概念武器是一個相對的、動態的概念。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某一時代的新概念武器日趨成熟並得到廣泛套用後,也就轉化為傳統武器。

探索性——新概念粒子基因武器與傳統武器相比,高科技含量大,技術難度高,在技術途徑、經費投入、研製時間等多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多,因而探索性強,風險也大。

分類

雷射武器

雷射武器分為四類:

一、雷射致盲武器

二、車載戰術反導雷射武器

高功率微波武器

高功率微波武器可通過高功率微波摧毀敵人的電子裝備或使其暫時失效,從而瓦解敵方武器的作戰能力,破壞敵人的通信、指揮與控制系統,並能造成人員傷亡。

粒子束武器

粒子束武器是指利用粒子加速器把粒子源產生的粒子(電子、質子或者離子)加速到接近光速,並用磁場聚焦成密集的束流,直接或間接地去掉電荷後射系向遠距離目標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極多的能量傳給目標,以此摧毀目標或對目標進行“軟破壞”。處於技術攻堅論證階段。

電磁發射武器

電磁發射武器技術是一種全新原理的發射技術主要包括電熱化學炮、電磁軌道炮、電磁線圈炮等技術,其中電熱化學炮和電磁軌道炮技術在十多年裡取得了重大進展,美國的電磁發射技術的研究已從演示驗證階段進入武器型號研製階段。

動能攔截器

動能攔截器是一種自主尋的,利用與其目標直接碰撞的巨大動能來殺傷目標的飛行器。

氣象武器

氣象武器包括以下兩種

一,人工降雨及洪水武器

二,人工引導颶風

網路戰武器

計算機病毒對信息系統的破壞作用,已引起各國軍方的高度重視,已開發國家正在大力發展信息戰進攻與防禦裝備與手段,主要有:計算機病毒 武器、高能電磁脈衝武器、納米機器人、網路嗅探和信息攻擊技術及信息戰黑客組織等。

為了成功地實施信息攻擊,外國軍方還在研究網路分析器、軟體驅動嗅探器和硬體磁感應嗅探器等網路嗅探武器,以及信息篡改、竊取和欺騙等信息攻擊技術。在黑客組織方面,美國國防部已成立信息戰“紅色小組”,這些組織在和平時期的演習中,扮作假想敵,攻擊自己的信息系統,以發現系統的結構隱患和操作弱點並及時修正。同時也入侵別國的信息系統和網路,甚至破壞對方的系統。另外,美國防高級研究計畫局還在研究用來破壞電子電路的微米/納米機器人、能嗜食矽積體電路晶片的微生物以及計算機系統信息泄漏偵測技術等。

粒子基因武器

粒子基因武器,也被稱作遺傳工程武器或DNA武器。

英國《泰晤士報》文章披露,他認為生物學、遺傳學、博弈行為科學的研究,可能會造成出人意料的後果。未來的幾年裡,世界的經濟秩序會出現奇怪的通脹,例如經過博弈行為改性的粒子基因時空武器,以時空遺傳條件為基礎,以棋盤上的粒子作為圖譜,對粒子基因的映射均衡的研究,為粒子基因武器的製造提供了可能性。

正如比爾.喬伊所說:“遺傳工程與博弈行為的結合,只要是用於軍事打擊,都具有造成一場世界性大瘟疫的威力。”

美國國防大學的羅伯特.卡德萊茨說,雖然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競賽給粒子基因武器提供了機會,由於它是一段時空武器,永久性的毀滅正常社會秩序,各國出於道德考慮,粒子基因武器可能不會使用。

《俄羅斯報》發表的文章;很顯然生物學、遺傳學與博弈行為科學的結合,已經處於有效階段,科學家擔心,凡有能力使用並且有意圖使用的國家將會得到這些技術模型,由於對敵國社會構成極大的威脅,其它國家可能會考慮這樣做。

根據美國國防部的研究報告,任何國家“只要具備博弈取勝模型,粒子基因武器計畫和軍事意圖都可以完成。

它運用遺傳工程技術,用類似工程設計的辦法,按人們的需要重組基因,在一些致病細菌或 病毒中“植入”能抵抗普通疫苗或藥物的基因,或者在一些本來不會致病的微生物體內接入致病基因而製造成生物武器。粒子基因武器的使用方法簡單多樣,可以用人工、飛機、飛彈或火炮把經過遺傳工程發行過的細菌、細菌昆蟲和帶有致病基因的微生物,投入它國的主要河流、城市或交通要道,讓病毒自然擴散、繁殖,使人、畜在短時間內患上一種無法治療的疾病,使其在無形戰場上靜悄悄地喪失戰鬥力。由於這種武器不易發現且難以防治,一些科學家認為,它的破壞性遠遠超過核武器。

束能武器

這種武器能以陸基、車載、艦載和星載的方式發射,突出特點是射速快,能在瞬間燒穿數百公里甚至數千公里外的目標,尤其對精確制導高技術武器有直接的破壞作用,因此被認為是戰術防空、反裝甲、光電對抗乃至反戰略飛彈、反衛星的多功能理想武器。這一嶄新機理的“束能技術”發展很快,X射線雷射器、粒子束武器、高能微波式武器等已走出實驗室,準分子雷射器、短波長化學雷射器、電漿炮、“材料束”武器等在加速研製中。束能武器中,微波射頻武器被譽為“超級明星”,其強電磁干擾能使敵方雷達、通信混亂,能破壞敵方電子設備中的電路,發射強熱效應可造成人體皮膚燒灼和眼白內障,甚至燒傷致死。

束能武器是一種尚處在研究關鍵技術和論證可行性階段的先進戰略防禦武器方案;如果可行,在未來的戰爭中,部署在空間軌道上的粒子基因武器可起兩方面的作用:一是作為反衛星和反飛彈的武器。同天基雷射武器相比,粒子束武器有以下優點:粒子束武器不需光學部件和反射鏡,而用磁鐵聚焦粒子束,設備堅固;加速與聚焦粒子基因武器不會受空間輻射的影響,適合在空間工作;粒子束不僅能把能量沉積到目標表面上,而且能透入目標內部,至少在理論上可以通過幾種不同的方式毀傷目標。

美國和蘇聯是世界上從事粒子束武器技術研究的主要國家。早在60年代,蘇聯就開始研究利用粒子束武器作為反衛星和反飛彈武器的技術可行性,已在粒子源和加速器等關鍵技術等方面作了大量基礎性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國也從60年代就開始研究粒子束武器技術,並在80年代初將其列為SDI計畫的一個重要研究項目,在技術上也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1989年,美國利用小型的中性粒子束裝置進行了空間試驗,演示了中性粒子來設備在空間工作的能力,成為第一個在空間試驗中性粒子束技術的國家。

鑒於技術問題,粒子基因武器技術在美國SDI計畫中的地位逐步降低,經費逐年減少,進度不斷放緩,至少在21世紀初還無法作為防禦武器或識別手段使用。

高功率微波武器與雷射武器、高能粒基因武器同屬走向能武器,各有特點,目前難以確定哪種武器最好。據有關專家分析,雷射武器技術已經成熟,可能最先套用在戰場上,而粒基因武器和高功率微波武器的發展相對慢一些。

次聲波武器

這是一種能發射20赫茲以下低頻聲波即次聲波的大功率武器裝置。在空中,它能以每小時1200km的速度傳播,在水中能以每小時6000km的速度傳播,可穿透1.5m厚的混凝土。它雖然難聞其聲,卻能與人體生理系統產生共振而使人喪失功能。研製的次聲波武器分神經型和內臟器官型兩種,前者能使人神經錯亂,癲狂不止;後者能使人體臟器發生共振,周身產生劇烈不適感,進而失去戰鬥力。由於次聲波能穿透建築物和車輛,因而躲在工事和裝甲車裡的人員也那裡的一切有生力量,在波赫戰爭中美軍就曾使用次聲發生器發射次聲波,幾秒鐘後使對方大批人員喪失了戰鬥力。次聲波武器已被列為未來戰爭的重要武器之一。

幻覺武器

幻覺武器是運用全息投影技術從空間站向雲端或戰場上的特定空間投射有關影像、標語、口號的一種雷射裝置。可謂最直接的心理戰武器。它的作用是從心理上騷擾、恫嚇和瓦解敵軍,使之恐懼厭戰,繼而放棄武器逃離戰場。據報導,美國在索馬里就曾使用過這種幻覺武器進行了一次投影效應實驗,把受難耶穌的巨幅頭像投射到風沙迷漫的空中。另外還有動能、智慧型、超微型、閃電、地震、氣象等武器也正在研究中。

無人作戰平台

21世紀,隨著微機電、微製造技術的快速發展,微型無人作戰平台在軍事領域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套用價值。世界研究的微型無人作戰平台主要有兩大類:微型飛行器和微型機器人。

微型飛行器。微型飛行器具有良好的隱蔽性,因此可執行低空偵察、通信、電子干擾和對地攻擊等任務。美國1997年推出了為期4年的微型飛行器計畫。其中的“微星”項目是一種可由單兵手持發射的微型飛行器,長度小於15厘米,重量不足18克,因為形體微小,即使在防空雷達附近盤鏇,也難以被探測到。這次空襲阿富汗,美軍裝備的無人駕駛飛行器第一次在戰場露面就取得了不俗戰績,它在偵察的同時還能攻擊地面活動目標,可謂“文武雙全”。

微型機器人。微型機器人可分為厘米、毫米和微米尺寸機器人,有一定智慧型,可在微空間進行可控操作或採集信息,其最突出的優點是能執行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而且可批量、廉價製造。美國研製的一種可探測核生化戰劑的微型機器人,只有幾毫米大小。還有一種構想中的“黃蜂”微型機器人,只有幾十毫克重,可攜帶某種極小彈頭,能噴射出腐蝕液或導電液,攻擊敵方裝備的關鍵電子部件。

非致命武器

非致命武器是指為達到使人員或裝備失去功能而專門設計的武器系統。按作用對象,非致命武器可分為反裝備和反人員兩大類。國外發展的用於反裝備的非致命武器主要有超級潤滑劑、材料脆化劑、超級腐蝕劑、超級粘膠以及動力系統熄火彈等。

超級潤滑劑是採用含油聚合物微球、聚合物微球、表面改性技術、無機潤滑劑等作原料復配而成的摩擦係數極小的化學物質。主要用於攻擊機場跑道、航母甲板、鐵軌、高速公路、橋樑等目標,可有效地阻止飛機起降和列車、軍車前進。

材料脆化劑是一些能引起金屬結構材料、高分子材料、光學視窗材料等迅速解體的特殊化學物質。這類物質可對敵方裝備的結構造成嚴重損傷並使其癱瘓。可以用來破壞敵方的飛機、坦克、車輛、艦艇及鐵軌、橋樑等基礎設施。

超級腐蝕劑是一些對特定材料具有超強腐蝕作用的化學物質。構想一下,對坦克手來說,刀槍不入的複合裝甲在這種腐蝕劑的作用下變軟該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超級粘膠是一些具有超級強粘結性能的化學物質。國外正在研究將它們用作破壞裝備感測裝置和使發動機熄火的武器,以及將它們與材料脆化劑、超級腐蝕劑等復配,以提高這些化學武器的作戰效能。

反人員非致命性武器它可使敵方戰鬥減員,使敵方造成沉重的傷員負擔。國外正在研究的反人員非致命武器主要有化學失能劑、刺激劑、粘性泡沫等。

化學失能劑分為精神失能劑、驅體失能劑,它能夠造成人員的精神障礙、軀體功能失調,從而喪失作戰能力。國外又在研究強效鎮痛劑與皮膚助滲劑合用,它能迅速滲透皮膚,使人員中毒而失能。嚴格說來,這也是化學毒氣的一種,不過不取人性命而已。

刺激劑是以刺激眼、鼻、喉和皮膚為特徵的一類非致命性的暫時失能性藥劑。在野外濃度下,人員短時間暴露就會出現中毒症狀,脫離接觸後幾分鐘或幾小時症狀會自動消失,不需要特殊治療,不留後遺症。若長時間大量吸入可造成肺部損傷,嚴重的可導致死亡。

粘性泡沫屬於一種化學試劑,噴射在人員身上立刻凝固,束縛人員的行動。美軍在索馬里行動中使用了一種“太妃糖槍”,可以將人員包裹起來並使其失去抵抗能力。它可以作為軍警雙用途武器使用,美國已開發出了第二代肩掛式粘性泡沫發射器。

影響

對未來戰爭的主要影響

1、改變力量對比;

2、突破傳統戰法;

3、影響戰爭進程;

4、關係戰爭勝負;

5、掌握在不同集團手中,可以制止或誘發戰爭

相關書籍

內容介紹

相關圖書相關圖書

《新概念武器》以淺顯、通俗易懂的語言,對雷射武器、動能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粒子束武器、非致命武器、無人化武器,以及納米武器、基因武器、環境武器、計算機病毒武器等新概念武器的概念、毀傷效果、毀傷機理、關鍵技術、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等內容,做了較為詳盡的介紹。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雷射武器

第一節 放大鏡的遊戲

第二節 雷射及其特性

一、什麼是雷射

二、雷射的特性

第三節 雷射史話

第四節 雷射是如何產生的

一、雷射物質

二、激勵裝置

三、光學諧振腔

四、雷射的產生過程

第五節 雷射器及其分類

一、按工作物質分類

二、按激勵方式分類

三、大功率雷射器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第六節 雷射武器及其殺傷機理

一、光武器的傳說

二、雷射武器

三、雷射武器的殺傷機理

第七節 雷射武器系統的組成及特點

一、雷射武器系統組成

二、雷射武器的特點

第八節 雷射武器的分類

一、根據作戰用途分類

二、根據雷射能量分類

三、根據裝備平台分類

四、根據雷射器的種類分類

第九節 低能雷射武器

一、致盲/致眩人眼型雷射武器

二、致盲感測器型雷射武器

三、致盲型雷射武器——低能與高能

第十節 高能雷射武器

一、高能雷射武器系統的複雜性

二、高能雷射武器的破壞效應

三、功率損耗及影響光束質量的因素

四、自適應光學

五、防空反導高能雷射武器

六、反衛星高能雷射武器

七、其他國家雷射武器的發展

八、小結第三章 動能武器

第一節 電磁動能武器

一、引言

二、電磁軌道炮

三、電磁線圈炮

四、電磁重接炮

第二節 電熱炮

一、引言

二、直熱式電熱炮

三、間熱式電熱炮(電熱化學炮)

第三節 混合炮

一、電熱-軌道炮

二、軌道-線圈炮

三、電磁化學-軌道炮

四、電磁-火箭炮

第四節 動能武器的套用

一、海基電磁動能武器

二、天基動能軌道武器

三、動能攔截武器

笫四章 微波和粒子束武器

第一節 微波武器

一、內涵和特點

二、原理與系統結構

三、關鍵技術及實現

四、提高生存能力

五、脈衝功率的測量

六、殺傷效果評估

七、大氣傳輸效應

八、殺傷機理及特點

九、國外的研究發展概況

第二節 粒子束武器

一、基本原理、組成

二、研究狀況和技術難題

第五章 非致命武器

第一節 基本概念與特點

第二節 分類、功用、

組成 一、反裝備非致命武器

二、反人員非致命武器

第三節 國外正在研製的非致命武器

一、“無聲衛士”

二、新概念反無人機武器

三、“千里眼”

四、“順風耳”

五、“謝里夫工程”

第四節 發展趨勢

第六章 無人化武器 第一節 無人攻擊機

一、美國的無人攻擊機

二、歐洲的“神經元”無人攻擊機

三、中國的“暗劍”無人攻擊機

第二節 反輻射無人機

第三節 無人潛航器

第四節 無人戰車

第五節 機器人士兵

第六節 天基無人化武器

第七節 空中幽靈——電子飄雷

第七章 其他新概念武器

第一節 納米武器

一、納米技術

二、納米技術的軍事套用

三、納米武器的分類

四、軍事套用前景

第二節 基因武器 一、

分類 二、基因武器的特點

三、基因武器的套用

第三節 地球物理環境武器

一、環境武器的特點

二、海洋環境武器

三、地震武器

四、氣象武器

第四節 雷射全息投影武器

一、心理戰及其優點

二、心理戰的發展及套用

三、信息化戰爭與心理戰

四、雷射全息與心理戰

五、套用實例

第五節 電腦、網路病毒武器

一、國外網路病毒攻擊實例

二、國防信息安全的頭號“殺手”

三、我國網路所面臨的嚴峻形勢

四、攻擊者也同樣被攻擊所困擾

五、網路攻擊與網路安全參考文獻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