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精神

新東方精神

《新東方精神》是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01-01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新東方精神新東方精神
書名:新東方精神

圖書編號:2307951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定價:20.0

ISBN:756052098

作者:王學文

出版日期:2006-01-01

版次: 1

開本:21cm

簡介

一 走進廢墟

1996年初,我結束了十年海外漂泊生涯回國創業,來到新東方。起初住在俞敏洪家裡,敏洪當時的家,位於圓明園北邊一個居民小區。

每天清晨,敏洪開車帶我經過圓明園廢墟,經過清華西門、北大東門,到達新東方。

清晨的圓明園,殘破荒蕪。

每天夜裡,我們又經過北大東門、清華西門、圓明園廢墟,回到居住的地方。

夜裡的圓明園,陰森恐怖。

每次從廢墟經過,想像當年園中的燒殺搶掠和沖天火光,成為我不得不面對的一種精神折磨。我總是想起希臘神話中那個遭宙斯懲罰的普羅米修斯,肝臟一次次被天鷹啄食,一次次又長出來,一次次再被啄食……

圓明園引發我心靈深處難以癒合的創痛,有時會使我感到自己也成了這個遭到天神懲罰的人。我獲得這種精神酷刑,不是因為我偷了天火、犯了天條,而只因我是一個中國人:一個愛著我的文化、愛著我的歷史、經受了中西方教育、理解了中西方文明差異的中國知識分子……

假如歷史是一位老師,圓明園應該是中國人最好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自強的教材,但我總覺得,我們在這本記載了最悲慘回憶的史書里,似乎還遺漏了很多東西。

一天,我突然問敏洪一個問題:“1860年火燒圓明園的英法聯軍,到底來了多少人?”

“好像是兩萬多人”

“什麼?才兩萬多人!”我驚叫起來。

敏洪好像知道我在想什麼似地看了我一眼:“具體數字我不知道,但好像來到中國的,總共也就是兩萬多人吧……”

聽了敏洪的回答,我也什麼沒有說。但是我腦子裡出現了一個荒謬的場景,我心裡出現了一個沉重的問題:

一邊是兩萬多遠征侵略軍,一邊是四萬萬天國軍民。

為什麼區區兩萬英法侵略者,就能夠把堂堂四億炎黃子孫打得一敗塗地?

譴責帝國主義的強盜本性不能緩解我的痛苦——有光明就有黑暗,有珍寶就有強盜。問題是:能夠創造出圓明園這種稀世珍寶和萬里長城這一世界奇蹟的中華民族,為什麼不能抵擋幾船遠道而來、水土不服的匪盜?一個民族強大的創造力,固然可以用來創造賞玩之物、也可以用來堆砌被動防禦的圍牆,卻為什麼不能勃發出同樣強勁的精神和力量來保護這些文明瑰寶免遭洗劫呢?

指責滿清統治者的腐敗無能也不能解答我的疑問——五千年古國文明,為什麼卻傳承出這么一個腐敗無能的政權?如果說是滿清腐敗有什麼特殊性,那么,想一想被滿清王朝推翻的明末政權,其實更加腐敗無能、更加不堪一擊。要知道,滿清入關,只有二十萬軍隊,就橫掃中原、屠城江南、入主京城……

一代一代,一年一年,五千年中華歷史,就在這種王朝興盛與衰敗、政權崛起與崩潰中交替輪迴,演繹著中華民族的大喜大悲。

我們的民族也許優秀,我們的文化也許深厚,但華夏土地,為什麼總是孕育出這一代代昏庸統治?

我們的文化也許偉大,我們的傳統也許神聖,但神州大地,為什麼總要遭受這一次次文明浩劫?

走進現已破敗不堪、卻曾經象徵過中華文明驕傲的圓明圓,我似乎走進了中華文明的廢墟。

我的心裡,涌動著一個個令人不安但難以迴避的問題:

我們的文化,是否帶有某種疾病?我們的民族是否缺乏某種素質?我們的文明,是否應該經歷某種烈火重生、洗禮更新?我們的人民,是否也必須經歷某種脫胎換骨,鳳凰涅 ?!

……

二 走進歷史

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我的發明。一百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的優秀成員前赴後繼、上天入地,從未停息地尋求著這一問題的答案。

自從西方列強入侵中華,面對長達百年的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家國浩劫,近代以來的中國知識分子,就開始了對這個問題的痛苦探求,開始了向現代文明轉型的艱難長征。

從留學之父容閎開始,到魯迅、陳獨秀一代五四啟蒙先驅,到鄧小平、周恩來這些開國革命家,到錢學森、李四光這些科學救國者,一代又一代肩負著中華民族希冀與囑託的中國知識分子,就這樣唱著“大江歌罷掉頭東,難酬蹈海亦英雄”的出征曲,為點燃華夏大地的漫漫長夜遠赴重洋、覓求天火……

他們負笈求學的國家,有曾經把圓明園付之一炬的英法帝國;他們十年面壁的地方,有曾經在甲午海戰中戰勝大清的日本列島;他們尋找科學技術的地方,有曾經參與八國聯軍趁火打劫的美國。他們苦苦尋找、孜孜探求救國救民知識和真理的異邦,幾乎毫無例外,都是血染中國近代史、凌遲中華民族心的西方列強國家。

啼血的杜鵑,填海的精衛,揮斧的刑天,追日的夸父……我看見,這些象徵中華民族精神和靈魂的傳奇形象,在我們這些去西天盜取天火、尋找真經的祖輩、父輩、先輩柔弱的身軀、蒼白的面容和熾熱的眼神中復活……

容閎在美國看到新大陸的強盛,因此提出了派遣幼童留美,拉開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歷史帷幕;魯迅在日本看到體格強盛但精神麻木的國人決定棄醫從文,揭開中國民族劣根性的古老瘡疤;錢學森以他在美國獲得的飛彈科技,迅速改變了中國的國防力量;鄧小平,這位十五歲就旅法求學的“小留學生”,直到七十多歲還東渡日本訪問考察,站在日產汽車的流水線上感慨地說:“來到這裡,我才知道什麼是現代化!”

無論是戰爭歲月,還是和平時代,無論在屈辱的過去,還是在繁榮的今日,中華民族最優秀兒女,中國社會最先進人士,都意識到一個不能忽略的真理:要使中華強大,要使民族繁榮,中國人必須向西方學習,向列強求教,拜敵人為“師”,與群“狼”共舞,和對手交杯……

要使屈辱不再重演,我們就要臥薪嘗膽;要使烈焰不再肆虐,我們就要師夷長技。

從圓明園焚毀之後滿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到甲午戰爭慘敗之後康梁變法的改良維新,從五四運動中來到中國開啟民智的德賽二師,到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初就大力提倡的留學政策,中國人去西方取經的道路越走越寬廣,向西方學習的目標越來越深入。而我們的民族復興夢想,仍有漫長的道路要走。

中國的人均GDP,比起日本,依然只是三十多分之一。中國的生活質量指數,比起美加,依然滯後七八十名。中國在社會發展各方面的指標,和美國日本這樣已開發國家相比,依然有令人不安的巨大差異!今日中國青年肩負的向西方學習的使命,即使沒有容閎時代那么曲折漫長,至少也同樣地任重道遠。

留學之父容閎所開啟的“西學東漸”之風,從太平洋彼岸吹來,穿越時空的隔膜,跨過文明的溝壑,依然強勁而清新地在大河上下、長城內外送寒迎春,染綠催紅。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推動的新時代留學政策,從中南海向大洋彼岸吹去,迎來送往,遊子如梭,為編織全球經濟的交流網路,為中華民族的全面復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才儲備。

新時代留學生,他們是誰?他們將在中國走向未來的偉大進軍中扮演什麼角色?他們將在薪火相傳的民族責任接力賽中,建造什麼樣的歷史豐碑?

“新東方成立以來,到底送出去多少留學生?”

我問被稱之為“留學教父”的俞敏洪。敏洪笑笑,什麼也沒說。我知道他不知道——為了新東方疲於奔命的敏洪和他的團隊,根本沒有時間關注這些抽象的數字。但我知道,從他嘔心瀝血十幾年如一日創建新東方、打造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英語學習和留學培訓基地的狂熱和痴迷中,我看到一座新的豐碑已經鐫刻在中國留學青史中。

想到我也忝居其中的新東方,想到我也正在添磚加瓦的事業長城,我的心裡,開始涌動另外一種自信自豪的衝動與激情,我思索著在圓明園廢墟邊向敏洪提出來的那些問題,似乎看到了答案:

我們的文化,確實帶有某種疾病;我們的民族,確實缺乏某些素質;我們的文明,確實應該經歷脫胎換骨並洗禮更新;我們的人民,確實必須經歷烈火重生從而鳳凰涅 !

這個悲情天問,從圓明園大火就已經映透天空;這個歷史難題,從容閎赴美就開始破解答難——這是文化的更新與重生,這是人的更新與重生。中華民族不僅能在圓明園廢墟邊上建起北大清華中關村新東方,中華民族還能在五千年精神廢墟上,建起一座薈萃中西文明精華、重振大國雄風的擎天高塔。

一種新文化正在降生,一種新人類已經蒞臨。

欲知這種新文化的端倪,欲看這個新人類的模樣,請來圓明園廢墟邊、北大清華旁,有一個地方,叫新東方……

三 走進新東方

車輪滾滾,時光滔滔。緊貼著圓明園廢墟的新東方,迄今已經走過了十二個年頭。

生活飛流,思想常青。散發著圓明園廢墟刺鼻煙塵的《新東方精神》,迄今也已經出版了五年整,發行了數百萬,感動了當代無數新東方同路人。

緊握著容閎傳遞的“西學東漸”歷史接力棒,追隨著鄧小平開闢的留學新方向,十二年來,新東方主導了世紀之交中國留學運動的潮流、吹皺了中國民辦教育的一池春水,引發了學習英語的舉國熱情、激勵了當代大學生的人生理想……

十二年如一日,新東方培訓了數百萬學生學英語,送出數十萬學生去留學,提出中國機會論,推出彩虹計畫,倡導留學生回國創業。新東方提供的外語培訓、教育規劃、人生激勵、文化理念,改變著無數青年的個人素質、精神狀態和思維方式。

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命運的,到底是什麼?

在新東方,我們深刻地認為,就是人的素質。發生在十九世紀中旬的那場鴉片戰爭,是四千驃悍自信的人和四億積貧積弱的人之間一場不該發生的戰爭。而二十一世紀的競爭,其實依然是不同素質的人之間一場永不休戰的競爭。

人的素質與文化有關,反過來又深刻影響著文化。進步是由進步的人推進,落後是被落後的人拖拽。

落後就要挨打!這是鄧小平衝著圓明園廢墟、對著中國近代喪權辱國歷史最精闢的論斷。但問題是:中國為什麼落後?我們能夠為根除導致中國落後的病根做點什麼?

1996年的春天,新東方雖然已經名滿京城,但遠遠沒有今天這樣的規模。我們還沒有現在這種偉大的使命感。但是,就在俞敏洪和他的團隊每天以圓明園為軸心的往返穿梭中,形成了新東方過去十多年奮鬥的原始動力、崇高目標以及未來所要追求的終極價值。

這個原始動力、崇高目標和終極價值是什麼?

面對歷史的回音壁,想起不遠處的那片廢墟,我想我在這裡能夠替新東方人做一個響亮的回答。這就是:人的更新,文化的更新。通過人的更新完成我們文化的更新,通過文化的更新實現我們人的更新。通過讓學生掌握一門新的語言從而去學習一種新的文化,通過讓青年學習一種新的文化從而去追求一種新的人生。

只有當一代青年都能理解中西文明的優劣比較,並如饑似渴地吸納採擷各國文明中的優秀成分,並用它們來不斷更新強盛我們自身傳統文化時,中華民族才能徹底擺脫那種盛衰交替、強弱更迭、腥風血雨、國破園毀的悲慘輪迴!

新東方,只是一個民辦教育培訓機構;新東方人,也只是一群自信而普通的外語培訓者。上述的目標也許很大很大,但是比起每箇中國人應該承擔的歷史責任,我們的目標其實很小很小——因為我們深深記得這些基本道理:位卑未敢忘憂國,天下興亡匹夫身。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自身命運、民族命運和國家命運的主人!不要說我們只是一群空想者,我們要參與改造、更新我們古老的文明!

目錄

序 人的更新與文明的更新

第一輯 新東方文萃

人生的門檻

做自己的主人

善待別人

美麗的鞭策

幸福者的襯衫

天分是持續不斷的忍耐

一壺新茶泡戶口

新雜誌 舊雜誌

三個街頭打架的孩子

人生設計的核心

想大才能做在

第二輯 新東方師友

“死胖子”羅永浩

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郭郭的愛

一段質樸而唯美的光陰

老俞印象

想念Sultan

那一抹小小的光亮

在記憶里繽紛

他比周公帥一點

溫和地堅持並且微笑

一顆感恩的心

遇見

在包容中強大

第三輯 新東方紀事

雪兒

我們都愛學英語

小男孩與腳踏車

叫醒我的新東方

最後的戰役

午後的信箋

東方雜談

一起走過的日子

憶新東方97大專班的兄弟們

失敗的恩惠

在貧困中歷險

起飛沙楊路

第四啊 新東方人生

拒做特立獨行的豬

剛果來的北京爺

在英語講台上舞蹈的精靈

用智慧照亮人生

……

第五輯 新東方詩行

跋 沒有圍牆的新東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